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唐詩里的橋

說說唐詩里的橋

本文首發於2017年3月10日我的微信公眾號:張工說橋

==================================

張工說:自從「張工說橋」公眾號建立以來,得到了諸多同學、同事、老友、陌生人的關心和鼓勵,讓我也越來越喜歡「慢慢研磨這些自己喜歡的小事」。今天這篇「說說唐詩里的橋」,正是好友童志怡的隨筆大作,首發於他的豆瓣個人空間。得知我開「張工說橋」,特地投稿給我,並相約稿費是一頓酒。

童志怡是我大學同學,同濟土木人,岩土專業高才學成,地震學家,成天研究關於地球那些事。在我看來,同濟土木真的是個很神奇的圈子,隱匿了四方神仙。童志怡正是此中大仙,他才情四溢,文筆縱橫,胸有詩書氣自華,經史子集信手拈來,大學時就是同學裡的國學集大成者,大家皆稱為「童夫子、童子」。畢業後在杭州還為同濟校友會做過經學考據的講座。童子有兩件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一是大學時社團發京劇票友聯歡券,請了不少滬上京劇名角為大家做京劇科普,地點在南京路上。我拿票去了發現童子也在,和我湊熱鬧不同,他是純粹的熱愛,很多經典選段他或唱或念,樂在其中,背景板就是一臉蒙圈聽不懂的我。二是畢業後在杭州,剛過完年,童子從家裡帶過來五斤同山燒,是我們浙江土酒里的核武器。我們五個大學同學約好,喝一半留一半,結果後來興起,五個人喝光五斤,還意猶未盡……後來我又一次被同學送回家。

性情中人,同道中人,才情雅人,這就是我的大學同學,童子,一個喜歡默默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同濟土木人。有興趣的人可以搜索關注他的微信公眾號「咸言隧語」。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三樂(來自豆瓣)

來源:douban.com/note/6099006

在現代大型橋樑發明之前,古人面對大江大河,也只在望水心嘆的份了,即使是不大不小的河也要費一番周折,那時的方法除了船渡,只有架橋。描寫渡口有很多美麗的詩句,如「野渡無人舟自橫」、「樓船夜雪瓜洲渡」等等,今天不說渡口,姑且說說唐詩里的橋。

送別的橋—灞橋(陝西西安)

【作者】裴說 【朝代】唐代

高拂危樓低拂塵,

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

不解迎人只送人

唐代的長安水網密布,有八水繞長安之稱,有這麼多水,想必少不了橋的身影,其中最有名的當數灞橋。灞橋位於長安城外的灞河上,是東西方向出入長安的要道,更是行人送別的最後一站,送別的人送到灞橋就不能再往前送了,於是便在灞橋邊折上一支柳枝送與離人,灞橋折柳的典故變因此而來。

懷古的橋—朱雀橋(江蘇南京)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邊野草花」,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可算是懷古南京的名篇。朱雀橋是六朝時南京城南秦淮河上的浮橋,南京是六朝舊都,到了隋唐,南方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揚州,於是南京在唐詩中就只剩下被懷古的份了。唐詩中懷古南京的名句還有劉禹錫的「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韋莊的「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李白的「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等等。

華美的橋—二十四橋(江蘇揚州)

寄揚州韓綽判官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二十四橋不只是指二十四座橋,還是單指某一座橋,不過杜牧的這句「二十四橋明月夜」倒是堆滿了對揚州的眷戀。唐代的揚州是一等一的大都會,當時有「揚一益二」之說,益州是成都。揚州是那時人們心中的華美之都,全唐詩中單獨吟詠揚州的就有四百多首,差不多佔了百分之一,那時的詩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揚州情節,他們認為到了揚州,人生便圓滿而不虛此生了,難怪張祜會發出「人生只合揚州死」的感嘆。

孤獨的橋—楓橋(江蘇蘇州)

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朝代】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的《楓橋夜泊》寫盡了人生的孤獨漂泊之態,張祜筆下的「暮煙疏雨過楓橋」也有同感。只有在古老的蘇州,清寂的寒山寺外,夜幕下的楓橋邊,這份孤獨才更加有韻味,與「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同是偉大的孤獨,相比之下,李白的「自古聖賢皆寂寞」就只有做註腳的份。

城鎮的橋—虹橋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江城如畫里, 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當河面較寬,同時河道又有通航的高度要求時,拱橋就再合適不過了,拱橋在古人的認識中已經屬於大型橋樑了,因此這種橋多出現在主要交通幹道和城鎮上,如趙州橋和《清明上河圖》中的木拱橋。以彩虹來比喻拱橋則是古人常用的筆法,一方面形容橋形之美,另一方面感嘆工程之大,這種佳句在唐詩中也很常見,如虞世南的「乘星開鶴禁,帶月下虹橋」、王勃的「泉聲喧後澗,虹影照前橋」、李白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等等。

鄉村的橋—板橋

商山早行

【作者】溫庭筠 【朝代】唐代

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溫庭筠描寫鄉村風景的佳句,顧況(一說是張繼)的「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也同樣提到了板橋、人、茅和雞,也可見板橋在鄉村很常見,。這裡的板橋估計就是通常的石板橋,選用上好的整塊石材,再選個堅實的河堤,往上一擱,橋就好了,這也是最原始的一種橋形。這種橋建造簡單,但是通行能力有限,多半出現在鄉村和城郊,如白居易的《板橋路》和李商隱的《板橋曉別》中的板橋都是城外連接鄉村的簡易橋。

讀到這裡,也歡迎你去我的老同學:童子的微信公眾號「咸言隧語」去看看,喜歡的人自然會喜歡

weixin.qq.com/r/KTptde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後是自賣自誇時間,張工說橋,你願意關注嗎?

weixin.qq.com/r/GzpDW8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憶秦娥·簫聲咽
【詩詞晚讀】從此蕭郎是路人
唐詩宋詞里的愛情世界
江南遊·金陵 | 穿過烏衣巷、灑向秦淮河的一抹斜陽
【詩詞晚讀】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TAG:唐詩宋詞 | 橋樑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