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第十八篇·西楚降將·左令尹·新陽侯·呂清
令尹,是先秦楚國獨有的一個官職,屬於楚文化的特產。
而按照《通典》中的記載:
於是正卿當國謂之相,而楚謂之令尹。
如上,在先秦楚國,令尹就等同於其他諸侯國中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總領百官,主內外之事。由此可見,令尹於楚國而言,是有多麼重要。
而項羽所建立的那個西楚政權,因為是承襲於楚懷王,故而也是以楚製為主。但是,筆者也只能說是以楚製為主,而不能說絕對沿襲楚制。畢竟,正如漢政權沿襲秦制一般,但並不是全盤沿襲一樣,而西楚政權也是如此。
然,又因為目前史料的缺乏,所以,我們已經無法準確恢復當年西楚政權的組成結構。當然,這也是後人往往喜歡簡單的把西楚政權作為一個純粹的軍事集團的原因。
再說本文的主角,如題目所言,新陽侯呂清。
關於呂清,他的封侯記錄,異常簡單,就是下面短短的一句話:
以漢五年用左令尹初從,功比堂邑侯,千戶。《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記載,呂清能夠被封侯,就是因為在漢五年,他以西楚左令尹的身份,投降了漢軍。而功比堂邑侯,這就很好理解了,在堂邑侯陳嬰那一篇中,筆者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一句話,陳嬰是以楚上柱國的身份加入到漢軍之中,並帶著漢軍一路平定西楚江左之地的。當然,筆者在寫陳嬰的時候,還提到一點,就是說那時的陳嬰很可能已經不是上柱國了。畢竟,陳嬰的上柱國其實是楚懷王熊心時期的,所以,不大有可能依然在項羽時期,也還是上柱國。
那麼,呂清的這個左令尹官職呢?既然都說了功比堂邑侯,那就肯定和陳嬰的問題差不多。如下記載: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台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史記·項羽本紀》
定陶一役,項梁戰死,楚國大權盡歸楚懷王之手。於是,鑒於當時情況,楚懷王遂遷都彭城,並收攏項羽和呂臣所屬之軍。同時,這裡明確記載了,分封呂青為令尹,呂臣為司徒。
這裡的呂青,就是新陽侯呂清;而這裡的司徒呂臣,則就是後來在呂清死後繼承其爵位的呂清之子,呂臣。
很顯然,在楚懷王時期,呂清還是令尹,而在漢五年時期,呂清則是以左令尹投降漢軍。或者說是主動投誠,這就和堂邑侯陳嬰是一個性質的。
所以,鑒於陳嬰和呂清都是先前楚懷王時期的重要大臣,畢竟,一個上柱國是楚國名義最高武官,一個令尹是楚國之丞相,所以,自然都是需要劉邦認真對待的人物。
不過,這裡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何呂清在漢五年時是西楚左令尹呢?
而按照史書中的記錄,就目前能發現的,其實西楚當時是有過三位左令尹的。
其中第一位,就是項羽之叔父,項纏。不過,按照史書記錄的,他是西楚初期的左令尹。至於另外一位,則是和呂清一樣,都是以左令尹的身份在漢五年投降劉邦的。這裡需要註明的一點是,另外那個左令尹,因為還有些問題,故而這裡就不作說明了。
總之,從這些都是左令尹的名稱來看,或許西楚政權當時還是有右令尹的,也說不來,如此,這是為什麼呢?
一直以來,對於西楚政權,很多人其實都是很茫然的,甚至一度認為西楚政權就是靠項羽一個人撐著。但是,那畢竟是一個存在時間超過三年的政權,所以肯定是有著一套固有的結構體系的。
那麼,就目前可以按進去的,無非就是兩個官職,一個是左令尹,一個是大司馬。
大司馬這個很好推算,就是西楚政權的最高武官。而左令尹嘛,這就問題很大了。
如果說僅僅只有一個左令尹,而無右令尹的話,那麼何必還要加一個左字呢?既然太史公在之前記錄楚懷王分封呂清時用的是令尹,那就說明了令尹和左令尹肯定是不一致的,不然太史公也不會如此前後矛盾。
由此,筆者遂提出的一個假想:
按照先前西楚政權的二元領袖結構,也就是由霸王項羽和亞父范增共同領國。而一般來說,都是范增主內,而項羽主外,當然特殊情況就不說了。如此,假如有個令尹在的話,而范增又是明確記錄沒有擔任過西楚令尹的人,所以,這時的范增不就和那個令尹在權責上衝突了嗎?
故而,筆者的推斷是,很有可能,西楚政權內部應該把令尹之權做了分割。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同時多個左令尹的情況。
而這也基本符合西楚政權前後發展的軌跡,如前期分權左令尹,則可將權力集中於亞父范增手中;後在范增死後,西楚的覆滅,很有可能也因為在失去范增這個核心之後。項羽又沒有足夠的能力控制大局,如此,再加上多個左令尹的相互傾軋,則西楚政權內部自然而然就不攻自破了。由此,這也就與史書中所記錄的,西楚政權自范增死後內部一片混亂所導致的外部各種失利情況基本吻合。
另外,筆者還推斷,呂清憑藉西楚政權左令尹的職權,很有可鞥還和陳平那邊的人搭上了線。所以,在西楚政權剛剛覆亡後還沒多久,呂清便被劉邦封賜為侯,食邑千戶。
而再從呂清功比堂邑侯陳嬰這點上來看,陳嬰可是漢軍平定南方的重要功臣,說通俗點,陳嬰就是帶路黨。項羽一死,他就馬不停蹄的帶著漢軍橫掃南方。如此,呂清他還能做什麼功績呢?不就是和陳嬰一樣的帶路黨嗎?
或者說,項羽還在的時候,可能呂清就已經被陳平給策反了,而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當然,另外呂清能夠被封侯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和其子呂臣有關係。
畢竟,他的兒子呂臣也算是一代名將,先期追隨陳勝,為涓人將軍。而後在陳勝死後,呂臣自組蒼頭軍為陳勝報仇,但是可惜又敗在了秦軍手中,遂才投靠到項梁麾下。而劉邦素來尊崇陳勝,所以,也有可能是有這方面的原因。
不過,總的來說,呂清作為西楚左令尹,他的投降,對於西楚的影響,可真是著實不小。
下面,就再說一下呂清的最後吧:
四年,頃侯臣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孝惠帝四年,呂清逝去,漢庭為其謚號胡侯。而後,其子呂臣繼承爵位,是為新陽頃侯。
這裡,再對呂清的封侯名號做個說明,因為按照《史記》中的記載,呂清的封號就是新陽侯;但是《漢書》中卻又是記載為陽信侯。筆者也無法斷定誰真誰假,所以目前還是以《史記》中的記錄為準,不過筆者會把兩處記錄都貼出來的,如下:
下圖右三位置,即為《史記》司馬遷撰·裴駰集解·1656年汲古閣版中關於新陽侯呂清的記錄:
下圖,為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漢書》中關於陽信侯呂青的記錄(影印版):
推薦閱讀:
※秦始皇為何沒有皇后?
※你知道文革期間北京五大造反派領袖之一韓愛晶的結局嗎?
※鴉片戰爭:一筆糊塗賬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冷落愛將秦瓊與尉遲敬德?
※你認為林彪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