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社會時代

後工業化社會時代

2015年第三季度的國家統計局公報顯示, 我國第三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了GDP的51%。中國經濟學界泰斗、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據此認為,這是中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標誌。如果將高新技術、知識經濟也納入後工業社會時代的標誌,則大約2010年前後,中國就開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了。因為,大約2010年後,中國的重工業迅速衰落,以移動互聯網為標誌的新興產業開始迅猛發展。

厲以寧教授的高徒李總理,2014年開始提出並大力鼓勵和推行「大眾創新 萬眾創業」,就是為了鼓勵服務業、知識經濟和高技術、新技術產業發展,這顯然也和中國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這個大背景直接相關。

從國外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規律上看,美國在1950年、英國在1955年、日本在1975年、德國在1980年先後完成了工業化目標,開始進入以服務業、知識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等為經濟支撐的「後工業社會」時代。

發達國家在「後工業社會」時代後,傳統重工業嚴重衰退,出現了「老工業基地問題」,如美國五大湖「鐵鏽地帶」地區(Rust Belt)、德國萊茵-魯爾區、法國洛林地區和日本北九州地區等。這些地區衰退的主要原因是:(1)生產結構單一,主要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等重工業。國際上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及新能源開始得到廣泛應用。世界性鋼鐵產能過剩。(2)新技術革命衝擊下,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傳統重工業的大工業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3)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資源短缺等。

後工業社會,也稱後工業經濟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等,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在1973年出版的《後工業社會的來臨》一書中提出來的,是指通過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一國進入了經濟充分發展、科技大量應用於生產、勞動生產率較高、貧富差異相對縮小的社會形態。通常,人均GDP、貧富差異和生產領域中"藍領"與"白領"之比,是評價後工業經濟社會的3項重要指標。在後工業社會裡,高的勞動生產率使一線生產工人的比重下降,服務業獲得了充分發展。後工業社會是工業社會的高級階段。與工業經濟社會比較,它將科學技術大量應用於生產和管理之中,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就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人民收入的普遍提高。

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1919——),猶太人,哈佛大學教授,當代美國大名鼎鼎的學者和思想家,在歐美思想界聲望甚高。從少年時期開始,他就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表現出了極大的熱忱。貝爾在1967年便預測了互聯網的興起,他在那時斷定:「我們可能將會看到一個全國性的計算機聯網系統,人們在家中或辦公室中登錄這個巨大的計算機網路,提供和獲取信息服務、購物和消費,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行為。」

貝爾至少有3部著作是20世紀下半葉極重要的學術經典,包括《意識形態的終結》、《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和《資本主義文化矛盾》,這三本書被譽為「後工業社會三部曲」。1973年丹尼爾·貝爾出版的《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一書(國內有中文版,但翻譯水平一般,建議有能力的讀者盡量閱讀英文原版),提出了後來廣為流傳的「後工業社會」的概念。他認為,現代工業社會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新階段中的社會是以信息和服務為基礎的,其將代替老的工業社會。根據貝爾的定義,「後工業社會」的主要特點有: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新的科技主導型工業成為核心,新技術精英湧現及社會重新分層。他認為,美國是第一個進入後工業社會的國家,後工業社會是人類的未來。他的這個理論,隨後陸續在各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得到了驗證。

貝爾在書中把人類社會分為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三個階段。他書中的後工業社會理論,包括五大方面的基本內容:

(1)在經濟上,由製造業經濟轉向服務業經濟。

後工業社會,大多數勞動力不再從事農業或製造業,而是從事服務業,如貿易、金融、運輸(物流)、保健、娛樂、研究、教育和管理等。同時,政府也由管理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

(2)在職業上,專業與科技人員取代了企業主而居於社會的主導地位。

工作性質上,後工業社會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而不是工業社會的與虛擬自然進行競爭。後工業社會時代,婦女就業人數也會大大增加,並因經濟上無需依靠男方而導致離婚率上升。

(3)理論知識成為社會的一個中樞,是社會革新和制定政策的來源。

社會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大大增加。大學、研究機構和知識部門等彙集和充實理論知識的場合大大增加,並成為了未來社會的中樞結構。這些場合的專業和技術人員大大增加,而且社會地位優越。他們不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且關心政治、國家命運和社會前途,並參與各種政治活動。作為一個群體,中產階級有自己的政治訴求,尤其不能容忍政府行政中的官僚主義和浪費,這有力地促進了政府行政從統治管理型模式到服務型模式的改革。

(4)技術成為社會的另一個中樞。在未來發展方向上,可以對技術的發展進行進行合理的預測,以進行規劃和控制,並且用技術進行鑒定的方式將會得到重視。

預測的方法,有推斷法(S型曲線和包絡曲線),直觀法(如諮詢專家小組),矩陣與總貌結構法(形態結構圖法和關聯樹形法等),以及對技術擴散期的研究(對於引進新技術後社會和科技變化速度的預測)。後工業時代,用技術進行鑒定是可能的,並將導致用經濟判斷取代政治判斷作為政府決策的指導,當然,這需要國家能允許進行這樣的研究,並制定管理新技術的標準。

(5)在決策的制定方面,依靠新的「智能技術」。

新的智能技術,即以計算機為工具,綜合運用概率論和統計學、集合論、博弈論、決策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新的數學工具以進行各種決策的技術。

貝爾在本書的1976年版的前言中也強調了,他反對把後工業社會出現的這些特徵標定為「服務業社會」、或「信息社會」、或「知識社會」,即使這些要素在後工業社會裡都存在。因為,這些名稱都是片面的,會導致人們因追求時髦辭彙吸引眼球而對後工業社會加以曲解。很明顯,現在中國的媒體里就在片面的宣傳「信息社會」的概念,以至於中國民眾至今對「後工業社會」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並導致各級政府和企業家們在制定未來發展策略的時候稀里糊塗。

貝爾在本書的1976年版的前言中還強調,他之所以用「後工業」這個詞,有兩個理由,第一,強調這些變遷的間隔性和過渡性;二,方便著力於後工業社會中知識和技術這兩個中樞。

後工業社會的意義在於:

(1)它強調科學的作用和知識的價值,強調科學和知識是社會所必需的。

(2)它使得決策更具有技術性,使科學家和經濟學家更加直接地參與政治決策。

(3)它使得現有的腦力勞動分化不斷加深,並造成擁有知識的目的和價值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4)它產生和發展了技術知識分子,繼而提出了技術知識分子與文科知識分子的關係這樣一個重大問題。

有必要強調一點,隨著中國進入後工業社會,將會引起政府行政模式由統治管理型到服務型的重大變化,這將會在未來直接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

在後工業社會,產生了一個新的生產力要素--人力資本,併產生了新的社會階層--中產階級。中產階級範圍廣泛,包括學者、教師、技術專家、職業經理人、律師、會計師等,他們並非資本家,也不是憑藉資本,而是憑藉科學技術知識和管理技能立足社會的,他們沒有物質資本,卻擁有以知識為特徵的人力資本,並以此獲得了豐厚的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也是社會中最大的納稅群體。

與資本家不同,中產階級在獲得自身成就的同時,也負有強烈的社會責任。他們知識豐富,信息靈通,與政府有密切聯繫。他們不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且關心政治、國家命運和社會前途,並參與各種政治活動。作為一個群體,中產階級有自己的政治訴求,尤其不能容忍政府行政中的官僚主義和浪費。為此,他們要求政府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進行旨在消除官僚主義、浪費和腐敗的改革,去掉那些華而不實的、冗餘的公共服務,向人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有效的公共服務。這些政治主張有力地促進了政府行政從統治型模式到服務型模式的改革。總之,後工業社會要求政府轉變行政模式,引進服務觀念,從公共服務的角度重新認識政府職能,建立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行政模式。服務型政府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服務型政府模式,全稱服務型政府行政模式,是一種與後工業經濟社會相適應的,從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觀念出發、以公共委託代理為特徵的政府行政範式。它是與後工業經濟社會相適應的,以公共服務的提供為中心,公共委託代理為基本特徵,根據"主權在民,委託政府行使"的原則,引進了公共服務概念,將公共事務管理與公共服務統一起來,用委託代理理論來重建政府行政,採用結果導向的管理模式,依法行政和依行政程序辦事的行政模式。

2010年底開始,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裡,中東地區多個國家便先後發生了被稱為「阿拉伯之春」的政治運動事件。這次政治運動,是從一位突尼西亞小販因抗議城管警察的粗暴對待而自焚開始的,隨後又因年輕一代不滿政府的腐敗而持續發酵,然後又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而群情激奮,繼而,發生了大規模的群眾性的政治運動,結果導致中東地區多個國家領導人下台,並引起了持續多年的社會大動蕩。這次事件之所以會發生,外部原因是歐洲多國和美國等國家對其進行的政治滲透;內部原因,正是由於這些阿拉伯國家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社會,中產階級開始崛起,繼而開始提出了政治訴求!


推薦閱讀:

你有過什麼讓別人羨慕的經歷?
從王寶強離婚事件中,看到中國「娛樂至死」問題
那些「文人相輕」的命學理論
于小彤近況如何?
王志安是什麼來頭?

TAG:中國經濟 | 股票分析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