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大師高畑勛昨日去世,讓我們一起回顧其經典作品《螢火蟲之墓》

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勛,4月5日因肺癌在東京一所醫院去世,享年82歲。

1985年,宮崎駿與高畑勛共同創辦了吉卜力工作室,從此開啟了日本動畫電影的巔峰時代。

他監製的經典作品有很多。其中的《螢火蟲之墓》曾經讓我哭成傻逼。

我從舊文檔里找到一篇大約七年前寫的影評。

本想重新寫一篇,或者修改一下。

但還是算了吧,就這樣。

原文如下。

我給別人推薦得最多的,不是宮崎駿,因為大部分人早已看過;也不是姜文,除了《讓子彈飛》之外,其他的作品都過於小眾;不是浪漫過頭的法國電影,也不是本土風氣摻著文藝小清新的台灣電影,而是高畑勛的這部《螢火蟲之墓》。

究其原因,我也說不出來。

如果說是反戰,那《螢火蟲之墓》並非徹底的反戰電影,甚至在部分地方,電影對戰爭進行了一些掩飾;如果說催淚,那它恐怕能和《忠犬八公的故事》打個平手,遠遠不到勝出的程度。

「昭和二十年九月二十一號晚上,我死了。」

這是電影開頭的獨白。

畫面慢慢轉換,神戶市中心,廢墟一片,哀鴻遍野,無處不是死亡的符號。

清太步履沉重地背負著自己的妹妹節子,找尋著母親所在的防空棚的位置。

滂沱大雨讓無家可歸的他們更顯凄涼,戰爭讓所有人的心靈都開始變形,為求自保,人們只能犧牲別人的利益。

電影對死亡給生者帶來的衝擊做了具體的描繪,這種衝擊不僅改變了清太的人生觀,同時也讓觀眾受到了震撼。

戰爭給人帶來的衝擊是對生命的威脅,包括自我生存的艱難以及如何適應親友死亡的恐懼和悲痛。

戰爭雙方,無論是挑起戰爭的一方,還是被迫迎戰的一方,絕大部分人都必須承受同等的死亡威脅。

尤其作為戰爭初期佔據巨大優勢的侵略者,到後期承受毀滅性打擊時,普通民眾所遭受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清太與頑固的民兵隊長的區別在於清太是自保,而民兵隊長是島國心態,也就是大家一起抱團死的心理。

清太與中國人的心理是相像的,中國人在長期的戰亂過程中,早已學會一套生存的門道。

然而,島國人往往是無路可逃,除了固守家園,似乎沒有任何出路。

清太和節子在轟炸之後住到了嬸子家裡。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

清太很快學會了屋檐下的生存方式,儘可能降低生活的要求,不給嬸子家添麻煩,還要瞞著妹妹母親已經去世的消息。

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而嬸子也確實是同情這對兄妹,畢竟血濃於水,所以在一開始對他們照顧也算周到。

然而,歲月永遠是把過於鋒利的殺豬刀,它能消滅傾國傾城的容顏,能瓦解地域遼闊的帝國,自然也能瓦解一個人的內心。

在清太母親的遺物被變賣一空,家庭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物資愈加睏乏的時候,嬸子再也無法無視這兩個孩子所能增加的負擔。

人是善於自保的。

看到清太和節子離去的身影,嬸嬸如釋重負。

兩個如此小的孩子,要想盡一切辦法在這個充滿炸彈、瘟疫、飢餓、寒冷、絕望的世界中存活下來,不管觀眾多想看到美滿的結局,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節子因為嚴重營養不良而去世。

死前,她在池塘邊為死去的螢火蟲建造一個墳墓的時候問:「人死後都要住在墳墓里,媽媽也住在墳墓里嗎?」

無需再用謊言安慰妹妹,清太想起媽媽的愛,從前那些被媽媽疼愛的無憂無慮的日子,積蓄許久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痛快地哭出聲來。

自然,悲傷的基調里也總有那麼些溫暖的碎片。

螢火蟲之光,星星點點,那麼的微弱,在暗夜中卻又那麼明亮。

清太對節子的關愛,節子對哥哥的依戀,警察局裡警察對清太的保護,借車並送給成田蘿蔔蔬菜的農民,幫他們領取麵包的阿姨,替他們保管媽媽貴重遺物的醫生,給節子買了新鞋並質問媽媽是否說了過分的話的表姐,在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成田的身邊放下一個米糕的身影。

這些都是暗夜裡的光,比正午的日光更明亮。


封塵:青年作家,曾獲新概念大賽二等獎,

在《萌芽》等刊物發表作品六十餘萬字。

代表作《最美是相遇,最好是年少》,

公眾號:理想有限(ID:lixiangyouxian)。

掃描或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

weixin.qq.com/r/Ji-I0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為什麼電影要從每秒24幀走向48幀?
2017《叢林的法則》中,「炳萬族」族長金炳萬是個什麼樣的人?
馬雲拍電影《功守道》好看嗎?
看完他來了請閉眼這個片子你們認為值得一

看嗎?
香港十大經典周潤發電影有哪些?

TAG:電影 | 動畫電影 | 日本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