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好,不如把事情做對

「把事情做好,不如把事情做對。」這就話雖然很小的時候都見過,也理解,但是每個人經歷的事情不一樣,所得的感受就不一樣了,我寫下這段話,來警示自己,同時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我的故事。

1、發放問卷的一次經歷。

首先,從很小的一件事情說起吧。

我大四畢業的時候,為了寫論文在醫院發放調查問卷。那是一家軍區醫院,分為普通病房和幹部病房,當然還有一些普通的兵住的房間,總之收治病人的時候會刻意的將他們按不同的身份,分開來住。但是我發放的問卷卻是沒有針對性的,隨機抽樣發放。

在發放問卷的時候我發現一個現象:一般學歷高的人(問卷有學歷一欄)拿到我的問卷通常會先問我意圖,交談過程中,大概從頭到尾大致瀏覽我的問卷,這大概也就花個一兩分鐘的樣子。之後對方會告訴我拒絕填寫問卷或者幫我填寫問卷,如果填寫問卷,他們花的時間也很短,心裡很有譜的樣子,一般不會問東問西了。不管接受與否,他們有評估,觀點明確,禮遇他人。而學歷較低的那類被調查者,呈現的形態會更多。有的首先脾氣就不好,有點像是我在搞惡意推銷一樣;有的因為不識字會花很長時間填寫問卷;有的一邊填問卷一邊質疑我們調查問卷本身是不是在坑人或有風險;有的以為我在做非常了不起的研究,感慨良多。他們的特點是缺乏有效的判斷與評估,對後續要做的事情耗時長,往往過程中還充斥著不理解。

後來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大的領導,也是這樣他們不管來訪者是何人物,有何目的都會禮遇他人,同時了解其意圖快速判斷和解決問題。他們的處理的事情往往對的成分更多,因為他們會多花一點時間判斷事物的性質。

2、事情做好了,不適合場合身份有多尷尬

那是我入職後到其他部門輪轉學習的一次經歷,就在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部門負責人把我們輪轉學習的人叫到一起談談在工作中有沒有發現他們部門的不足,還拿了個本子要把問題記下來,說以後好改正。我聽其他人說,這個負責人善於納諫,於是我的耿直病犯了。前面有很多人避重就輕談了談工作中的感受,感謝,以及輕描淡寫的說了看到的問題。到了我的時候,我談了兩點:一點是一個好的做法,我把介紹給我們部門的負責人了,向他們部門學習;一點是他們部門一個大的隱患(很多工作人員都知道,只不過工作中大家都喜歡敷衍,尤其都剛工作的人來說,容易遷就不便多說,就容易吃啞巴虧)。由於工作地點是醫院,安全性就尤為重要,我認為需要說出來。並且把說了細節,分析的夠詳盡,夠多。我們都背過工作規範,我也知道我說的都是對的。當然,結果卻不是很好,在一切風平浪靜的背後,在人與人笑臉相迎的背後是他們負責人跟我們部門的負責人說我態度不好(我也是從我們負責人那裡知道的)。我除了笑笑只能無語了,我們部門是醫院數一數二工作量大的科室,我上班時候幹勁十足,干實事兒,說實話,結果卻好尷尬。

這裡,我就沒有充分評估自己的行為是否在那樣的場合下夠對,我單純的以為我說的問題在工作規範上是對的,就事論事是好的,其實不然。

以後的工作中,我不那麼盲目了,更加註意一些。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身份,不同體制,不同人物面前都需要考慮好做的事情是否真正意義上的對。工作中隨時會遇到各種問題,可以做可以拒絕,都需要自己靈活的掌握尺度。盲目會讓我們失去良好的情緒,高效的時間,對外形象,有序的生活等等。所以養成判斷的習慣,先把事情做對,再把事情做好。


推薦閱讀:

從124斤減到100斤,養成瘦子的習慣,就再也胖不起來了嗎?
習慣系統的定義
如何健康有效地減肥
少刷屏,多看書
一個模型讓你快速抓住習慣的本質

TAG:職場 | 習慣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