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第二十一篇·獨樹一幟·蒲將軍·棘蒲侯·陳武

在開始本文之前,首先要給大家解釋一個問題,那就是本文的題目中為何會出現蒲將軍這三字?

關於蒲將軍這個人,很多人或許並不了解,但是,有一個人大家肯定是知道的,那就是英布。

而筆者之所以在這裡要提到英布,就是因為根據史書的記載,在最開始之初的楚軍陣營中,英布和蒲將軍二人是並駕齊驅的兩名虎將。

如下記載:

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起兵後不久,英布和蒲將軍各自領其本部兵馬投奔於項梁麾下。

懷王使宋義為上將,范曾為末將,項籍為次將,英布、蒲將軍皆為將軍,悉屬宋義,北救趙。《史記·黥布列傳》

這是在定陶之戰後,秦軍大舉攻入趙國之時了。於是,楚懷王遂令宋義為上將軍,范增為末將,項羽為次將,這都是我們熟悉的內容。而史書關鍵的一點就是在這裡就明確表明了,英布和蒲將軍也是作為將軍級別的人物隸屬宋義節制。

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史記·項羽本紀》

這裡已經是項羽兵變奪取大權之後了。當項羽成為楚軍上將軍後,當陽君英布和蒲將軍則也隸屬項羽節制。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史記·項羽本紀》

這裡就是巨鹿之戰的前奏了,項羽令英布和蒲將軍共領軍兩萬楚軍渡河為先鋒部隊,率先發起對秦軍的進攻。此後才是項羽破釜沉舟巨鹿血戰的故事。

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史記·項羽本紀》

以上的記錄,是發生在巨鹿之戰後,項羽率領諸侯大軍繼續進逼章邯。於是,迫於無奈之下,章邯遂派人和項羽談判,但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並未談判成功。由此,項羽遂下令蒲將軍率軍攻秦軍,與之戰於漳南,大勝之。此後就是項羽再率大軍攻秦,由此迫使章邯舉全軍投降。

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史記·項羽本紀》

這裡的記錄,就是指的那場發生在秦末的新安屠殺事件了。當時,項羽軍挾持著二十餘萬秦軍降卒到達新安後,迫於各種原因,項羽遂招英布和蒲將軍商議。最終得出結果,當殺之,於是,二十餘萬秦軍,一夜之間,全軍盡墨。

而在之後,關於蒲將軍的記載便沒有了,蒲將軍這三個字也再未出現過,是生是死,無人知曉。

單從上面的六條記錄中,我們能夠看出,英布和蒲將軍在西楚陣營中的位置一直都是很特殊的。二人一直都是頻繁的出現在關鍵時刻,並且很顯然也是項羽引為支柱的人。當然,從一直兵屬的情況來看,既然《項羽本紀》中這裡不提龍且鍾離眜等人,那就說明在當時項羽麾下,英布和蒲將軍其實還是一直處於半獨立狀態的。所以,這或許也是後來英布封王離開項羽自成一派的原因。

而這裡唯一問題就是,蒲將軍呢?

按道理,蒲將軍此人的戰功幾乎是堪比英布,從最開始首先帶人投奔項梁,這就是從龍之功啊。其後項羽兵變後,蒲將軍和英布繼續支持項羽,更是大功。再就是巨鹿血戰,蒲將軍和英布作為首開的兩位大將,功勞之大幾乎僅次於項羽本人。其後進擊章邯軍,蒲將軍更是一人領軍大破之。最後新安大屠殺,雖說名聲不太好,但是能夠參與到此次密談中,就足矣看出蒲將軍此時的地位了。

所以,為什麼之後英布能夠封王,而蒲將軍就是消失無影了呢?何況自章邯投降後,幾乎再無大仗了,總不能是楚軍進攻函谷關時,蒲將軍戰死了吧?這不是開玩笑嗎?

而論戰績,論功勞,論能力,論和項羽的親密關係,蒲將軍又有哪一點差於當時的英布?

同時,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蒲將軍如此重要的人物莫名其妙的消失,天下之人居然無人有異議?由此,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如此,就筆者認為,唯一較為合理的緣由就是,蒲將軍還活著,並且一直都活著,所以並不為他人所奇怪。當然,這只是筆者的一時推測,關鍵還是要有史料支撐。

說完蒲將軍,咱們再說棘蒲侯陳武。

先看《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關於陳武的較為齊全的記錄:

以將軍前元年率將二千五百人起薛,別救東阿,至霸上,二歲十月入漢,擊齊歷下軍田既,功侯。

在這裡,陳武的記錄是,以將軍的身份,在秦二世元年率軍兩千五百人起於薛縣,而後別救東阿,到霸上,應該就是諸侯軍齊聚咸陽之時了。

其後記錄是二歲十月入漢。很顯然,這裡的二歲十月,應該是漢二年十月。

那麼,再看之前的記錄,沒有一句顯示過陳武以將軍的身份在劉邦麾下。而在漢二年十月入漢,便說明陳武是在此時才加入漢軍中的。最後則是參與到齊國戰役中,隨大將軍韓信大破齊楚聯軍,由此以功封侯。

當然,以上只是說明陳武問題的一方面依據,咱們再看下一條記錄:

楚軍出兵擊王離,大破之。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與俱攻秦軍,戰不利。還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可四千餘人,並之。《史記·高祖本紀》

這裡記錄的是,巨鹿之戰後,劉邦領軍向西直撲關中。而後,在昌邑和彭越軍相遇,一同進攻秦軍,但戰事卻並不順利。於是劉邦遂領軍去往粟地,剛好遇到了剛武侯,便奪其部屬四千人,併入自己麾下。

而這裡的剛武侯,有史家做過分辨,如下記載:

【集解】:漢書音義曰:「功臣表雲棘蒲剛侯陳武。武,一姓柴。『剛武侯』宜為『剛侯武』。」

很顯然,這的記錄,應該指的就是後來的陳武。換句話說,剛武侯的正確讀法,應該是剛侯陳武。因為剛侯正是陳武死後的謚號,而太史公這裡應該是刻意做的一種修飾。

所以,按照這裡的記錄,劉邦早在秦二世三年,當然,此時或許已經是子嬰當政時期了,不過沒多大關係。反正按照這裡的記載,事實上陳武已經和劉邦見面了。但是,問題就在於,既然劉邦都強行吞併了陳武的軍隊了,那麼在此時陳武又為何沒有歸入劉邦麾下呢?

而再看之前功侯表中關於陳武的記錄,既沒有入秦之功,也沒有回攻三秦之功,更沒有擊項羽之功,只有參與過齊國之戰的功勞。所以,陳武應該就是在漢二年十月加入漢軍陣營的。

如此,豈不是太史公記錄的前後矛盾了嗎?

對此,筆者還是更信任太史公的記錄,所以,功侯表中的記錄應該是沒有錯的,而此時劉邦並陳武部屬的記錄也應該是沒錯的。那麼,造成這種可能相悖的記錄的一個較為合理的原因就是,陳武此人的身份太過特殊,導致劉邦只能奪取他的軍隊,而無法讓其歸屬自己。

所以,現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陳武哪裡去了?

而再回想起文章開頭所說的蒲將軍,自從新安屠殺之後,他就消失了,如此,他又去了哪裡呢?

所以,現在就到了將陳武和蒲將軍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了。

其實,筆者也並不是第一個對於棘蒲侯陳武與蒲將軍關係有疑問的人,事實上,在華夏歷史幾千年里,有這樣疑問的人還很多。而其中能給出最合理的一個解釋,也是筆者認為最合理的一個解釋就是在《兩漢刊誤補遺》中所表達的觀點:

蒲者,其封國如陳賀費侯而目之,為費將軍,蓋舉其封國耳,非姓也。

這裡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如同之前劉邦在粟地遇到陳武時的記錄一般,那裡用的是陳武的謚號剛侯。所以,這裡的記錄後人便認為,所謂的蒲將軍,便是如同後來封為費侯的陳賀被記為費將軍一般,而棘蒲侯中單取一字,便正好是蒲將軍。

當然,在那本書中並不是只註明了這一條依據,如下記錄:

陳武侯狀以將軍起薛,別救東阿,至霸上。仁傑按武無本傳,而蒲將軍事頗與此相應,起薛雲者,謂蒲將軍將兵屬項梁起薛也。史載羽遣蒲將軍救巨鹿,而不言其救東阿,按章邯圍東阿在蒲將軍以兵屬梁之後,豈武實嘗別將兵徃救東阿,而史失載其事歟,不然,即表謨書巨鹿為東阿耳,史又載羽遣蒲將軍再破章邯軍,羽遂入至戲,西則表所謂至霸上者也,觀此蒲將軍為陳武無疑。

以上,才是那本書中判斷蒲將軍就是柴武的根本理由。

按照這裡的描述,在功侯表中陳武是以將軍自領部屬起於薛縣,而蒲將軍則剛好也是自己領軍於薛縣加入項梁軍,當然,那時候劉邦也去了薛縣。故而,陳武和蒲將軍的記錄基本屬於一致。

另外,東阿雖然現指其他地方,但是,按照古人的考證,這裡的東阿應該就是指的巨鹿。所以說,當時陳武自領軍參與了巨鹿之戰,而蒲將軍也受項羽令先行出擊開始巨鹿之戰的前奏,如此二人的記錄發生了重合。

另外,若有人疑問東阿和巨鹿不一樣,那麼還存在的依據就是,此時的陳武軍還並不是劉邦的部屬,所以,陳武基本上也是項羽麾下的人。由此,既然項羽全軍加入了巨鹿之戰,那又怎麼會派人去其他地方呢?所以又反面證明了東阿就是那時候的巨鹿。故而,這裡陳武和蒲將軍的記錄又發生了重合。

當然,即使東阿就是指的其他地方,畢竟史書中也記錄過,項羽和劉邦合軍進攻東阿一戰的記錄,如下:

沛公與項羽北救東阿,破秦軍濮陽,東屠城陽。《史記·秦楚之際月表》

很顯然,此時的蒲將軍還在項羽麾下,而陳武自然也在項羽麾下,那麼便又讓二人發生了重合。

其後,當項羽率軍入關中,陳武依然還不是劉邦的人,而蒲將軍應該依然還在楚軍中,那麼很顯然二人還是重合了。

最後,總結來看,此後蒲將軍再無出現,而陳武卻在漢二年十月突然投向漢軍陣營,由此,一切就很明顯了。雖然目前還沒有非常直觀的證據證明陳武就是蒲將軍,但是,根據剛才的那些內容,筆者有八成的把握可以斷定,蒲將軍就是陳武。

而現在需要考慮的就是,漢二年十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會讓蒲將軍陳武棄楚歸漢呢?

十月王至陝。《史記·秦楚之際月表》

這裡的陝,應該指的就是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很顯然,此時的劉邦已經率領大軍衝出函谷關,直撲彭城。如此,蒲將軍陳武可能就是項羽特意將其留在這裡,以阻擋漢軍。但是很顯然,蒲將軍陳武這次並沒有阻擋,反而是加入了漢軍,轉頭攻楚。

可能很多人會問,蒲將軍陳武不是和項羽關係那麼好嗎?怎麼會如此就棄楚歸漢了呢?

其實,這就要結合筆者開始的時候說的那些內容了。在當時來看,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蒲將軍都是項羽麾下唯一能夠和英布媲美的大將,可是,結果呢?同樣出身,同樣戰功的英布被封王,而蒲將軍呢?很顯然並沒有封王。所以,蒲將軍陳武會甘心嗎?

另外,按照筆者現在看來,蒲將軍未能封王的原因,應該和在粟地被劉邦奪軍之事有關。當然,無論如何,單憑功績來看,蒲將軍都是不差於英布的,所以,項羽只封英布而不封蒲將軍,也是有點說不過去了。

而或許,也正是因為蒲將軍的事,所以也塑造了陳平韓信等這些楚軍將士對於項羽刻薄寡恩的印象。

當然,畢竟沒有實證,所以就不多說了,總之一句話,蒲將軍陳武就是在這時選擇正式加入了漢軍。

至於其後齊國之戰就不必說了,大將軍韓信一意孤行滅齊,或許是個人的想法,亦或者是蒯徹的建議,當然,更有可能還是大將軍韓信為了那些追隨他的人們,君不見,我們的蒲將軍陳武不就是靠著滅齊之功才拿下了封侯的資本嗎?

而在最後的垓下之戰,蒲將軍陳武的位置便又是非常特別: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史記·高祖本紀》

漢五年垓下決戰,大將軍韓信作為總指揮,自領三十萬大軍對陣項羽十萬大軍。而後分列三軍,韓信自領中軍,而孔將軍領左軍,費將軍則領右軍。當然,更為關鍵的是後面的記錄,這裡的柴將軍就是陳武。而陳武領軍協同劉邦及周勃等人在後方,這是為什麼呢?

從齊國之戰中可以看的出來,陳武差不多已經被大將軍韓信收服了。而陳武作為當年參加過巨鹿血戰的蒲將軍,此時放在自己的後方,很顯然不是大將軍韓信故意讓他坐下看戲的。由此,唯一的解釋就是,此時的陳武的作用,或許就是在盯著劉邦和周勃等漢軍中央主力,以防止大將軍所屬的齊軍在對陣楚軍的時候,漢軍背後突襲。

不過,幸虧當時沒有發生這樣的事件,不然,那可真是相當可怕啊。當然,這到底和陳武坐鎮後方有沒有關係,那就不得而知了。

此戰過後,大將軍韓信被封為楚王,去楚地,而數十萬齊軍則在大司馬丁復的運作中成為漢軍。如此,陳武這個大將軍韓信的嫡系部將,也就貌似無事可幹了。

當然,之後在雍齒被封侯之後,緊跟其後的便是陳武了:

六年三月丙申,剛侯陳武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六年三月丙申日,陳武受封棘蒲侯。

而被封侯了的陳武,貌似也就被閑置了,不過,作為當年在項梁時代就是大將的陳武,他能這麼敢於平凡嗎?

所以,自然要給自己找點事做,只不過,這次陳武著實玩的有點大:

因復擊豨靈丘,破之,斬豨,得豨丞相程縱、將軍陳武、都尉高肆。《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這是漢十年到漢十一年爆發的漢初最大的叛亂事件,即,大漢北境最高軍事統帥陳豨反漢事件。其中具體內容大家可見這篇文章【西漢篇】漢初第一反王·陳豨。

總之,此役中劉邦幾乎是調動了全國之兵來攻滅陳豨,才勉強撲滅了這次叛亂。但,如這裡絳侯周勃的傳記中所記載的,當周勃擊敗陳豨後所擒獲陳豨麾下的一員將軍中,居然也有個叫做陳武的,由此,這到底是不是棘蒲侯陳武呢?

史家並未分證,但筆者認為,這應該就是柴武,只是史家實在不知道應如何記載這段歷史,所以便刻意無詳細說明,為何?因為大家始終都要明白一件事,陳武這個人其實是沒有被史家認可的,而只是因為是有些事實在繞不開他,所以才勉強在這裡錄入。

故而,雖然這個人有問題,但在整部漢初歷史中,包括後來的幾處記錄,我們也都能可以看出,漢初能夠叫做陳武的,並且參與到陳豨謀反事件中的人,也就只有他了。畢竟,陳豨也是當年大將軍韓信的嫡系,而他陳武,自然也是。所以,這裡的記錄並不奇怪,而讓筆者真正感到困惑的則是下面的記錄:

漢十年,信令王黃等說誤陳豨。十一年春,故韓王信復與胡騎入居參合,距漢。漢使柴將軍擊之。《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春正月,淮陰侯韓信謀反長安,夷三族。將軍柴武斬韓王信於參合。《漢書·高帝紀》

從這裡可以看到,到漢十一年,雖然陳豨叛亂並未徹底撲滅,但陳武卻重新以將軍的身份又回到了漢庭,並領軍遠征,親自斬殺了逃往匈奴的韓王信。由此,這也算是陳武以此功重新獲取了漢庭,準確的說是劉邦的認同。

閏月己酉,入代邸。群臣從至,上議曰:「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將軍臣武、御史大夫臣蒼、宗正臣郢、朱虛侯臣章、東牟侯臣興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當奉宗廟。臣謹請陰安侯、頃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議,大王高皇帝子,宜為嗣,願大王即天子位。」《漢書·文帝紀》

以上,一直到呂后死,在迎接漢文帝即位之時,陳武才再次出現在史書中。並且,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此時陳武的身份居然變得如此尊貴,成為了漢庭大將軍。而且從上述記錄中可以看到,陳武在此時的位次居然是僅次於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而且還高於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張蒼。那麼這期間,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但我們能知道的就是,此時的柴武已經是大漢帝國中舉足輕重的一個人了。

使棘蒲侯柴將軍擊破虜濟北王,王自殺,地入於漢,為郡。《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濟北王興居聞帝之代欲自擊匈奴,乃反,發兵欲襲滎陽。於是詔罷丞相兵,以棘蒲侯柴武為大將軍,將四將軍十萬眾擊之。《漢書·文帝紀》

這兩處記載,又都是在記錄一件事,那就是發生在文帝初年的濟北王謀反事件。

漢文帝三年,大漢改制,由太尉灌嬰就任丞相一職,並去除太尉官職,太尉一切職權均屬丞相府執掌,由此丞相灌嬰之權力堪為大漢歷代丞相之首。

同年,北境匈奴大舉犯境,漢庭遂以丞相灌嬰領兵八萬五千騎北擊匈奴,不久匈奴便退走了。

依然還是同年,齊地濟北王劉興居趁灌嬰領軍北進之際,公然反漢。於是,漢文帝為了制衡灌嬰,遂令丞相灌嬰回軍長安,並重新以棘蒲侯陳武為大將軍,令其率四將所統十萬軍東征濟北王,很快,陳武便擊滅濟北軍,活捉濟北王,由此,濟北國遂滅,為漢郡。

然後,關於陳武的最後,在史書中就是這樣記載的:

後元年,侯武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由上,漢文帝後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63年,陳武病逝,而此時距離劉邦建國已經足足過去了將近四十年。由此,我們可以想像,陳武此人究竟是何等的壽長。

對了,筆者還要插一條關於陳武的其它記載:

歷至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曰:「南越、朝鮮自全秦時內屬為臣子,後且擁兵阻戹,選蠕觀望。高祖時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今陛下仁惠撫百姓,恩澤加海內,宜及士民樂用,征討逆黨,以一封疆。」《史記·律書》

在這裡,文帝年間,大將軍陳武居然在與皇帝商議,可否派軍遠征四夷,尤其是南越和朝鮮,並以其都是先秦的臣屬為理由。雖然此事為文帝否決了,但,於此我們也就能看出陳武此人的氣魄和雄心了。

總的來說,陳武此人身上的謎團,實在太多太多了。從個人獨立勢力突然轉投項梁,而後再追隨項羽打贏巨鹿之戰滅秦之後,卻又是轉投劉邦反楚,接著在封侯後卻不甘心做一富家翁,又和陳豨反漢,不成後又歸漢,接著又率領漢軍遠征殺敵,以大將軍的身份迎接漢文帝,並輔佐漢文帝征戰四方。

可以說,陳武的一生,確實是精彩。

當然,他的兒子也不消停,漢文帝六年的淮南王謀反之事,他的兒子因為參與此事,遂被廢,削去了爵位。

好了,今天說的有點多了,關於陳武的問題,以後還要在正式寫楚漢史時再仔細探討一番,他的問題,還須要結合更多人的軌跡來比對,如此才能勉強推出陳武此人的一生原委。

所以,就到這裡了。


下圖左一位置,即為《史記》司馬遷撰·裴駰集解·1656年汲古閣版中關於棘蒲侯陳武的記錄:

推薦閱讀: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冷落秦瓊尉遲敬德,重用李靖、李勣?
北宋起義的王小波是個什麼樣的人?
南渡自應思往事 --《南渡北歸—南渡》有感
曾國藩的名言有哪些?
青幫大亨之杜月笙!

TAG:楚漢戰爭 | 西漢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