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濟科普(7):大城市本地人收房租都能月入過萬, 感覺很不公平, 怎樣正確看待?│脫苦海

脫苦海:大城市本地人收房租都能月入過萬, 感覺很不公平, 怎樣正確看待?

我看這個問題是:父傳子丶家族傳承等,在人類的歷史上,究竟是不是常態?答案顯然是:是。

那麽當你看到內地的本地人收租都月入過萬,就像在香港的「成功靠父干」一樣,要視乎你怎樣看。我的看法是宗族制度的復興或者死灰復燃。

就正如,一夫一妻制在中國歷史上是常態(平妻一枚,其餘是妾或婢),為甚麽?不是妻妾成群麽?錯了!這也是出於維護家族的傳承,否則一份身家分幾房,分多幾代都變乞丐了。在香港,最典型的例子是何東,在澳門則是何東的親戚何鴻燊,分著分著就全變了路人甲。。

你也可以收房租都月入過萬,只不過資本原始累積需要時間,而且過程十分殘酷,這和公不公平沒有關係。

第二個問題:如果上一代沒有留下財產,甚至連謀生的技能或者創業的人脈都沒有,年青人怎樣能夠獲得「第一桶金」好令到自己晚年也能夠過「收房租都能月入」的生活呢?在香港有個名詞叫做「財務自由」,就是即使不工作,被動收入都足夠過體面的生活。既然沒有「祖蔭」又沒有「父干」,像筆者那樣,青年人就要在踏入社會時,就掌握怎樣得到「第一桶金」的辦法。

在香港,最主流的方法就是儘快透過儲蓄,令到自己有足夠的首付買樓,由於香港金融管理局屬下的按揭證券可提供最多九成按揭,所以即使只有幾十萬港元也可以買到幾百萬港元的住宅,這意味著幾十萬港元已經足以踏出第一步,至於年青人怎樣才能儲蓄到幾十萬港元。

由於香港基本上都是城區,住宅只有市中心丶近郊丶郊區之別,同時由於香港的實體經濟不斷膨脹,所以過去幾十年來買樓的人基本上都是有錢賺的,甚至連1997年時在天水圍或者深井在最高價買入的現在都有利潤。但是在內地,很多物業是沒有投資價值的。

有了第一層樓,樓價又升值之後,又怎樣可以進一步增加財富呢?香港的住宅物業是可以自由再按揭的(Remortgage),換句話說升了值的部份可以向銀行再借,然後套取現金,不少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樓生樓」。至於創業,在香港恐怕還不及「儲樓」的人搵錢容易呢!


推薦閱讀: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美國「黑五」期間實體店成交額下降,移動端明顯增長,你怎麼看?
自由的阿甘 2016 年 12 月 31 日的文章
數字經濟+共享經濟,掀起商業模式變革
德國經濟(四):統一的代價

TAG: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