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漸漸遺忘的皖南小城池州貴池春社習俗---掛社墳

元宵節和清明節之間還有一個被大多數人遺忘的傳統節日---春社。

社日節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2018戊戌年的春社日是3月17日(農曆二月初一),秋社9月23日(農曆八月十五)。

現在網路發達,可以查到社日節等很多傳統節日的日期,前些年只有看懂黃曆的人才知道這個日子。

秋社在皖南小城池州貴池沒有聽說和經歷過什麼習俗。倒是春社期間有一個「掛社墳」習俗,在此與大家分享。

掛社墳是指新墳(沒經歷過清明)在春社日要祭奠一次。奠儀和參加人員和亡者的「五七」祭奠差不多。

孝子孝孫在墳前跪迎賓客,掛社墳的親戚一般是兒女、兄妹、內侄、外甥等至親,遠房表親大都不參加。參加奠儀的賓客一般備菜飯、酒、紙錢,鞭炮和社墳專屬特色祭品---錢桶。

錢桶是一種由黃紙(或白紙或紫色的紙)和蔑條紮起來的一種貴池地域特色的民俗祭品。一般是在墳前樹杆子,掛起來。

上山近墳前自己放一掛小鞭,孝家再放鞭接,孝家會安排人接菜碗,擺菜碗,斟酒,掛錢桶孝子燒紙,親戚祭拜,扶孝子起。再回到孝子家中,待所有親戚都祭拜完畢。孝家請客吃飯。

親戚祭拜的菜品以前講究數量,曾經聽說過父母過世,女兒掛社墳要六六三十六碗,和酒席的菜品就差兩個大菜(紅燒和pan子).只是聽說,不曾見過。一般好像是12碗 16碗。好像我舅舅的社墳我媽媽說是12碗。

以前大家經濟條件都差,社墳過後飯菜招待大都是把客人帶來的菜熱一下,有條件的再買一點新鮮菜補充一下,酒也是祭奠剩下的酒,那時候大家買的酒不一樣,白酒混著喝容易醉,因此掛社墳是經常有人醉倒在路上。

這個習俗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如果亡者不幸是在社日之前去世的,一般會告知親戚當年的社墳連同出殯或五七一起祭拜,親戚在出殯或五七祭奠是多備一樣祭品--錢桶。

推薦閱讀:

話說貼春聯 | 為什麼要貼春聯?
掃晴娘
有哪些好玩的鬧洞房點子?
尋一回湘西味道, 是那熏烘的酥香臘肉

TAG: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