如何走出「三分鐘熱度」的怪圈

身邊的小夥伴都在塗填《秘密花園》,自己也興沖沖買來塗寫勾勒,卻只畫了幾張就沉入箱底;小時候看到別人集郵,收穫頗豐,自己也想培養這樣的愛好、習慣,但收集一段時間後,逐漸就放在一邊;出去旅遊看到很多人背著單反拍照,衝動買下,只用了一次就鎖到柜子;看到朋友在朋友圈「曬」做各種美食,一拍腦袋就買來烤箱、烘焙書,然而堅持一兩周後就興趣索然……這些「三分鐘熱度」在我們生活中屢見不鮮。但是,你是否也困惑,為什麼「三分鐘熱度」如此普遍?堅持下來就那麼難?

心理學上,「三分鐘熱度」可以用「獎勵與懲罰」理論加以解釋,即人們都追逐短期效益的「獎勵」,而忽略潛在危害的「懲罰」。「三分鐘熱度」就是一種即刻的滿足,缺少對長遠規劃和堅持付出的認識。好奇心會使人們對一件新事物產生熱情,而當開始著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最初的激情就會被釋放,當還有其他任務或者刺激點時,人們會變得心神不寧,放棄原有興趣,半途而廢,投入到對新事物的追尋。

「三分鐘熱度」也可能源於害怕失敗。當人們開始對某些事情感興趣,並付諸實踐後,才發現「沒那麼簡單」,為了避免承受未來可能的失敗,及時放棄,才能全身而退。然而,這樣的後果就是「常立志,無長志」,每件事都是半途而廢,最終一事無成,這對一個人自信心和精力是一種無形的磨損和內耗。

那麼,如何科學利用心理學方法,逐步最終走出「三分鐘熱度」的怪圈呢?最近在看《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結合自己的經歷,發現還是很有道理的。

每個人都具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狀的傾向,這是人的天性。想要將好的習慣堅持下去,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養成習慣的訣竅和方法!

下面具體分析如何走出「三分鐘熱度」的怪圈:

首先,需要分析下為什麼不能堅持?

許多人有一個毛病,就是太想做成一件事。因為太想,所以慌張,所以自亂陣腳。到最後,事情沒做成,耐心也被消磨殆盡。

其實,渴望成功這並沒有什麼錯,但成功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時候你想拔苗助長,但拔完以後會發現,其實你的根基是很不牢固的。在你搖搖欲墜卻又心急如焚的時候,你該考慮的不是加快步伐去追趕一些你現在還沒法追趕到的東西,而是靜下心來好好穩住自己的根基,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完成之前的計劃。

你可以給自己制定目標,但這個目標不要定的太大,太死,太不切實際。目標定小一點,容易讓自己做到一點,這樣反而能夠增強自信心,更加有動力去為下一步做準備。不然,你就會因為失敗而氣餒,進而懷疑自己。

只有堅持下去才能轉化為習慣,習慣成自然。

其次,遵守習慣培養三原則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失敗率高的人通常在一開始就失敗了。所以為了不眼睜睜招來失敗,在培養習慣時,請檢視自己是否確實遵守以下三項原則:

原則一:鎖定一項習慣(不要同時培養多項習慣)

失敗的第一個原因是太貪心,想同時培養多項習慣。

就拿我自己舉例來說,我想在博客更新技術文檔,後來看書又要寫書評,還想堅持每天寫一篇不同題材的文章。結果哪一項都沒做好。因為想做的事情太多,導致自己的思維都亂了,很多都沒堅持下來。技術文檔已經有三個月沒有更新了,每天寫一篇不同題材的文章也沒堅持下來。書評倒是堅持在寫,畢竟一周才寫一篇。

所以,如果要培養習慣,請先挑戰一項習慣,等達成目標之後,再繼續挑戰下一項習慣吧。千萬不能太貪心。

原則二:堅持有效的行動(行動規則越簡單越好)

失敗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行動規則太多、太複雜。

以學英文為例,假設你設定了以下的行動規則

在地鐵上練聽力

每周上兩次英語對話課

利用零碎時間背單詞

晚上花一個小時學語法

就算你只鎖定一項習慣,但是行動規則太複雜,光是記就記不住,想持續執行就更困難。

複雜的事情容易失敗,簡單的事物容易堅持,這是真理。

原則三:不要太在意結果

失敗的第三個原因是過度在意結果,導致行動節奏被打亂。

例如,本來設定在三個月內將托福的分數提高200分,所以開始培養每天學習兩小時的習慣。即便如此,一個半月之後模擬考試分數也只增加了50分。這時,對於這樣的結果你會感到焦慮,所以決定每天早上多背一個小時單詞,在去公司的路上練習聽力,周六、日花5個小時認真寫作業。就算你這麼做,也可以預見你的計劃太過勉強而可能導致失敗。

以專註目標來提高動力是很有用的,不過,前提是絕對不能打亂習慣的行動節奏。首先應該重視的是培養習慣本身。

最後,時刻記錄要堅持的事情的成果

每次打卡並記錄內容。這樣無論是打卡持續的時間次數,還是積累的內容,都會讓自己有滿滿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是一種激勵。

在這個紛繁而又浮躁的世界,想要專註的做一件事越來越困難。因為能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一不小心我們就會偏離初衷,甚至是背道而馳。

可是儘管如此,我們也要試圖去改變,去嘗試,去堅持。畢竟,誰都不想一事無成。
推薦閱讀:

TAG:三分鐘熱度 | 拖延現象 | 時間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