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
由於我們當時缺少一些數學工具,雖然我們也想過注重使用定量描述的方法來推算事物的規律會比較好,但限於能力不足,基本沒摸到頭緒。加上我們一開始鋪的攤子太大,後來就養成了不求精確,只求系統性、整體性好的思考習慣。每每遇到問題,都是先從整體上著眼,先劃定問題的整體範圍,然後再從大的方面一點一點地往細節上考慮,直到我們覺得問題在某個層面上已經不明顯了為止。這種純歸納式的思考方式解決起實際問題來方便、快捷、有效,但問題解決得往往不徹底,而且缺乏程序性手段去應對同類的其它問題,畢竟每次問題出現所牽扯到的實際範圍大小和影響深度都會不盡相同。不過我們還是總結出了一些重定性、輕定量的描述性學說,我們一般稱之為「玄學」。
玄學在我們的時代並不像如今在你們看來那樣子,雖然它是形而上學的,但它卻不是完全神秘兮兮的,儘管神秘主義的確是玄學下的一個分支,那只是因為我們當時對於很多自然現象缺乏深入了解的途徑和手段,神秘主義在此時卻往往能夠給出必要的補充解釋。玄學和神秘主義的關係就像你們當今的倫理學與宗教神學的關係一樣,明明知道那種說法不太踏實,又常常不得不藉助它們來解釋或是說明一些疑難問題。不過,自從孔子之後,我們的政治倫理學就基本上完全擺脫了神秘主義的拖累,甚至從玄學中獨立了出來,成為了一種與玄學平級的哲學直屬科目,也就是「儒」。而玄學則逐漸退出對社會方面的研究和干預,成了一種專門面向自然現象的應用哲學,同時依然時不時地訴諸神秘主義以嘗試尋找某些問題的解答。
你們也知道,在封建時期結束之前的近兩千年時間裡,在中國的政治倫理方面居於無可置疑的統治地位的就是儒家學說,其實際貢獻當然也是首屈一指的。但各種玄學理論也一直在斷斷續續地發展中,有些大儒們也對玄學頗有研究,當然他們從不會把玄學理論與儒家政治哲學相混淆,他們很清楚那樣做會對儒家學說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別的一些較大的學派雖說也都有自己的政治倫理方面的見解和主張,有些學說的主攻方向甚至就是政治組織理論(比如韓非子創建的法家學派),可是沒有哪一家能像儒家那樣在大多數朝代都能得到廣泛認可和重視的。歷史證明,儒家學說在中國封建政治領域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不得不承認,玄學由於受到相對完善的儒家政治理論的擠壓,其發展一直沒能走上正軌,甚至淪落到被認為是不務正業之人才會從事的旁門左道。這種狀況有點類似你們現代社會中科學和倫理學的相對狀態,只是對應情況正好相反。你們當中恐怕沒人不知道科學與倫理的區別是多麼地大,認真說起來的話很多人可能也都不會反對二者缺一不可,很多大科學家在倫理方面同樣不乏深刻的見解,也許還有人出過宗教倫理的相關著作。可是,在你們心裡,又有多少人確實覺得倫理學能夠與科學相提並論的呢?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你們非常清楚,你們的科學體系無論從系統性、嚴謹性、有效性、可靠性、還是完善程度來說,都遠比你們的倫理體系要高出一截。你們科學體系中的社會科學相關科目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倫理學的生存空間,儘管倫理學不會因此而消失,其繼續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已經不可避免地被大大縮小了。這便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造化」。
無論你們是否相信,玄學就是我們用於解釋自然規律並預測和應對未來事情的「科學」,它肯定不是你們所知道的科學,然而你們的科學所起到的作用在我們那時就是玄學的追求。沒錯,僅僅是追求,因為我們根本不敢、也不曾想像玄學能夠承擔得起像你們的科學那樣的任務,我們頂多只能希望對未來的占卜或是測算能再準確一點,讓我們知道應該做哪些準備;還有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能多給一點解釋和建議,讓我們不至於完全束手無策。既然在科學中已經實現的東西,在玄學中只是作為一種追求,那麼你的質疑顯然是合理的,俺要怎麼證明玄學跟科學的確是同一類型從而可以進行類比的學問呢?如果一定要證據的話,基礎數學也許可以作為一項證據,在你們這裡被認為是科學綱領的數學,在玄學中一般稱之為「算術」,也是個必須要學的入門基礎科目。雖然哲學和儒學也都要求算術作為必學科目,但玄學中的算術相應要精深一些。由於玄學本身重視定性多於重視定量,所以算術中的很多內容常常只被當成是一種思維遊戲了,較少投入具體應用,事實上我們當時的簡單生活中也很少遇到必須要使用高深的數學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遇到了也沒有覺察。此外,玄學通常以應用哲學——甚至有時以巫術的面目出現,與你們的科學作為哲學的方法論的一面,也是處於大致相同的地位的。
總而言之,縱觀我們所處的整個歷史時期,大體的學科分類在理論方面(形而上學方面)比較突出的就是哲學、倫理和玄學,其中以哲學和倫理方面比較完善,玄學雖然與哲學的聯繫跟倫理和哲學的聯繫同樣緊密,但由於其本身的發展欠缺,受到的重視程度也相對較小。這是按照學科理論上的總體分類而言的,如果按照學派來分,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儒、釋、道三家。佛學起源於國外,傳入之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們在宗教信仰和神學方面的不足。由於我們在哲學思考上起步很早,原始宗教在早期受到陰陽論的排擠,中期又被儒家倫理學摒棄,後來雖被一些道家學者所創立的道教吸收了一部分,在玄學中也只是作為神秘主義課題而存在並延續了下來,獲得的發展自然極其有限。無論如何,儒家、佛家、道家,三派學者在哲學、倫理和玄學方面都曾做出過很大的貢獻,而且三個學派各有自己的特點,他們的融合、溝通與激辯共同奠定了我們整個歷史中的文化基調——交流、寬容、求同存異。
哲學作為總綱,玄學和倫理各司其職,此三者共同構成了形而上學的太極,也即形而上學的真命題。哲學是對天地萬物的總概括,玄學尋求客觀、變易的真,以預測未來、改變當下處境為能事,倫理尋求主觀、美好的真,以記錄歷史、引導人們收穫幸福人生為本職。玄學非倫理,倫理亦非玄學,玄學和倫理皆為哲思。哲思者,哲人之思想也。所謂哲人,即悟道者也。
推薦閱讀:
※韜光養晦的處世哲學,真的放之四海而皆準嗎?
※中國哲學&齊物論
※Part i-1《道德經》的層次結構分析
※江表牛頭 - 三論絕響 - 絕觀論
※應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