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韜略丨血流成河!四場改變行業的慘烈商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只要「利」字當頭,爭奪就不可避免。

文 / 華商韜略 王中美

抖音、快手的短視頻之戰硝煙仍在,已熄火3年的網約車市場因美團、高德的介入,又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價格戰、口水戰,刀槍劍戟碰撞的聲響已不絕於耳。

整個商業世界,明裡、暗裡的商戰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從同行間的產品、價格之戰,到互聯網企業的跨界之戰,再到阿里、騰訊已經看不清邊界的交叉大戰……每一場商戰看似與場外的個體無關,實則牽繫著每個人的利益。

中國現代商業發展經歷了以產品、品牌、渠道、模式為核心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時代背景,蘊育出了風格各異的商戰。交鋒過後,往往行業更加成熟、社會公平被進一步推動,但廝殺的過程也堪稱慘烈。

【雙面長虹】

中國式商戰中最常見的是價格戰。這種戰法在西方市場被敬而遠之,因為「什麼好處都沒有」。

而在中國,價格戰卻令很多企業樂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市場相對西方國家還不夠成熟,多數行業魚龍混雜;且中國消費者對價格較為敏感,大幅降價容易獲取市場份額,有效打擊對手。

曾稱霸電視江湖10餘年的長虹,被認為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掀起價格戰並藉此成功登頂的企業。這場經典商戰案例的背後,運籌帷幄之人倪潤峰,也因驍勇善戰而成為一代風雲人物。

長虹集團脫胎於四川綿陽的一家軍工廠。1973年,他們在軍工系統率先研製出第一台黑白電視機,上世紀80年代,又從日本引進當時國內最早的彩電生產線,成為中國電視行業的領跑者。但直到1989年,長虹才在市場嶄露頭角。

這一年,國家徵收彩電特別消費稅,彩電市場陷入低谷,大量企業產品積壓。

倪潤峰率先降價,以每台300元的大幅讓利激活了幾近停滯的市場,長虹得以迅速回籠資金,並一舉成了市場最大的贏家。

但和大多數製造業一樣,中國彩電產業也是從模仿起步,缺乏核心部件的技術優勢,在市場中一直受制於索尼、松下、東芝等外資品牌。

被動競爭下,1995年秋,一紙國務院文件又讓整個行業蒙上厚重的陰影——「1996年4月1日起,彩電的進口關稅將降低超過12%」。

這讓日本彩電企業歡欣鼓舞以至放出豪言:「不惜30億美元也要佔據中國彩電市場的絕對份額」。

日企萬萬沒想到,一場聲勢浩大的本土品牌保衛戰正在悄然醞釀。

伴隨著長虹大院里「產業報國」標語的掛出,力排眾議的倪潤峰冒著上市財報有可能巨難看的風險,宣布所有產品降價銷售,平均每台讓利100元到850元。

TCL、康佳等全國十幾家彩電企業也不約而同緊隨其後。

僅一個月後,長虹的市場佔有率就猛增7.9%,達到19%。到當年底,這一數字變成35%,國內市場上每銷售三台彩電,就有一台出自長虹。在任何行業,這樣的速度都堪稱奇蹟。

這場國內幾乎所有彩電企業都參與的價格戰,改寫了外資品牌霸佔中國市場的歷史,將中外企業市場份額從2:8一舉變成8:2。

倪潤峰因此成了商界仰慕的中國「巴頓」。

不過,勝利的光環並沒有閃耀太久。

此後兩年,許多彩電企業推出低價位產品,並「學以致用」,主動挑起價格戰。1998年,康佳和TCL先後宣布銷量首次超過長虹。

長虹業績下滑,卻始終按兵不動,一眾同行百思不得其解,沒人會想到倪潤峰玩起了暗渡陳倉。

他大量吸納占彩電一半以上成本的核心部件——顯像管,將中國市場上70%的彩管據為己有,通過釜底抽薪對競爭對手予以還擊。

但一直所向披靡的中國「巴頓」,卻就此遭遇了滑鐵盧。

由於對市場容量掌握不力,長虹產品銷量不濟,即使再次動用價格戰也已無力回天。

雪上加霜的是,次年索尼推出革命性的純平彩電,給整個行業帶來重創。長虹的應付款項、票據從35.51億元直線上升到61.9億元,庫存高達77億元。

長虹由盛而衰,倪潤峰「下課」。

但他似乎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兩年後再度出任CEO時,倪潤峰既沒把精力花在產品創新上,也不去建立一套健康的盈利模式,而是一味沉迷於價格戰。

在已經成熟的市場,價格戰無法刺激消費者,弱小同行卻被擠出了市場。慣於破壞遊戲規則的倪潤峰,成了同行眼中的價格屠夫。

對長虹而言,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整個商界而言,倪潤峰為家電業種下了頻打價格戰的基因。

【零售商之戰】

20世紀90年代,國美、蘇寧等連鎖零售商登上歷史舞台並快速崛起。

比國美晚誕生3年的蘇寧,一直視國美為對手,從店面選址的形影不離,到廣告宣傳的針鋒相對,一輪輪交手從不停歇。

所售商品的價格戰更是刀刀見血——國美打八折,蘇寧就打七折,國美再以六折回擊。步步緊逼下,「雙方損失慘重」。

黃光裕不怕,他的目標是「打到蘇寧與國美合併為止。」

然而,損失最大的莫過於品牌商,國美還因此發生過戲劇性一幕。

據傳,國美南京店在開業時,大量供應商人員瘋狂湧入。原因是,因促銷品價格過低,供應商不得不以自行搶購的方式減少損失。

除了看得見的降價,國美還從供應鏈上扼制蘇寧。

國美以其在流通領域近乎壟斷的優勢,強硬要求供應商停止對蘇寧提供任何支持,不能參與蘇寧的一切促銷活動,違者嚴懲。

違背了合作共贏遊戲規則的國美,最終嘗到了瘋狂帶來的苦果。

2006年後,國美先後收購永樂電器、大中電器、三聯家電……因吞得太多難以消化,導致業績下滑。重負之下,國美已打不起價格戰。

隨著兩年後黃光裕入獄,國美內部上演逼宮大戲,蘇寧完成了反超。

至此,傳統零售渠道爭霸的時代宣告終結,電商登場。

在零售電商新勢力京東的崛起中,線上與線下的較量很快演變成一場充滿硝煙的大決戰。

昔日的一對冤家蘇寧和國美,在來勢洶洶的京東面前結成了同盟軍,上演著同樣的套路——向供貨商施壓,要求所有的家電商場都不許給京東供貨。

此時的京東不僅面臨斷貨的危險,還因「京東資金鏈要斷」的外界輿論導致了與原有供貨商關係緊張。

「京東必須要通過一場戰爭展示自己的實力,告訴大家京東還有實力,能夠與蘇寧、國美展開一場全面戰爭。」

2012年8月14,劉強東扣動了板機。

當天,他宣布:「從今天起,京東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還稱將在全國招收5000名美蘇價格情報員,每店派駐2名。

這無疑勢要掀起一場「全民」價格戰。

▲劉強東首先發起了價格戰

蘇寧隨即應戰,堅定表態蘇寧易購所有產品價格必然低於京東,「如果比京東貴,我們就差價兩倍賠!」

兩家口水戰經過輿論發酵,為次日號稱「史上最慘烈」的「8.15價格戰」賺足了眼球。

不過,「慘烈」的假象是演給吃瓜群眾的,背地裡雙方都賺得盆滿缽滿:京東大家電銷售額在價格戰打響的兩個多小時內就突破了兩億元;蘇寧則線上線下完美聯動,取得了同比增長超12倍的業績;兩家的網站訪問量均達到了歷史最高點,成功將消費者的注意力轉移到了線上。

得了甜頭的京東,此後愈發不可收,還將套路升了級,遇到機會就百般挑釁:不僅在多個公開場合叫板蘇寧,劉強東甚至在央視節目《遇見大咖》中直言,老家宿遷仍有國美、蘇寧店,是京東的恥辱。

蘇寧則每次也都心領神會,巧妙配合,霸氣回應,雙方的言論多次登上媒體頭條。

此起彼伏的輿論聲浪中,蘇寧適時出擊,2015年10月通過官方微博發起「平京戰役」,為隨後的雙十一造勢。

毫無意外,一翻持續的空中呼喝後,11月11日當天,雙方又是雙贏——訂單量均獲得超過一倍的增長。

如此你來我往、五次三番交戰至今,京東、蘇寧可謂各得其所:藉助社會化媒體完成了傳播造勢,省下了大筆廣告費。這是倪潤峰、黃光裕時代不可比擬的。

【千團大戰】

作為國內互聯網發展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戰役,團購大戰是一場電商新模式風口之下,關於生死存亡的混戰。淘寶、騰訊、百度也捲入其中。

2010年,31歲的王興將美國Groupon為代表的網路團購商業模式複製到中國,美團網誕生。

因這種模式「門檻低到地平線」,市場空間卻極其誘人,幾乎一夜之間,「千樹萬樹梨花開」,嘀嗒、窩窩、拉手、糯米……上百家團購網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闖進網民視野。

當大數人還沒弄清團購網為何物時,百團就轉眼間升級到了千團,2011年上半年,多達5300多家同類網站上線。

其中,美國Groupon與騰訊合資成立的中國版本高朋網,更是高調攪局,不僅用高出業內兩三倍的薪水四處挖中國同行的牆角,還動用聲勢浩大的廣告吸粉,沒等上線就已擁有了超過10萬名註冊用戶。

但上線後,它的高利潤模式在各家燒錢大戰下並沒持續太久,混戰過後,高朋網迅速退出公眾視野。

不過,它的攪局效應卻依然在禍害中國同行——不僅人員成本被推高,轟炸式的廣告又提高了市場成本。

那一時期,為了獲得高聲量,各家團購網上演了廣告大戰。地鐵里、公交站牌、寫字樓的液晶屏、家裡的電視機,無處不在的廣告包圍了人們的生活。有業內人士戲稱,「不宣布砸億元以上做廣告,簡直無地自容。」

燒錢背後是資本的火拚。

自阿里、京東後,手握重金的投資機構終於又見到了顛覆性新模式,紛紛不遺餘力地押寶。這讓排名市場前10名的團購網站都拿到了多輪融資。這些錢除了砸給廣告商外,另一部分都用在了瘋狂跑馬圈地上。

但競爭始終是殘酷的,線下固定的商家有限,數十家團購網站去爭奪一個商家的時候,不顧質量、壓低價格、模式單一、無法盈利成了通病,數以千計的團購網相繼倒下。

戰至最後,注重用戶體驗的美團、大眾點評、拉手、糯米等5家網站傲然挺立。它們身後則分別站著阿里、騰訊、金沙江創投、百度。5家市場份額合計已超過90%。

美團事後將勝出的原因歸結為三點:

一、在用戶需求多樣化、一個市場短時很難做透的情況下,迅速圈地,搶佔二三四線市場。在當時看來,先進入市場者如果只需要投入1萬就能做起來,後進者會因為服務同質化而要投100萬才能見起色。

二、把錢花在刀刃上。大部分同行全方位打廣告,單個客戶成本高達幾百元;美團則精準採購線上流量,成本只需幾十元。因此,美團的融資可以用得更久。

三、及時將一日一團改成一日多團,滿足了消費者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

不得不說,儘管於刀光劍影中笑到了最後,美團的盈利之路卻並不容易,合併後的美團點評,直到去年才宣布盈虧平衡。

千團大戰已成歷史,留下的不僅是屈指可數的幾個贏家,還有受到質疑的燒錢模式。但越質疑資本越投入,從滴滴、快的、優步中國,到共享單車大作戰,業內瘋狂燒錢的創舉仍在延續。

【3Q大戰】

就在千團大戰激戰正酣時,奇虎360和騰訊也子彈上膛,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3Q大戰。

雖只是兩家之間的恩怨,但殃及用戶之廣堪稱史上之最,也是唯數不多的將戰火燒到法庭上的中國商戰。

原本騰訊和奇虎360各走各道,一個做即時通訊,一個做免費殺毒,並無業務上的交集。但2010年9月,防範QQ被盜號的QQ醫生變為電腦管家又經多次升級後,無論是界麵皮膚還是具體功能,都越來越像坐擁上億用戶的360殺毒軟體。

這讓周鴻褘不寒而慄。

按照不難想像的路徑,QQ電腦管家在自身系統內很快將取代360,進而會以一款獨立軟體的形式向外滲透,對360構成威脅。在騰訊發展史,類似先模仿、後反超、再消滅的戰術屢試不爽。

周鴻褘在剛剛發現苗頭的時候,曾主動向馬化騰發出一條聯手狙擊百度的合作簡訊,但被馬化騰拒絕。

留給周鴻褘的只剩硬碰硬。

孫子有言:「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意思是:疾馳的水流之所以能沖走石頭,主要在於勢。

周鴻褘把引導輿論為自己造勢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先發布了一款針對QQ的360隱私保護器,同步在360官網上配合《用戶隱私大過天》專題,通過數篇言辭激烈的文章意指QQ在窺探用戶隱私,整個網站瀰漫著討伐之氣。

一臉懵逼的用戶開始恐慌。

同時,周鴻褘還在個人微博上,以「互聯網創新力量與壟斷力量的鬥爭」定位,多次發表言論,成功喚起用戶的同情。

在周鴻褘的血淚控訴面前,騰訊的彈窗聲明、法律起訴等應對措施顯得極度蒼白,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站隊周鴻褘。

更讓騰訊始料不及的是,周鴻褘祭出了釜底抽薪的一招——10月29日推出扣扣保鏢,宣稱可全面保護QQ安全,包括隱私泄漏。只要用戶對QQ體檢後點擊「修復」,QQ安全中心就會被360全面替代,而QQ用戶的所有好友關係也會被導入360平台,QQ用戶將被截留。

據稱,馬化騰聽到技術分析後勃然大怒。騰訊的發展史上,何曾受過這樣的屈辱?

儘管報了案,但QQ用戶「像潮水一般被截流」,僅10月29日到11月1日的幾天里,就損失2000萬用戶,而雙方軟體的裝機重合度達到60%,如不及時制止,將有1億QQ用戶受到影響。

無奈之下,QQ將選擇權交給了用戶,用彈窗說明的方式讓用戶二選一:卸載QQ,或是卸載360。

期間,工信部來電要求雙方停止交戰。但360仍未罷休,繼續以彈窗公告、微博聲討、求助網民3天不用QQ等多種形式與騰訊大戰了數個回合。

11月15日,騰訊向法院起訴360不正當競爭和扣扣保鏢侵權,均取得勝訴。但最終判決,並沒有對兩家公司的實際利益構成影響。

360雖輸了官司,卻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交戰中360曝光度倍增,用戶數量大幅增加,第二年3月即登陸美國納斯達克。

硝煙散去後,質疑騰訊抄襲、壟斷的聲音久未退去,騰訊陷入深沉的思考,一改往日獨霸、封閉的高傲,換以更開放的姿態,敞開大門,通過微信、QQ、應用寶、瀏覽器等「連接器」,為創業者提供共享平台,也通過參股的方式與同行廣泛合作。

5年後,騰訊開放平台上的合作夥伴獲得超過100億的收益分成,孵化出20多家上市公司。

這場PC史上最血腥的戰役因此被認為是互聯網封閉與開放的分水嶺。

從這個角度看,商戰帶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軍事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有人認為,理想的商戰也應如此。但現實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只要「利」字當頭,爭奪就不可避免。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TAG:商戰 | 互聯網行業競爭 | 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