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尼科特:父親,要怎麼做?
文 | 溫尼科特 & 孫平
譯 | 孫平
譯者簡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美國加州研究型精神分析師
洛杉磯精神分析新中心(NCP)四年制受訓精神分析師
心理學博士(Ph. D)
美國精神分析協會(APSAA)會員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候選精神分析師
簡單心理合作心理諮詢師
簡單心理Uni基礎訓練課程執教老師
溫尼科特很少很少描寫父親,他有寫過一小段關於父親的章節,以前讀來沒有太多感覺。因為他說做父親之要務之一是「活下來,活下去」,以前不能理解其深意,今日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帶著近兩周沒睡過整覺的殘破身心,再讀來都是要掉淚的節奏。
遂決定把這段小文以非常自我的語調和節奏翻譯出來(這意味著我會使用自己的語言,挑選著意譯),獻給有志於參與到孩子生活中去的,不退場不死亡的父親。——譯者孫平
在我的工作中,很多母親跟我討論過這個問題:父親要怎麼做呢?我們知道,有非常非常多的原因,導致父親難以參與到嬰兒的養育中來。
最重要的一點或許是,他在寶寶清醒著的時候可能都很少在家。即便他經常在家,母親也會發現自己時常處在某種糾結當中——我到底是要讓他幫著帶孩子呢,還是乾脆讓他不要給我添麻煩?
毫無疑問,在孩子他爸回家以前就把孩子哄睡,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正如洗衣服和做飯,越快做完越好。但是,很多夫妻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驗,那就是每天都分享一點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細節,這些細節可能在外人聽來瑣屑,但是對於身在局內的父母和嬰兒而言,卻是極重要的。
隨著嬰兒成長進入學步期和兒童期,這種父母之間交流的細節會變得逐漸豐厚起來,而父母之間因育嬰而生的新型連接也會日益深厚。
我明白有些父親可能一開始會羞於和自己的孩子呆在一起,毫無疑問,另一些父親可能從沒有也永遠不會對小嬰兒產生興趣。但是媽媽們可以在自己搓娃的時候讓爸爸打打下手,讓他看看自家娃洗澡的萌樣兒,如果他動了想自己搓娃的念頭,那就讓他搓!我曾經說過,這取決於你想怎麼「使用」自己老公。
人們可能會認為,讓父親越早參與育嬰越好。人與人是不同的。有些男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比自己的老婆更會當媽,這種男人是讓人討厭的。是啊,他們可能會帶著自己的小寶寶瘋一個半小時,在這一個半小時內,他們是可以做一個有耐心的「媽媽」,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所謂嬰兒的母親,是一個在7天24小時都需要在場的存在,這是一個沒日沒夜的存在。
好吧,即便有些父親比自己的妻子更有母性,但是他們仍然取代不了母親,所以即便有困難,也不能讓母親輕易退場。當然,大多數時候母親們對自己的養育職能還是比較自信的,所以通常是她們決定,是否讓自己的丈夫入場育嬰。
父親在育嬰中有哪些價值?
現在讓我來叨叨父親在育嬰過程中的價值。
1.照顧好妻子的身心
對新生兒的父親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在家,在家幹什麼呢?讓自己的妻子身體舒適,心情放鬆。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係是極其敏感的,如果父母關係融洽,孩子總會是第一個感知到並受益的!
對孩子而言,父母關係融洽,自己的生活就容易掌控,容易滿足。我認為,對於一個嬰兒或兒童而言,良好的父母關係就是其小小世界的「社會保障體系」。
父親和母親的聯合體給孩子提供了一個事實,一個牢不可破的事實,在這個事實的基礎上,孩子可以對之產生自己的幻想,這個聯合體將來在孩子的心中會變成一塊石頭,在ta脆弱時候可以去依傍,在ta需要獨立的時候可以去踢打;更重要的是,這塊石頭是孩子將來面對和解決自己人生中其它三角關係的,鑰匙。
2.幫母親在家中建立權威
我曾說過,那就是父親需要給母親提供道德支持,要幫助她建立權威,做家中規律和秩序的代言人,這種規律和秩序是母親辛辛苦苦幫助孩子建立起來的,你要支持它們!
父親並不是總要扮黑臉,但是你要露面足夠多次,從而讓孩子感覺你是真實的,是一個活生生的,而不光是人們談話中才會被提及的父親。
的確,孩子生活中的很多具體安排都是母親來執行的,孩子喜歡這樣的體驗,那就是感到哪怕父親不在家,母親對整個家也是有駕馭感的。
因此每個母親的言行必須有權威性,但如果一個女人要把整個擔子都擔下來,對孩子既要強硬嚴格,又要愛和溫情,既唱黑臉又唱紅臉,這對她來說就顯然會不堪重負。
另外,對孩子而言,擁有一對照顧者比僅擁有一個要輕鬆得多;如此一來,一個照顧者就可以一直被ta愛,而另一個就可以一直遭ta恨了,這個局面會對整個家庭的穩定性產生積極影響。
有時候你看到一個小孩在踢打自己的母親,你覺得這個時候如果她的丈夫支持她,那麼這個小孩可能也會踢打自己的父親。但是你錯了,如果父親支持母親,那麼只要他在場,任何踢打都不會發生。
小孩子這輩子是一定要恨某個人的,只有愛沒有恨的童年那不是童年。所以,如果父親不在場,沒有人讓孩子放老實點別惹媽媽,不遭他恨,那麼他就會轉而恨媽媽。然而,恨媽媽會給孩子造成大困惑,因為這本應是,ta此生之最愛。
3.豐富孩子的世界
第三個重要的點,孩子需要父親,是因為父親身上的積極品質,父親可以給孩子帶來的某些不同特質,他可以讓孩子看到鑲嵌在他人格中的男性生命力。
在人生的很早期,當嬰兒對人的印象鮮活起來以後——這就是小男生小女生們需要開始認識父親的時候到了。當然,我並不是說父親們要把自己和自己的人格強加給孩子。
一個嬰兒,在幾個月大的時候,就會開始在周遭環境中尋找父親,當他走進房間的時候,ta會試圖接觸父親,ta會聽他的腳步聲;但是也有些嬰兒會迴避父親,或者只會逐漸、逐漸地允許父親在自己的生命中變得重要起來。
有的孩子會想要知道父親真實的樣子;但有的孩子更願意利用父親的形象來進行幻想,無法像其他人那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如果一個父親堅定的在場,並且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就有福了,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個父親可以極大地豐富他孩子的世界。
當父親和母親都接受了孩子的存在,以及為了這個存在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以後,我們才把這個三人的世界,叫做家。
父親以怎樣的方式豐富自己孩子的的世界,這是不難闡述的,因為可能性是如此之多。孩子對自己人生理想的構建,起碼有一部分,緣起於他們注視著父親所愛的事業的時候。當父親逐漸向孩子展示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勞作的工作本質之時,一個新的世界會向孩子展開。
孩子喜歡各種玩具房子,因為通常情況是,父親早晨就出門了,而母親留在房子里做家務照顧孩子,所以房子和家務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東西,它們每日都在其身邊發生。但是父親的工作則不然,我們就更不用說父親的閑暇時的興趣愛好了,它們會極大地拓寬孩子的眼界。
想像一下,一個技藝精湛的工匠,當他閑暇在家的時候,可以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手藝,與孩子分享美麗或者實用物件的製作過程,你站在他孩子的世界想像一下,這對ta會是多新奇,而ta又會多快樂。
如果有時候父親加入孩子的遊戲,那麼他一定要注意在遊戲中加入自己的新元素。很多時候,父親對世界的獨特視角,可以使他們增加某些玩具或者物件的可玩性,並因此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然而,有些父親給孩子買了玩具以後自己卻一個勁地玩,以至於孩子無法使用這些玩具,也不允許孩子損壞它們,像這種形式的「陪孩子玩」就有些過了。
「父親們,活下來,活下去」!
父親可以為自己孩子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來,並且活下去。這個簡單的事情,其價值肯定會被人們忘記。
孩子理想化自己的父親是很重要的,但是同樣也重要的是,孩子們內心也希望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平凡地度過在一起的日子,逐漸地了解父親作為一個人的優點和局限——孩子會主動尋求自己的父親,這是他們的需要。
故事1 缺席的父親 vs. 「掀房頂」的孩子
我認識一位男孩和一位女孩,他們認為自己在二戰期間有著一段美好的時光,哪怕他們的父親當時在軍中服役。他們與母親生活在一棟有著美麗花園的房子里,擁有一切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比這更多。然而有的時候,兩個孩子都會做出一些反社會行為,他們甚至差點把房子給拆了。
今時今日,當他們回顧當時周期性的情緒爆發,才發現那些行為,都是一種潛意識的對父親的呼喚,希望他能出現在自己面前。所幸的是,母親總是為孩子們讀父親的來信,這種隔空的交流,幫助兩個孩子度過了因父親缺席而生的艱辛。
但是你可以想像,這位母親對於自己丈夫的歸來會有著怎樣的期盼,如果他能夠回來偶爾哄哄孩子睡覺,而她自己能夠稍微靠在沙發上休息一會會,哪怕一會會,都將是一種幸福和恩賜。
故事2 缺席的父親 vs. 理想化的男人
我這裡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認識一個女孩,她的父親在她出生以前就去世了。我們發現,她的悲劇就在於,她只能根據自己心中構建的理想化父親形象來感知男人。她從未體驗過被一個真實的父親抱起並被輕柔放下的感受。
我們發現,在她的感情生活當中,她最開始總是很容易把男人理想化,這使得這些男性看上去光彩照人。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或早或晚這些男人的不完美之處都會被她了解到,而每次她發現了他們的缺陷之後,都會陷入到一種絕望的狀態中去,然後開始不停地抱怨。
這個模式毀掉了她的生活。
試想一下,如果她的父親在童年依然守候在她身旁,被她理想化過,被她看到過缺點,被她真實地恨過,讓她失望過但卻沒有因為她的恨和失望而被打垮,依然守候著她,試想一下,如果她擁有一個這樣真實的父親,她該要幸福多少。
父親和女兒之間的依戀
父親和女兒之間通常有一種尤為深刻的連接。事實上,每一個小女孩或多或少,都曾在內心中夢想過有一天要取代媽媽的位置,或者至少會腦補過和爸爸之間的小浪漫。
母親需要理解這種在女兒身上自然產生的情愫。所以不少媽媽會發現相比於父子關係,自己被架在父女關係之間可真心不輕鬆。
然而,這種父女之間的情感連接,其自然發展如不被允許,相反,如果它的發展被母親的嫉妒和競爭所阻斷,那就真是太可惜了。
因為這個小女孩自己遲早會發現,和父親之間這層帶有浪漫色彩的依戀關係註定會被挫敗,在意識到這一點以後,她終究會把自己浪漫的遐想投向他處,找到一個更為現實的愛戀對象。
如果父親和母親足夠相愛,這層父女依戀關係根本就威脅不到夫妻關係。需要指出的是,女孩子們的哥哥通常會在她們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積極的過渡作用,女孩子情感發展通常是從愛父親(或父親角色)過渡到愛哥哥(或哥哥角色),再過渡到愛其他男生。
眾所周知,小男孩也會和自己的父親競爭母親。我想再次強調的是,如果父母足夠相愛,這種競爭根本不足為患。這種母子依戀根本敵不過深具安全感的夫妻之愛。小男孩對母親的情感是最為熾熱的,需要被父母認真對待,不宜輕視或者嘲笑。
父親需花時間和孩子獨處
人們會說,在他們的整個童年都沒有和父親單獨相處過一天,甚至半天都沒有過。我覺得這是非常糟糕的。我認為,母親有責任時不時地撮合父親和女兒,父親和兒子,送出去讓他們一同「探險」,促成他們的單獨相處。
母親的這種「撮合」將來會被孩子銘記在心,有些甚至會成為最寶貴的體驗而被他們一生珍視。對於一個母親而言,把自己的老公和女兒送出去玩有時並不容易,因為她會希望那個和老公單獨相處的人是自己。
是的,當一位母親想和自己的老公單獨外出的時候,她確實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否則她不但會在內心中滋生怨恨,而且和老公的關係也會出現鬆動。
但是除此之外,她也確實應該打發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們單獨外出,或者起碼讓他和一個孩子外出,這一舉動會極大地提升其作為一個母親和妻子的價值。
所以當你的丈夫在家的時候,讓他和他的孩子們相處、相知是值得的,哪怕這一過程有時會比較麻煩和辛苦。
父親和孩子的關係能不能變得有活力起來,這並不是母親可以決定的;這取決於父親和孩子。但是你作為一個母親,你是有能力來促成、阻止甚至損害這層親子聯結的。
譯後記
父親,要擁有不退場的勇氣
翻譯的部分到此結束。如果說讓我來挑選,溫尼科特的這篇關於父親的小文中,最觸動我的一段,那就是:
「 如果她的父親在童年依然守候在她身旁,被她理想化過,被她看到過缺點,被她真實地恨過,讓她失望過但卻沒有因為她的恨和失望而被打垮,依然守候著她……那會多麼幸福。」
——溫尼科特
我相信,溫尼科特勸告父親們要「活下來,活下去」,並不光是指生死,他或許還指的是——父親要擁有不退場的勇氣。
男人們很容易躲在事業背後,特別是在有了孩子以後。但是作為一個心理治療師,我知道我的很多來訪者,他們都在潛意識中,把兒時父親曾經的退場,歸因於自己。是因為自己不乖,是因為自己不聰明,是因為自己性格變了,是因為自己是個女孩,是因為…… 有那麼多「是因為」,有那麼多的遺憾。
為什麼要讓這種痛苦的「內歸因」代代相傳?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地在一起?哪怕你和你的孩子都有那麼多缺點,那麼多不完美,那麼多生而為人的,美麗的局限。
我的一位來訪者曾經告訴我,ta的父親小時候幾乎不出現,總在忙工作;在ta長大以後卻幾乎不退場,老想指導ta教育ta,以填補退休後的空虛。
我覺得,這是做父親的重大誤區,即孩子童年時不入場,什麼都交給妻子(或者妻子她媽或者自己他媽),玩「喪偶式教育」;
而待孩子長大了想要思想行為獨立了,卻不退場,什麼都攬在自己身上,玩「補償式教育」。誠可悲哉,覆水難收,而孩子發展關鍵期所缺失的父愛,也被證明是極難補償的。
所以父親們,「活下來,活下去」(be alive and stay alive),
在孩子的童年,不死亡,不退場,熬過生活的艱辛,熬過妻子從對你向對孩子的情感轉移,
熬過孩子對你的親近和依戀,熬過他們對你的理想化,熬過他們的憤怒,熬過他們的失望,熬過他們把你一會兒視為神、一會兒視為蟲的戲劇性起伏,最終在他們心中成為一個普通的,但卻深愛著他們的老男人。你還站在那裡,你還堅韌地存在著,because you are a FATHER.
_______________
編輯:山兔 懸鈴木
插畫師:Snezhana Soosh推薦閱讀:
※兒子撬門盜竊父親財產可以免於處罰嗎?
※爸爸犯下的錯誤為媽媽要承擔?
※icon的父親謝世煌的發家致富是靠著馬雲嗎他們一起經歷過什麼?
※不想讓父親離開的第一天
※我父親的哮喘,已經控制地相當滿意,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