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興汽車公司闖入汽車行業
最近幾年一頭扎進電動汽車行業的大都是互聯網企業和相關人,帶著投資人的錢做著PPT衝進了這個互聯網+波及到的汽車行業。在我腦子裡是那種暴發戶似乎得到商業機密後能對各行各業都能指點江山揮斥方裘一般,突然發現汽車體量這麼大,這做起來得融資多少啊,不得了不得了,我們得做啊還等什麼,可各位真就以為汽車行業這麼好做嗎,不是我說,在我看來在座等各位都是……
我分5點講講個人觀點,有對有錯,大家一起討論。【閱讀時間:預估30分鐘】避免無聊我配點不相干的美圖。
1/互聯網+的勝利,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衝擊
最近哪年互聯網+的狂歡從清吧里的絲絲吟唱變成里鬧吧里的養生迪,我感覺全世界都沸騰了,感覺啥啥沒有不能互聯網+的,大家都像戴上里狗鼻子了,細嗅薔薇看看哪裡還能互聯網+,發現里說不定就一夜暴富啦。國家也是跟著起鬨,也是時事造勢,股市牛牛牛崩啦,接著房事哦不對房市開始瞎湊熱鬧,分分鐘翻番啦,國家總歸要讓經濟和民生在健康的道路上走啊,也要解決就業,降低失業率啊,各種報道互聯網+的勝利,鼓勵大家去創業啊,等什麼呢你想一夜暴富嗎 你想一夜成名嗎 你想擁有蘭博基尼嗎,洗洗睡吧!!!
的確,從不想掙錢的馬雲不認臉的強東哥你有啥我抄啥現在開始又要維權的化騰鍋鍋開始,互聯網商業在90年代末期美國互聯網泡沫後,快速發展並為我們帶來便利,同時各個企業賺的盆滿缽滿,都成了大家的楷模和偶像,大家都像錢看。前年,共享單車和外賣的互聯網+感覺就像是DJ換了曲子風格,金融投資風那個吹啊吹(因為大家都拿到好多錢,這些本來要投向實業等錢啊,股市投不了房子不讓買,然後去哪裡?),誰有項目誰有孵化器,所有人都瘋狂了,P2P匹凸匹也瘋狂,那種瘋狂現在復盤就像第一次炒股的我all in 75塊的東方財富時的激動,等著每天10%為什麼周末休市啊,天天都是腎上腺素。有多少風口上的豬?
我不否認互聯網+帶來的行業本身及技術的發展,但是不是泡沫有些多了呢,有多少互聯網創業公司倒下了,有多少投資人的錢被用來砸沒有水花的水漂?
2/汽車行業體量巨大,適合投資者胃口
互聯網+膨脹的時候,大家都在找什麼行業還能鑽進去,什麼水果/雨傘/超市已經滿足不了大佬的胃口,做就要做點大的,基金那麼有錢,之前的小項目投入太小了,基金不願意做的,整體算下來成本較高。
終於,他們發現了汽車行業,哇,這體量夠夠的,要不說人家馬斯克做火箭和汽車呢,汽車,就做汽車。要不是國內還沒有開放民間資本做火箭,估計現在中國版的spaceX也有啦。
汽車行業的資產和投入有多大,來,讓我講講國內汽車行業的老大 上汽。
上汽的2017年年報出來,每10股送現金18.30元,也就是你買一手送183元,連續5年分紅比例超過50%,很良心的上市公司。各種銷冠不提,說說其他,營業總收入8706.39億元,凈利潤344.1億(因為有大眾和通用兩個合資公司,拖累凈利潤,如果自主品牌占的比例再高一些,凈利潤將更高),總資產7235億。基本上投入和產出都在千億級別,凈利潤有百億級別,就算只有上汽的一成,投入百億,利潤不提,·圈·錢·利器啊。
所以像樂視就做起來樂視汽車,那時候樂視是多麼的風光,我看就像·安·邦一樣的風光。為什麼之前大家都不做或者不那麼敢做,一是技術壁壘還是很高的,動力總成技術/底盤技術/設計能力/電器/測試能力都是攔路虎,當然有人感覺只是沙發?四個輪子。另外,汽車的准生證是很難拿到的,一度國家已經停發傳統能源的生產牌照了。我認為國家這麼做也是對的,不管從環保角度或者是社會資源方面講,封閉這個產業是對的,如果誰都能做,雖然引入了競爭,但勢必會造成更多的社會資源浪費;而且外資車企帶來的競爭已經足夠大了。現在在資本的站台下,大家看到電動車似乎能繞開一些之前的技術壁壘,搞電池/電機/好看的殼再加上一個大屏就可以玩轉了,怎麼早沒發現呢……開森
就像胡瑋煒站在風口上站到了前台,做了資本的代言人,尤其最近的套現讓多少80後深感危機。新興的汽車行業也要代言人,上汽貢獻人才當然也有不少汽車媒體人進入,在2015年掀起的浪潮里,汽車行業也引來了活水,那時候涓涓細流至少有幾十個聲稱要做電動汽車的企業。而現在呢,我稍微看好的蔚來汽車也是在量產上難產嚴重,在我看來以量產為標準的化也就開了三指。據內部人士的消息,設計階段也是漏洞很多,留的尾巴也很多等著生產來解決呢。而整車試驗進行的如何呢,我想類比下來也沒多好。這已經是坐擁福特/通用/大眾汽車人才的蔚來,到目前為止狀態做的也不好,不知道小鵬具體怎麼樣。
你看看人家BAT就很淡定,人家就不涉足,這種重資產重投入可不是壓艙石,可能會玩脫,人家就玩人家擅長的,哎,人家就玩智能玩AI玩智能駕駛,Baidu做智能駕駛,ali早早就和上汽做了斑馬公司,騰訊的駕駛系統(L3級別)也在BYD上測試。BAT成功也有其背後的道理嘛。
3/新興電動汽車公司面對的痛點
電動汽車的前途如何,我在上一篇回答的評論下還和網友說,你看看電池的能量密度,和汽油沒辦法比,差著幾十倍。單單就三電技術的難度就夠大家喝一壺了,之前國家各種補貼,讓大家感覺著電動汽車不算一片繁榮吧也是一個新的亮點,隨著補貼退坡,怎麼在續航里程/車輛品質/駕駛品質/價格上說服消費者,這可不是讓消費者拿手機號註冊一下就算的,要拿出幾十萬真金白銀去買的,那時候大家可是精打細算的,情懷值錢還沒那麼值錢。
而且,我一直看汽車行業是國家在民用工業上的制高點,產業鏈布局極大,技術含量高,帶動投資/就業/消費,你看經濟不好國家就給汽車購置稅打折,可見汽車行業對經濟的影響。這也側面說明在汽車行業里闖一闖的難度很大,要先系統性/部件式/零件式(不算最小的零件,至少幾千種零件)設計出來,找這麼一大幫供應商再做出來,進行樣車裝配,這個第一步的設計涉及多少核心技術,與多少專利相關,要進行多少場的技術評審,這可是行業外的人沒做過的,而且你做的好一個點,但做好一條線一條面一個系統這個難度就太高了,不是簡單挖人才就能解決的。這就是新興汽車行業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和痛點:設計能力/集成能力/供應商管理。
隨後的試驗要有詳細的規範,問題管理系統,需要一個系統將問題返回設計,形成設計迭代。這是將是第二難點,現在看不出太多問題,要出問題就出在售後,一出就是個大問題。
而第三個難點就在生產,零件可以找供應商做,但組裝要在自己家裡啊,但如何將這幾千個零件組裝成達到要求的產品/整車,想想都好難,太難了。但就車門縫寬度達到要求這一項就夠生產和質量喝一壺了。
而現在蔚來面對的問題基本都來自這三點。供應商管理,供應商將蔚來的要求排第幾?蔚來對供應商的掌控力呦多強?我深深地打一個大大大的問號,這是我接觸過各類供應商說出來負責任的話。現在生產遇到大多的問題啊,答應的交車有多少啊,是不是只挑出來幾輛給媒體試駕呀,這還是放到江淮生產,完全自己生產得讓那些工程師們老多少歲。生產上的問題大都是設備未到,設備到了調試不好,設備調試好了不穩定,裝配不到位,零件合格率低,節拍達不到問題多到不行。而未來車輛上市後的抱怨和售後問題就有可能是設計和測試挖的坑,當然也可能是質量問題。
4/新興電動汽車公司的路還很長,意味著更多的投入
看著我提出的問題這麼多,意味著新興電動汽車行業還有好長的路要走,要整合開發流程,要進行設計體系/測試體系/質量體系的建設,要進行技術能力/生產技術的積累,開發的再投入,人員不斷的招聘,關鍵是你投入那沒多錢能不能賣的好,這是個問題。你看看一汽的歐朗,量子汽車的觀致投入幾百億收穫幾個子?還能怎麼樣繼續投啊,哈哈
在蔚來汽車在新興汽車上投資的各路資金在沒看到回報時還能堅定不移的站台站下去嗎?汽車行業一投可是至少三四年,一投就是幾十億幾百億,長路漫漫,不知道還能上下而求索嗎?
5/一首《涼涼》?
傳統汽車行業都要被整合成幾個大廠,而這些新興汽車行業能留下幾顆珍珠,留下也不代表做大,是不是未來也將被併入某大廠。
這裡一首涼涼送給大家。
雖然,整體講,我不看好新興電動汽車公司在近幾年的發展,但如果能一路走下去,在2020年後在等到電池革新之後,迎來真正的春天。當然對傳統車企也是一種刺激,求變和創新應當是傳統車企掌舵人腦子裡的主旋律。更重要的是這股活水帶動汽車行業薪資待遇逐步爬升,我謹代表千千萬萬業內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
願你高飛。
完
推薦閱讀:
※沃爾沃證實即將推出緊湊型SUV XC40純電動版
※蔚來NEXT EV NIO EP9
※純電動汽車是租是買?
※輕混動-2008款通用君越檢修(五)
※動力電池不一致性成因
TAG:電動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