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劈腿沒墮胎,卻好過99%的華語青春片!
在中國很少能看到這麼優秀的音樂青春片。
先不說青春,單就音樂電影在中國基本就「瀕臨滅絕」;縱觀數十年的華語電影里,被大眾熟知的華語音樂電影恐怕不足十部。
其中,半數以上還都是爛片。
在當下社會,缺失的不僅僅音樂類型的電影,更是能真正理解音樂電影的導演;音樂電影不是你在電影里放幾首宣傳曲,而是能夠真正的將音樂貫通到劇情里;並能通過音樂將故事闡述的更加有藝術感。
但是現在華語的音樂電影幾乎都成了專輯宣傳的工具。
這種情況下,沒有真正的音樂更沒有真正的電影。
只有為利益而扭曲的結合體。
沒想到的是,去年竟然看到了一部繼《不能說的秘密》後最好的音樂青春片。
在這部電影里,它沒有青春片飽受詬病的狗血劇情,也沒有為追求利益而對音樂所做的扭曲。
它有的只是真實的青春現狀真實的音樂表達。
這部影片就是《閃光少女》。
作為一部音樂青春片,影片的主旨當然是夢想跟愛情。
但當下的青春片顯然將這兩個詞給妖魔化了,提到夢想就是不符合實際的空談跟吶喊,提到愛情就離不開墮胎、劈腿跟謊言。
顯然這些導演們都沒上過高中。
在大多數人的高中生涯里;墮胎只是小部分人的奢侈生活,而泡麵、寢室跟刷題,才是大多數高中生面臨的難題。
都特么要被高考折磨死了,哪有時間去劈腿、墮胎。
而這部影片最能引發共鳴的地方在於,它真的是貼合當下的實際;在當下所有標榜青春片都「跑題」的時候,這種正常的反倒是成為了為數不多的異類。
影片其實講了一個很普通的事情。
音樂附中民樂系的學妹暗戀上西洋樂的學長。
聽起來很正常,但在當下「民樂」日趨式微的狀況下,捧西洋樂踩民族樂似乎成了大勢所趨;而在很多人看來,西方的才是「洋氣」的,而民族的則是「土氣」的。
所以在學長眼裡,他看不起學揚琴的學妹。
因為在他的眼裡民樂是只存在於紅白喜事上的東西,甚至並不能稱之為樂器,更別說拿民樂跟西洋樂相提並論了。
這種觀點很荒謬,但卻涵蓋了當下大多數人的觀點。
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小時候都能掌握一項技能;而西洋樂尤其是鋼琴跟小提琴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為什麼?因為他們覺得洋氣。
但就如影片中學妹所說一樣:「揚琴與鋼琴本是同宗。」
當你崇洋媚外瞧不起民樂的時候,本就是一種對自我的否定。
而學妹要做的則是向學長證明自己。
其實在開始她並沒有替民樂正名的打算,畢竟作為一名微不足道的民樂系小女生,她的出發點只是為了討好學長而已。
畢竟年少時的我們,沒有什麼改變世界的野心;有的只不過是心裡時刻惦念的那個人而已。
但恰恰是這份私心,引發了很多觀眾的共鳴。
為此學妹便開始了「拉幫結夥」之旅。
此時鏡頭開始將幫派成員聚焦到二次元群體身上。
其實影片是在冒險,因為當下很少有電影去展現這個群體;倒不是說二次元文化不存在大眾範圍里;相反二次元群體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普遍。
但這始終是一種未被大眾所了解所認可的群體。
所以與其冒險,大多數影片選擇了迴避。
假裝整個社會並沒有這個群體的存在,或者說以一種最極端最膚淺的個體來體現這個群體。
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對二次元群體的不尊重。
但影片卻將二次元當做了影片的重心去詮釋;單就這份對二次元群體的認可,就值得被鼓勵。
可惜的是,編劇跟導演也並不了解這個群體。
所以影片採取了一種粗暴野蠻的方式去展現這個群體,或是孤僻不言或是跟現實脫軌,或許古怪沉默或是異裝癖;直接將二次元刻畫成了活在自我世界裡的純情少女。
這對二次元群體是一種褻瀆。
即使導演的本意是好的,即使影片中的二次元少女也是好的;但是這種對二次元有失偏頗的詮釋無疑會加深大眾對這個群體的不理解。
甚至會帶有有色眼鏡去看待她們。
其實真正的二次元群體跟我們沒有區別。
也許你身邊的朋友就類屬這個群體,只是你不知道不了解而已。
她們跟我們一樣,也要忙於生計也要朝九晚五的工作;我們所經受的一切她們也同樣承受著。
但是所有人都需要發泄,唯有找到了這個發泄點才能夠讓生活更好的繼續下去。
有的人依靠音樂,有的人憑藉寫作。
而有的人需要的就是二次元文化幫她們發泄寂寞。
但影片給我們勾勒的二次元過於片面也過於偏激,這樣最後可能會帶來更多人的誤解。
好心是好心,但卻會錯了意。
這也是影片最大的敗筆。
除此之外影片在音樂的表達上是值得尊重的。
相較於當下音樂電影將音樂當做噱頭或者宣傳工具;影片則真正的做到了將音樂融匯到劇情裡面去;而劇情而是全部圍繞著音樂的對抗而展開的。
俗話說音樂無高低,影片所做的也並非捧民樂踩西洋樂,而是客觀的去展示兩種文化交融的可能性。
在觀看影片之前,我眼裡的西洋樂跟民樂一直處於對立面。
畢竟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音樂,雖然說無高低只分,但卻是因為樂器跟樂理的不同令其很難的融合在一起。
但是看完影片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音樂無國界。
當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樂器能夠毫不違和的交響在一起時。
我才真正的領會到音樂的神奇性。
而最後一場純粹樂器的「鬥法」看得我熱血沸騰;對於我這麼一位毫無音樂潛質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音樂真的可能共通,它不僅能跨域語言的障礙,更能跨越年輪的局限。
真的很牛逼。
最後的結局是一種標準式結局。
民樂跟西洋樂沒有高低,而是通過交融譜寫了一曲新的樂章。學妹的愛情也是沒有結局,有遺憾但卻也收穫了成長。
聽起來這又是一個乏善可陳的故事。
但卻是這個乏善可陳的故事,給予了我很多感動。
也許是當下的青春片太浮躁;總愛刻意的追求激情製造矛盾;能墮胎的墮胎能劈腿的劈腿,總而找尋一切自認為非常規的套路來虐心。
但他們自認為的非常規套路,就是我們所說的狗血。
所以當下的我們需要的這樣一部青春片,沒有誤解沒有撕喊更沒有背叛。
有的只是青春遺留的小遺憾以及留存於心的那點小確幸。
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華語青春片。
歡迎關注,我是門徒。
佳作推薦、冷門鑒賞、影評賞析;為你推薦這個時代最好的電影。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
※電影如果未分級會有怎樣的影響?
※戲說乾隆有插曲嗎?
※看完《夏洛特煩惱》後有什麼感想?
※異形契約刪減的6分鐘都講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