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碑和唐楷看碑帖之爭(一)

水魚哥無數次說過:碑帖之爭實在低級。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其實涉及到一個最底層的問題:什麼是書法?

這個問題我在「怎麼評論林散之的草書」這個話題下有一些簡單的描述。

不過,至少在知乎上,暫時沒有看到別的網友對此有過哪怕最表面的思考。

在知乎上,活躍著好幾個知名院校的書法研究生,非常遺憾的是,這些所謂受過專業培訓的網友,對於書法的認識,仍然模糊不清。

在能見到的回答裡面,表現出來的,都很膚淺。

因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太過膚淺,導致很多淺薄的錯誤,這是水魚哥想寫這個文章的初衷,我希望網友們通過一個小文章,至少知道這些膚淺的錯誤根源在於哪裡。

1、楷書是基礎還是絕藝?

無數的網友認為楷書是基礎,這種論調也充斥著整個書法史,有無數書法大家持同樣的觀點。

但,實際上,書法的基礎主要是毛筆的使用,而不是任意哪一種字體。(為什麼不是字型?可以思考一下。)

把字寫的工整,的確是基礎,這代表著能部分的控制毛筆。但這和書法沒有多少關係。就比如學會四則運算或者微積分之類,只表示初步能使用數學的工具,而不代表著研究數學或者是數學家。

但是這裡要說的不是這麼淺層的內容。而是楷書到底難寫還是容易寫?

這個問題分幾個層次,

最淺的層次是:會工整的寫字,比如:

網路圖片

這種書寫,和楷書書法其實距離還是蠻遠的。

進一步的,對原有的楷書範例,進行筆畫、字的造型,章法解構和重新組合,可以算是能寫楷書。比如這樣:

孟繁禧作品

再進一步,是寫出體系穩定,筆法有自己的特徵,同時符合書法理論體系的楷書,這可以算是大家了。

比如這樣:

沈尹默作品

最後是,筆法體系廣受模仿,自成一派的宗師級別。

比如文董之類。

像顏柳歐趙這種,是對楷書某些特徵總結到極致的書法巨擘,我們連模仿都很難。真的,我們在歷史上,從沒見過對他們模仿到位的書寫者。即使被非議的最多的趙孟頫,都找不到像樣的楷書模仿者。

你去看祝允明臨的趙孟頫或者顏真卿,根本不是同一回事。王維賢翁方綱姜夔模仿的歐陽詢,也完全兩回事,王鐸溥濡模仿的柳公權,連把字寫整齊都做不到。

很多人寫楷書,只是寫到工整,連筆的運行狀態都無法捕捉。

我很直白的告訴大家,號稱臨帖複印機的王義軍,也只能把行草書臨得很像,而沒有辦法把楷書四大家的楷書臨得看起來很像。

我在網上找不到王義軍臨楷書四大家的作品,以一張稍工整一點的臨王作品簡單說明一下:

這是王羲之的奉橘帖,筆畫比較工整,但已經可以明顯看到,越工整的筆畫,兩者的差別越大。

請注意,我沒有說王義軍寫的不好,相反的,水魚哥認為他寫的很好,比絕大多數的所謂書法家要好,可是以王的功力,仍然無法很好的模仿出歷史上比較經典的楷書。

我在網上只能找到智永千字文的一張圖片,已經寫的很好了,可是收筆和轉折處的仍然有很多一目了然的差別,在絕大多數的筆畫上,王義軍已經做得很好(比水魚哥好太多了),但我們同時看到很多明顯不如原貼的地方。主要是在收筆和轉折處。

我們不能奢求臨摹的時候百分之百一樣,也不可能,但是智永在這12個字中,兩次(全部)穩定的輸出橫折勾,王義軍兩次(全部)都寫砸了,5次(全部)穩定的輸出奈畫,王義軍有兩次寫砸了(終、基)。

也就是說,即使像王義軍這麼牛逼的作者,在寫楷書的時候,也有很多力不從心的地方。

很多人覺得楷書容易寫,那是他還站在門外而已……

你去看去年第二屆臨帖展里的入選楷書,這屆臨帖展本來整體的評價很高,可是看到楷書的臨帖,你就能感受到楷書對於書法作者濃濃的惡意,真不是人乾的活。

看完你要還覺得楷書容易,水魚哥只能說:傻B!

楷書四大家裡,有一個寫柳的,歐顏趙都沒人寫(趙有小楷)。唯一寫柳的一個,連結字都無法平穩寫出來。

那天看知乎上有個書法研究生說柳字的撇這不好那不好,水魚哥一看到就想笑話……

水魚哥也臨帖,歷史上著名的帖,水魚哥都臨。寫出來自己看狗屎一樣。可是和一些大家一比較,又覺得不是水魚哥寫得狗屎,而是他奶奶的楷書太難。

一邊是鄧散木,一邊是水魚哥

2、字型和字的組合造型是不是書法?

這個問題比較拗口,我們需要在邏輯上展示它的演變。

在書法史上,最初是沒有藝術的內核的。它只是實用品,真正產生藝術的自覺,時間已經很晚了。目前能看到的帶有藝術自覺的明確理論依據,只能追溯到漢代。

當然,時間點並不重要。

書法的藝術自覺的產生並不是從書寫這個小命題上產生的,而是從文辭這種大的概念上引入的。

也就是說,書法並沒有自己獨立的藝術觀念,而是把文化的藝術觀念運用在書法上。不能理解這種大的框架,對於書法的評論就顯得縹緲玄乎。

因為書法的藝術自覺,是從文辭的藝術觀念中挪用而來,包含在整個文化的藝術觀念框架下,而不是書法本身演化出來的,所以,書法的藝術思想,從一開始,就不是從字型或者字的組合造型上來判斷的。

中國文化的思維,很早就進入一個思辨性質的維度,而不是描述性質的維度。描述性質的東西,被認為是初級的、不具備思考深度,缺乏文化賦義的東西。

而思辨性質的東西,往往包含著多層的邏輯螺旋。

這種思辨,深奧玄乎的讓人捉雞。舉個膚淺的例子:

一個人看見一顆樹,說:木

另外一個人說:繁木

第三個人說:一木巨而眾木亡

第四個人說:昨幼而今巨,今巨而眾無

第五個人說:人者,斯木者。

第六個人說:匹夫此,大國此。

第七個人說:木者,木也。

第八個人說:木乎,木。

你跳過中間的過程,就覺得第一個人和第八個人,沒什麼區別。

真沒區別嗎?也不是,第一個指實際的東西,最後一個指概念上的東西。

所以,具體到藝術的觀念,最初級的階段,就是描述實際上的東西,而高層次的階段,它只存在於你能感受到的概念。

文藝中的層次判斷,就由此而來。有沒有表現出本質的、概念化的東西,是高下判斷的核心條件。

那具體到書法,你是在描述它的表徵、還是在總結它的本質。內涵完全不同。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漫談書法》和《漫談書法》的區別
學書法,先學硬筆書法好還是先學毛筆書法好?
胡迪軍最新作品欣賞
【林工談練字】寫字和書法的區別之我見

TAG:字帖 | 書法 | 楷書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