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在投資中知多少?
1、人面對殘酷環境的心理
一位二戰時期,在德國集中營倖存下來的猶太人,叫維克多·弗蘭克爾,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聽書名很像心靈雞湯,但書中最有意思的東西是,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集中營里的囚徒的行為進行了描寫與分析。很有意思,也很有啟發。
在集中營那種惡劣的環境中,人會有非常有意思的、三個階段的心理狀態:
第一階段:剛進集中營,並不是恐懼,而是好奇、幸運與幻想。
第二階段:周遭的現實使得他們逐漸麻木、冷漠、產生一種旁觀自我的幽默,對任何殘忍的事情沒了恐懼,失去正常人的情感,用麻木將自己保護起來。
第三階段:從集中營中解放出來後,無法恢復正常人的心理與情感狀態。
這三種心理狀態,是人在殘酷環境中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我們生活中很少經歷如此殘酷的環境,但仔細從這三個心理狀態的角度,去看那些描述殘酷環境中生存的影視劇,如《肖申克的救贖》、《越獄》、《太平洋戰爭》等,會有明顯的體現。
很多人總是想,為什麼以前的戰爭會死那麼多人,那麼血腥,士兵為啥不害怕呢?除去保護國家的使命感以外,更多是因為置身戰場環境之後,人的心理就會失去正常的恐懼情感。
為什麼我要說人在殘酷環境中的三個心理狀態呢?其實投資就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環境。所以,投資者在其中生存,同樣會有這三個心理狀態。
我們從大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往大分析整個投資生涯周期,往小分析單次投資行為周期。
2、單次投資行為的心理
第一個階段:並不恐懼損失的風險,而是幻想該次投資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收益,並好奇市場是否與自己的預測或者幻想一致。
第二個階段:面對市場的波動的折磨,逐漸從恐懼損失過度到不恐懼,虧賺都沒有多少情緒,眼裡只有賬戶上數字盈虧的變動,生存意志強的還能按照策略做事,生存意志不強的,虧得差不多時,乾脆重倉將自己砸死。
第三階段:能到第三階段,就說明已經生存下來了,不管是賺是虧,必定是經歷了一次次人性的洗禮,變得非常人的理性。
3、整個投資生涯周期
第一個階段:並不恐懼損失,而是幻想自己的投資成就。
第二個階段:面對一段時間盈虧的折磨,漸從恐懼損失過度到不恐懼,虧賺都沒了情緒,投資成了機械式的行為,變動的只是整個投資業績,生存意志強的,機械式的按照策略做決策;生存意志不強的,機械式重複錯誤的投資方式。
第三個階段:從整個投資生涯來說,能到第三階段必定是生存下來的,也必定是那些按照策略做投資的投資者,因為常年需要保持機械式的理性,經常做那些反人性的決策,對抗那些常人的情緒,這使得他們變得不像正常人,做啥事都變得理性。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恐懼對投資者的影響僅在兩個地方:
第一:是投資的初期或者每個投資行為的初期,我稱為初期恐懼。
第二:是在失敗之後,是對投資本身的恐懼。
除去失敗之後不說,投資中需要我們解決的恐懼,只是初期恐懼。
解決初期恐懼的辦法,我們前面已經說了:確定自己的能力邊界,在邊界內不要恐懼,邊界外保持恐懼。
投資這個環境,殘酷且無法被改變,想要生存下來,只能長期機械式的理性,還需要不斷提高認知與智慧來擁有更多理性。做到這些的人很少,那些做到的人,心中會對外部世界有一種更加強烈的感受:更加真實。因為在他們眼裡,外部世界到處充滿了不理性,但又是那麼真實的生活。
理性是一個不真實的東西。在充滿非理性的世界中,理性是非常不真實的。
推薦閱讀:
※愚人節大新聞
※過會!東旭光電的帝國時代:申龍客車+烯王電池,「石墨烯之王」的新征程!
※真實版紙牌屋:美國大選抹黑術
※90後美女:廣告文案=營銷文案?你真LOW
※這個策略勝過1億廣告,並決定產品命運
TAG: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