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藥」+毒公關,鴻茅藥酒這是作死啊 | 老苗撕營銷
導讀:鴻茅藥酒事件,企業該反思什麼?
很多人還在心安理得的做著上個世紀的事。
你敢散布我的負面消息,我就讓你閉嘴,老子黑白兩道通吃,看你們誰還再敢?
老苗剛參加工作時候,曾被某老闆警告,要維護公司利益,「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某人因為做了「不該做的事」,現在「人已經找不到了」。請注意,「人已經找不到了」,一定要說的雲淡風輕,意味深長,才能有足夠震懾力。
某做母嬰的企業,因為競爭對手「山寨了」他們家產品,就找人把人家公司給砸了。
當然,這都是比較低端的,高端的是走白道,動用「人民」公安的力量。殺人還要誅心。
十幾年前,《中國新聞周刊》揭露了王振國假藥「天仙液」後,吉林通化警方就跨省抓捕做報道的方玄昌和提供資料的楊嘯,「可惜的是」,方和楊也不是等閑之輩,一個沒讓抓,一個早早得到風聲跑了。
但你一個小小的普通醫生就沒那麼幸運了。
譚秦東醫生因為一篇閱讀量2200多的科普帖子,被跨省追捕了,從內蒙到廣東,三千多公里,真正做到了「雖遠必誅」。目前已經被抓了三個多月,據說「犯罪事實」清楚,已經移交檢察機關了。
令人好奇的是,鴻茅藥酒是怎麼證明它損失的140多萬,是由2214個閱讀的帖子造成的呢?為什麼不是各省市食葯監部門的2630次違法通告呢?為什麼不是對它進行的幾十次暫停銷售的處罰嗎?為什麼不是因為廣大醫生對它長期的持續質疑呢?為什麼不是《健康時報》、《新京報》等媒體對它不斷的深度報道呢?
柿子挑軟的捏?
「渠道為王時代」的邏輯是,找到源頭,把它掐死,殺雞給猴看,一切就消停了。
以前一些地方,面對上訪,也經常採用這種辦法,百試不爽。老百姓想要「討個說法」很難。所以「秋菊打官司」不容易,「我不是潘金蓮」也不容易。
出了問題,訴諸法律,是非常常見的公關手段。
前段時間,作家六六和京東的事件,一開始京東的公關策略也是恫嚇「網上不是法外之地」,試圖通過法律方式解決。後來好在懸崖勒馬,及時道歉,跟六六達成了諒解。
企業用這種手段,一定不要頭腦發熱,以為公檢法有「自己人」、地方政府保護你就忘乎所以。你可以跟競爭對手硬懟,但KOL你惹不起,普通老百姓你也惹不起,尤其是自己一屁股屎沒擦乾淨的情況。
一個哥們感慨,鴻茅藥酒這種秀肌肉的方式真傻逼,這下全國人民都知道它是毒酒了。
良心號「丁香醫生」發了篇《某藥酒違法2630次安然無恙,醫生髮1篇科普文卻跨省抓捕》,閱讀量至少有上百萬,全網應該有幾千萬了,甚至上億了。
人民網在今日頭條發文,《警方通報「醫生吐槽鴻茅藥酒被跨省追捕」:案件已移交檢方》,下面的評論就有三萬多了,對鴻茅藥酒幾乎是清一色的譴責、質疑甚至辱罵,其中排名第一的留言「贊成鴻茅藥酒是毒酒的舉手」,獲得了3萬2千多的點贊。
事情發展到現在的地步,鴻茅藥酒基本可以放棄治療了。留下一個血的教訓和一個值得所有健康產業人深思的話題。
現在是內容為王的時代,千萬不要拿渠道為王的邏輯進行思考。殺了雞,猴子並不害怕,反倒叫的聲音更大,吃瓜群眾就圍過來了,場面不可收拾。
在傳播中,面對一個獨立個體,企業是弱勢的,越大的企業越弱勢。人們是同情弱者的。
所以那些出了問題就抵賴,還動不動就「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要把消費者送上法庭的基本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光是傳播,在銷售過程中,也是如此。內容為王的時代,銷售的重心已經由B端轉向了C端。
但還有很多的企業,不是把精力和資源投放到製造好內容上,還是變著花樣的各種招商套路、各種的展會、追逐各種渠道。他們天真的以為,換個游泳池,自己就會游泳了。
老苗以前講過的,健康類產品利用了「人們對死亡、衰老、疾病、容顏不在、精力下降、下一代成長、被孤立、社會競爭力下降」等恐懼,是最容易啟動和做熱的市場。
國外的醫藥界在早期也出現過最優秀的營銷人,霍普金斯說,「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廣告人,就是從醫藥行業訓練出來的。」但同時,醫藥健康領域,一直都是虛假宣傳、虛假承諾的重災區,國外醫藥界以前也出現過大量「神葯」、「假藥」的醜聞。
老一些的營銷人應該記得,醫藥、保健品營銷是國內起步最早的,而這裡面最有戰鬥力、影響力最大的則是「蒙派營銷」,而鴻茅藥酒則是當年蒙派營銷留下的幾乎是「碩果僅存」的大品牌了。
鴻茅藥酒還是走的大眾傳播大眾銷售的路線,而更多的類似藥品、保健品,都進入了會銷、電視購物、報紙購物、直銷(或者是傳銷)、微商等監管難度較大的領域。
相對而言,鴻茅藥酒比大部分產品還要好一些。
早期的鴻茅藥酒是蒙派的代表人物杜海軍(代理)做起來的,大概在2000年,杜的金火集團開始轉做化妝品、美容院,大概07年前後,杜海軍又跟另一蒙派營銷大佬鮑洪升再次入駐鴻茅藥酒,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在強大的直指人心的廣告攻勢下,鴻茅藥酒再創輝煌,銷售突破十億,但仍然頻頻面臨以前涉嫌虛假宣傳、違法廣告法規的老問題。
隨著這次事件,當年縱橫全國的蒙派營銷應該徹底落下帷幕了。
健康產品是高關注度產品,有很多故事能講,有很多情緒可以利用,也有很多實現價值轉換的方法。但在這個時代,唯獨編造虛假概念、過大的承諾是行不通的,因為互聯網能輕鬆把你的虛假概念打回原形,你嘔心瀝血的編造的概念,說不定剛一出現就被揭穿。一個看似龐大的產業,一個受到地方保護的企業,一些頂級的營銷人,就被小小的2214個閱讀打敗了,一敗塗地。
不能放在陽光下的事物,是永遠無法長大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