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標準:自我實現者的特徵(馬斯洛)--(1)

此文是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所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三版《動機與人格》的節選,自己根據原文精簡後再附上了理解和思考。

第一次看到此理論時自己還不到二十歲,在感受到極其強烈的震撼、新奇的同時,更有著對「真正的真理」的理解、敬畏和渴望。這十幾年來深受此理論的影響,且有充分理由相信這種影響會持續終身。

現在記錄和整理目的有4:

1、整理和記錄這些年來的思考、理解、實踐經驗和疑問,備日後自己查驗和修正。

2、雖然觀察到完整的人格和其他比較贊的特質大多數時候是相關而非因果關係,但在少部分時候,心理趨於健康確實是個體進步的最深層次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因,此文應該能幫助實現自我的日臻完善。

3、在金融投資實踐中,重要的一環是對企業家個體或某些關鍵的公司高層個體進行綜合評估(比如劉強東、張近東、董明珠、袁仁國等),完整的人格本身很重要且和其他比較贊的特質高相關,則整理此標準用於評估企業家個體或高層有很好的現實意義(行業需求前景、企業基於生意模式的競爭優勢、公司管理層尤其是掌舵人是企業發展的三種最關鍵的因素)。

4、此標準也可用於評估其他投資人(比如查理芒格、裘國根、謝清海、林園等)、心理學家、經濟學家、營銷專家、學者、政治家、財經評論家、雪球用戶和知乎用戶等等。去學習和參考評估為綜合素養較好的個體的觀點,對自我成長有更大的幫助,也能更好的進行金融投資實踐,當然,評估和判斷本身亦是一種難得的好奇心樂趣。

(對人的評估和判斷目前用4條相互較獨立的標準:人格、天資、志向、道德感,人格的重要性排第一所以首先整理和記錄,有時間會補全其他3條)

(因對某些人有參考價值,所以也將此系列總結髮出來)

另外,《動機與人格》屬於天才的靈感的理論(馬斯洛智商極高,在由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主持的智商測試中,他的成績在那個時代名列第2),這種類似的理論一般系統性都不好,不夠精確,很難量化,某些地方嚴謹性也差些,優點是兼具極好的啟發性、寬泛的普適性和很好的實踐性,對心理分析愛好者和實踐者有挺高的價值。

------------------------------------------------------------------------------------------------------------------------------------

馬斯洛:《動機與人格》

第十一章:自我實現的人--關於心理健康的研究

研究對象和方法:研究對象選自我本人認識的一些人和朋友,以及一些公眾人士和歷史人物。另外,在一次對年輕人的研究中,對三千名大學生進行了篩選,但只選出了一名大學生可以直接作為研究對象,和一二十名也許將來可作為研究對象(「成長良好的」)。

我不得不斷定,我在更年長的研究對象那裡發現的自我實現的類型,在我們的社會中可能是不存在於年輕人身上的。

自我實現也許可以大致的被描述為充分利用和開發天資、能力、潛能等。這樣的人是在實現他們自己、最淋漓盡致的從事著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這使得我們想到尼採的告誡「成為你自己!」,他們是一些已經走到或者正在走向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的人,他們做到了這一點的潛能也許是他們特有的,也許是人類共有的。

這一標準還意味著研究對象在過去或現在對安全、歸屬、愛、尊重和自尊的基本的需要得到了滿足,以及對知識和理解的認知需要得到了滿足,或者在少數事例里,對這些基本需要已經實現了更高境界的超越。這就是說,所有的研究對象都感到安全、感到被承認、感到愛和被愛,感到自身有價值並感到被尊重。他們已經明確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和自身的價值取向。至於基本的滿足是自我實現的充分條件還是只是一個必要條件,這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也許,自我實現意味著基本滿足再加上最起碼的天才、能力或(人性的)豐富。

研究對象可分為以下各類:

7名非常理想和2名很有希望的當代人(會談形式)

2名非常理想的歷史人物(晚年的林肯和托馬斯·傑斐遜)

7名很有希望的公眾人物和歷史人物(愛因斯坦、埃莉諾·羅斯福、簡·亞當斯、威廉·詹姆士、史懷澤、赫胥黎、斯賓諾莎)

5名相當肯定的有某些不足,但仍然可以用於研究的當代人

對上述對象的觀察研究後,總結出自我實現者(心理健康者)的19條特徵:全面而準確地感知現實、接受性、自發性、以問題為中心、超然獨處、自主、清新的鑒賞力、高峰體驗、人類同族感、謙遜與尊重、人際關係、道德規範、手段與目的、幽默感、創造性、對文化同化的抵制、不完美、價值、二分法的消解。

----------------------------------------------------------------------------------------------

自己的理解、思考、實踐:

a原文:研究對象選自......也許是人類共有的。

尼采:「成為你自己!」、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和「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叔本華語:「對大眾來說,意欲活動佔據著主導地位」,從目的、過程和反目的三個方面闡述了「自我實現」。

在馬斯洛選取研究對象時,三千名大學生只選出了一名可直接研究,和一二十名也許將來可作為(一九四幾年的美國大學生),一般來說,只有那些卓越人物的晚年才可能達到,表明「自我實現」是一種很難達成的標準。基於實驗的目的馬斯洛把人群劃分成了達到或達不到兩種,在實踐中,用19條標準去綜合判別時適宜用程度副詞,比如:很符合、較符合、較不符合、不符合。

關於到底這種潛能是馬斯洛的對象特有的還是人類共有的,如果沿用上一點討論時的標準,用程度副詞而不是二分去評判人群,我認為這種潛能是人類共有的,或者說,至少是人性的其中一個獨立的方面。因為個人的觀察經驗和範圍的局限性,目前認為最少在優秀的男性身上,這個方面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b原文:這一標準還意味著......或(人性的)豐富。

個人的觀察經驗不支持將歸屬、愛、尊重和自尊這些基本需要作為「自我實現」的充分條件或必要條件來討論,而支持馬斯洛的這句話「或者在少數事例里,對這些基本需要已經實現了更高境界的超越」,只不過需要把少數事例更換成絕大多數案例。

「自我實現」和其他基本需要,的確可以算是一種前提滿足後的進階,但我認為更是一種對立、衝突和替換,某些個體將基本需要作為主要目的,反之對「自我實現」的需求強度就比較弱,另一些個體,對「自我實現」有強烈需求,對基本需要的需求則遠不及其他人,甚至對基本需要有趨0的傾向。

c原文:研究對象可分為以下各類

注釋:

林肯:政治家,律師,演說家,總統,共和黨領袖。

托馬斯·傑斐遜: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美食家、發明家。

愛因斯坦:物理學家。

埃莉諾·羅斯福:提倡女權並保護窮人,主導起草了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

簡·亞當斯:她因爭取婦女、黑人移居的權利而獲1931年諾貝爾和平獎。

威廉·詹姆士: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美國心理學之父。

史懷澤:思想家、社會活動家。

赫胥黎:博物學家、教育家。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充滿才情、具有極高文學稟賦。

斯賓諾莎:哲學家,三大理性主義者之一。

我認為托馬斯·傑斐遜在「自我實現者」中最有代表性,是標杆式人物,下面是搜索到的一些他生平的資料:

傑斐遜在9歲時即開始學習拉丁文、古希臘文、以及法文。

1760年3月25日,17歲的傑斐遜入學威廉斯堡的威廉與瑪麗學院哲學系,自1760年起至1762年止,為時兩年。傑斐遜追隨威廉·史莫(William Small)教授,研究數學、形而上學、與哲學。

據聞傑斐遜的學院生涯為每日讀書15小時,隨身攜帶希臘文法書,法文精熟,練習小提琴,喜好塔西佗與荷馬的著作。

1767年,傑斐遜在弗吉尼亞獲得律師資格,對法律理論、實際認識深刻,辯論具說服力,尊重簡潔,樸實,坦率,論證有力的雄辯;反對以修辭、詞藻取勝、反對夸夸其談、喋喋不休、裝腔作勢的演說。

七年律師生涯處理1000餘宗案件,1770年為黑白混血兒塞繆爾·霍維爾辯護;1771年法庭對基督教會管轄問題而聞名,這時思想上形成宗教自由的理論。

1770年家中失火書籍盡毀,2年後又增為1250本。

1774年寫下英屬美州民權概觀(A Summary View of the Rights of British America),引領維吉尼亞地方議會走向國會。這本小冊成為美國人對英國殖民者們辯駁時的有力論據,促進美國人走向獨立自主,標示著傑斐遜為愛國者中思想最深刻的辯士之一。

1779年他不斷在威廉與瑪麗學院中呼籲教育改革,包括全國首創由學生自治的榮譽法則(honor code)。因對改革的進程不滿,傑斐遜後來創立了弗吉尼亞大學,為美國第一所與宗教學說完全無關的高等學院。

1793年底建立和領導民主共和黨,與漢密爾頓領導的聯邦黨相抗衡,對日後美國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影響。

1800年總統競選時,傑斐遜擊敗總統亞當斯而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人們稱傑斐遜的勝利是1800年革命,因為他標誌著聯邦主義的衰敗和共和主義的興起。

1826年7月4日辭世,生前因創校而債務沉重,美國各地曾捐贈約 $16,000美元以幫助這位前總統,但不足以助其清償債物與醫療費用。

他為自己設計的墓石上刻有以下墓志銘:「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法案》的起草人,弗吉尼亞大學的創建人埋葬於此。

興趣愛好:

傑斐遜是深具造詣的建築師,他設計的蒙蒂塞洛自宅聲名遠播,附近的維吉尼亞大學是美國唯一一所由總統所創建的高等學府,其教案與建案全由傑斐遜一手包辦。時至今日,蒙地沙羅與維吉尼亞大學已共同成為美國境內僅有的四處文化世界遺產之一。

愛好之一是考古學,有時被尊為考古學之父,以表彰他在發展文物發掘技術上的角色。

頗為喜愛自家的魚塘,魚塘呈缽型,深約三英呎(一米),用以留置他所捕獲的水族。

好品酒,曾於駐法國時(1784年─1789年)廣游歐洲各大產酒區,並運送佳釀回鄉。並曾作出廣為人知的大膽宣言:「我們可以在美國釀出與歐洲多樣風味相捋的佳釀,不會是一模一樣,但無疑是相同的甘美」。

身兼美國哲學學會會長,任職多年。

是農業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音韻學、密碼學、測量學、古生物學、哲學等學科的專家,是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

生活:

晚年衣著隨便,不修邊幅。「通常,他會懶洋洋地歪坐著,」據參議員威廉·麥克雷觀察,「一邊肩膀比另一邊高。」他不注意外表,怎麼舒適怎麼穿,時常將不同時期的穿衣風格混合在一起。當英國駐美公使安東尼·梅里拜訪傑斐遜的時候,他大吃一驚,看到這位最高行政長官「身著便服,腳穿拖鞋,肥大的馬褲、外套和內衣看起來邋裡邋遢。

性格:

「雖然有點冷淡、矜持,」拉羅什富科·利昂庫爾公爵這樣評價傑斐遜先生,「但體現出一種溫和、從容和樂於助人的品性。與他談話令人如沐春風。」 傑斐遜待人坦率,平易近人,但他的內心世界卻難以攻破,這使得傳記作家們非常頭疼。

他對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充滿了好奇心,還詳細記錄了蒙蒂塞洛的植物生長和天氣狀況。

雖然從政多年,但他從未學到一般認為政界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兩種品質:厚臉皮和夸夸其談。

他在小圈子裡富有個人魅力,但在大庭廣眾之間所做的演講卻絲毫沒有感染力。

類似的百科全書式人物:亞里士多德、達芬奇、托馬斯·楊、本傑明富蘭克林、查理芒格等等。雖然只是對查理芒格有一些了解和對本傑明富蘭克林有一丁點的了解,我也猜測以上的諸位都可以在相當的程度上被稱之為「自我實現者」。

馬斯洛的研究對象是歷史上的歐美個體,不過拿自我實現的標準去想歷史上的中國人卻很難想到,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中國的中央集權制時間太長。從秦漢就開始的皇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知識分子基本只能依附統治階層,而其他階層基本只能被統治(士農工商排序),文化和社會環境對個體有長期和持續的壓制和摧殘,這極不利於人格獨立。

這一點和西歐諸國有很大不同:

1、因為地理及其他若干方面的原因,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再沒有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大一統政權。(我們從秦朝開始,主流就是大一統)

1、西歐各國,封建制下各領主及各社會階層個體有比較大的自主權(你的奴隸的奴隸不是你的奴隸,自主權最典型的事件是自由大憲章的簽署)。(秦漢及以後我們都並非封建制,而是中央集權制)

2、西方世界的宗教影響力不小,雖然對個體個性也是一種禁錮,但教皇及教會是一股獨立於王權的力量,宗教內有派別之爭,外還有類別之爭(伊斯蘭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長期相互攻伐)

3、地中海貿易圈和波羅的海貿易圈相對獨立的存在(其中最典型的是漢薩同盟)。

(同理,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等等在西歐發生也和上述3點有關)

同理但較弱,在政權變革、更迭期這類中央集權力量較弱時期容易有文化繁榮及附帶的自我自主覺醒,春秋戰國時代,魏晉南北朝時代,日本的安土桃山時代,明治維新時期,民國及五四運動時期等都如此,不過相對於西歐的情況,時間都太短,影響力也有限。

雖然自我意識覺醒是人類發展的趨勢和主流,雖然馬斯洛說心理不健康不但是某種形式上的盲目、認識上的扭曲,還是道德和感情上的缺失,心理健康卻正當、真實,比病態「好」,不過我們依然不能忽視現實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環境。

對大多數人來說,不管是從主觀的幸福感出發(心理更健康最少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不一定就會提升幸福感,叔本華有一種觀點:年輕人很早就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本性平庸),或是從現實利益取捨的角度來考量(有觀點認為目前的大多數職業,需要在人格上做一些妥協去換取利益,大多數人在職業上都沒有辦法做到查理芒格對職業的三條建議:1、不要賣你自己不會買的東西,2、不要為你自己不尊敬和欽佩的人工作,3、只和你認同的人共事,在我們的歷史上,還出現過「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的戲謔和抱怨」),這一點都不能被忽視。

------------------------------------(1)完--------------------------------------------------

推薦閱讀:

TAG: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Maslow | 心理學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