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愚國才能出愚民,不是嗎?——劉震雲《溫故一九四二》

文/林則徐則林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溫故一九四二》的小說出版後不久,一個夏天的午後,王朔把劉震雲的這本小說交到了馮小剛的手裡。王朔對他說:推薦你看震雲新寫的一個中篇,調查體小說。

經歷了十七年的發酵,突破重重困難,馮小剛終於將這樣一部沒有主角、沒有連貫劇情的調查體小說搬上了銀幕。12年的11月29號,我們才得以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我在看完了電影之後,被這一段歷史給震撼到,萌生了要看原著一探究竟的想法。在書店找到這本書,讓我感到非常驚喜的是,這本12年12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溫故一九四二》的書,總共分為兩大部分和一小部分,前面是原著小說,後面的部分是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劇本。我還是第一次去閱讀一個電影的劇本,從而對電影劇本的寫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那一小部分則是馮小剛講述自己拍這部電影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過程,也算是為這本書寫了一個序吧!

整本小說主要由作者採訪的當事人中的姥娘、花爪舅舅、范克儉舅舅和一九四九年之前的縣書記的口述,當年國內的《大公報》里的《豫災實錄》的記錄,還有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哈里遜·福爾曼以及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的深入災區進行考察的現場報道所組成。怪不得王朔會稱之為調查體小說。另外一些外國駐華外交官,在給其所屬國寫的政府報告中也有提及這件事。劉震雲在寫作的時候,關於這場災難,他完全沒有加入個人的思考,而且其進行引證時引用的內容大多都來自外國人的書籍與報道。原因在於他認為他們是外國人,不身在複雜的中國政治環境中。所以,他們的觀點與報道寫的會相對客觀一些。

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李培基也曾多次向中央發送報災電,可依然引起不了重視。似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河南正在遭受一場大災難,而只有他老蔣一個人不知道。可是,他怎麼可能會不知道。他說李培基電報中寫的什麼「赤地千里」、「哀鴻遍野」、「嗷嗷待哺」等是謊報濫調,並且嚴令河南的徵收不能減免。他是完全知道的,只是他不願去相信而已。上面的一項決定直接關乎著底下人民的生死存亡。老蔣的態度,讓受災的幾千人只有吃樹皮、稻草、乾柴和「霉花」(一種有毒植物)來充饑,而得不到一個政府所應該承擔的救濟、調劑、和幫助義務。人民的生命就像草芥般被忽視,繼而相繼死亡。

其實,若說老蔣真的不知道這件事情,肯定是不可能的,他清楚的很,比誰都清楚。國家的大事小情他能不知道。那麼為什麼知道還當做不知道,明明知道情況的嚴重性還選擇忽視呢?想也不用想,肯定是還有比這更嚴重的事情急需他去處理,比起這三百萬條人民還要重要的事情就是,若處理不好勢必會犯歷史錯誤的重大問題。比如:第一、中國的同盟國地位問題,正所謂弱國無外交,在那些超級大國面前,沒人把當時的中國放在眼裡,常常是戰略的受害者。老蔣不想忍受這份「侮辱和虐待」。第二、對日戰爭問題。老蔣牽扯了大部分日軍主力,而共黨卻在後方休養生息,這是個心腹大患。第三、國民黨內部軍閥割據,各派系爭鬥不斷。第四、他與他的參謀長史迪威上將之間,產生了嚴重的戰略與個人間的矛盾,而這關係到了美國對華的軍事與經濟援助和蔣個人在美的威信問題。

以上的這些問題,隨便拎出一個來,從執政者的角度來看都要比一個地方省的災情要急迫的多。劉震雲在寫劇本的時候,有一段李培基去重慶當面想向蔣委員長彙報災情的場景。他一邊陪老蔣吃早餐,老蔣的機要秘書就一邊在向老蔣彙報世界形勢以及老蔣要急需處理的事情等。早餐吃完,李培基都說不上話,怕日本人空襲,老蔣又要去趕飛機。

陳布雷(老蔣的侍衛室二室主任)問:都向委員長報告了嗎?

李培基擦著頭上的汗,懊惱地說:他們向委員長報告的每一件事,都比我要說的事大,一下子把我給嚇住了。重慶我等於白來了。

當事情被國外的記者披露出去了,在國際上影響不好了,遭到了人道主義譴責的時候,老蔣才知道這次是不得不救了。可是,撥的賑災款又不能吃,也買不了東西。因為當地已經沒有任何可吃的東西賣了。本來撥的賑災款就是杯水車薪,政府官員還將賑災款放到銀行去生利息,用少部分的錢來購買糧食給災民。這時我就想起了《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劇里的一個故事,說的是山東菏澤縣受災,朝廷撥款救災,可災民沒少反而越救越多,很多甚至開始組織人員打劫官道,形成了一股反動勢力。乾隆要求徹底清查,一查才發現是和珅與地方官員把賑災款給貪污了。紀曉嵐質問和珅,和珅卻「大義凜然」地說:救民要先救官,官都活不了,民還怎麼能活。

和珅的這個回答真是振耳發聵啊!你能說他說的不對嗎?連一向能說會道的紀曉嵐都被震的停頓了片刻。所以,在官與民都要活的兩難境地,掌握了更多信息與支配權的官員肯定要捨棄民了。於是,官逼民反了,在統治階級眼裡,順民變成了刁民、愚民。

小說的最後一段寫,當時為什麼沒有死絕呢?不是政府又採取了什麼救災的措施,也不是蝗蟲和乾旱都不見了。而是在一九三四年的時候,日本人開進了河南災區。日本人給災區發放了糧食,災民們吃了皇軍的軍糧,生命得以維持和壯大。

當然,劉震雲在小說里也寫,日本軍發糧的動機絕對是壞的,心是不好的,有戰略意圖,有政治陰謀,為了收買民心,為了占我們的土地,淪落我們河山,姦淫我們的妻女,但他們救了我們的命。話說回來,我們的政府就對我們沒有戰略意圖和政治陰謀嗎?但是,他們對我們撒手不管,為了生存,有奶就是娘,吃了日本軍的糧,是賣國,是漢奸,這個國又有什麼不可以賣的呢?

農民開始武裝自己,以抵抗災荒和軍隊殘忍的敲詐與剝削。他們起初只是繳單個士兵的槍支,最後發展到整連整連地解除軍隊的武裝。據統計,在河南戰役的幾個星期中,大約有五萬中國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繳了械。而日軍在中國百姓的掩護下,向著要佔領的目標快速推進,三個月的佔領計劃三個星期就完成了。中國三十萬的軍隊被六萬日軍全部殲滅。

韓國有部根據歷史事件寫的小說拍成的電影叫《南漢山城》,電影一開場,金允石扮演的官員和一個老者在雪地上走著,這個老者就是剛剛幫助韓國國君渡過河水的漁夫。金允石感謝老者,而老者就抱怨了一句,說救了國君的命,連一點賞賜都沒有。金允石覺得不可理喻,救國君難道不是國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嗎?他又問老者你為什麼不離開這裡,清國的軍隊馬上就要打到這裡了。老者說沒地方可去。金又問到時候清國人打來了,你會給他們指路嗎?他說會,說不定還能得到一點賞賜呢!然後,金就把老人給殺了。

白修德在戰役之前採訪一位中國軍官,指責他們橫徵暴斂時,這位軍官說:「老百姓死了,土地還是中國人的;可是如果當兵的餓死了,日本人就會接管這個國家。」

往大了說這關乎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可往小了說,這是從統治階級利益出發的思考方式。而對於正在遭受飢餓的災民而言,是寧願當一個對自己不管不顧的國家獻出生命的順民呢?還是寧願當亡國奴也要活下去的愚民呢?很顯然,他們選擇了後者。

The Ned

推薦閱讀:

《刺殺騎士團長》中日版裝幀對比
其實,我們更需要寬容的是自己
如何寫致用類書籍的書評?
我們都應該做個愛生活的人
《你好,法奈利》前半部分,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女版蓋茨比

TAG: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