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考古學學生的喃喃自語

上大學以後,每當別人問我的專業時我都非常心虛,因為當我報出考古專業後,百分之九十的答覆都是,那你給我講講盜墓是怎麼回事唄。一開始,我會一本正經地告訴他們,考古學是一門通過對古代人類的遺存進行研究,從而研究人類歷史的一門學科,和盜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我們是正義的學科。然而經歷了無數次「官方盜墓」、「政府派遣的盜墓人」等等回擊後,現在的我已經學會呵呵點頭,一笑而過,避免友情的小船說翻就翻。但是有些時候,看到一些僅僅通過盜墓小說或新聞報道認識考古的朋友對考古工作進行無端的污名化指責時,我還是憤憤而難過的。因此,我想告訴大家,作為一個考古學學生,4年來我看到的真實考古工作是怎樣的。

首先,對於考古遺址的勘探。前一陣我帶朋友去參觀熱門的和首都博物館「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很多朋友都質疑,你們為什麼總是等到墓葬被盜了才趕過去發掘,遠不如「風水大師」「摸金校尉」來得迅速。

而真相是,考古工作者並非沒有能力對遺址進行勘探與發掘,現代科技考古已經在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相關學科的幫助下,解決了傳統考古無法解決的諸多問題。考古學專業的課程也並非如想像的一樣是枯燥的歷史藝術專業知識學習。本科期間,我們系統學習過製圖、操縱過無人機、建過文物的三維模型等等,都是實踐操作性極強的工作。而真正的原因是現在的考古都秉持著搶救性發掘的原則,如水電工程類造成的長江三峽巨大規模的搶救性發掘。

(圖片來源於張威《中國水下考古的緣起和開創》)

其次,很多朋友在與我參觀保存有考古發掘現場的遺址博物館時,總會發出感嘆,即盜墓只是打個洞,你們是把墓葬剷平啊!然而大家所看到的剷平的墓葬,其實是經過了嚴格的設計與規劃布置的「探方」,它能為我們保存下所有這片土地所留下的信息,每一個地層年代曾經發生的故事,同時也是考古工作者在炎炎烈日下用手鏟一點一滴完成的,甚至有些墓葬需要冒著塌方的生命危險完成,與盜墓者的炸藥毫無可比之處。

(圖片來源於齊魯晚報記者邢振宇攝)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前一陣上映的某小說改編電視劇其中一句台詞引發的對考古人的質疑,即文物真的交給國家了嗎?「考古不藏古」,這是每一代考古人都恪守的原則,秉承的理念。況且大部分人受到「鑒寶節目」的魅惑太深,實際的考古工地多的是生活用具遺留下的陶片,流通於文物市場的天價文物多為傳世品,且少之又少。在考古人眼裡,器物只有類型式樣之分,從無價格標籤。

最後,也是我最想說的話,就是考古的意義。大學4年,每一個假期,在我的小夥伴去各式各樣的公司實習上班時,我卻在田野里完成我的項目。我和我的同學坐幾個小時的車去山西高平的農村裡探尋僅剩的「二次葬」葬俗;在北京最熱的天氣徒步10公里勘察金中都遺迹;在人滿為患或人煙稀少的博物館裡發了一個月問卷,也得到了無數的白眼。

身邊學經濟的小夥伴跟我說,你們的勞動既不能為自己帶來酬勞,也不能創造GDP,最糟糕的是研究的都是一些沒人關心的問題。為什麼還要做呢?我常常想,這個世界或許真的不會有多少人關心一件器物的年代或用途,一個區域的人原來的食物或衣著,可是哪怕為了未來可能想要了解真實過去的一個人,我們也要嚴謹客觀地記錄下來所有遺存所提供的信息。

(圖為「陳庄遺址」現場清理古墓,新華社記者范長國攝)

考古並不是多麼崇高聖潔不可指摘的職業,它有著它的缺點與遺憾,然而每一個正直的從業者都希望大眾能對他的專業領域保持基本的尊重。在人們理所當然地接收著無處不在的歷史信息與知識時,在博物館裡觀賞著精美絕倫的文物時,我相信每一個在工地的考古工作者都是滿足而欣慰的,即使他們或許一年只能與家人寥寥見面幾次,即使他們拿著與體力腦力付出並不成正比的薪水,即使有的技術考古人員需要透支自己年輕的身體。

這是一個考古學學生的喃喃自語,希望能讓看到的人走近真實的考古,也向所有低調的考古人表達一份敬意和感謝。

推薦閱讀:

杭州出土的水晶杯真的是戰國文物嗎?
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挖到文物古迹怎麼辦?
考古地層學為什麼不叫地層考古學,考古地層學應該按用來考古的地層學理解嗎?
車之輪,鳥之羽
給西北大學於春老師的公開信

TAG:考古 | 歷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