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茨沃爾德: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裡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請個中國廚師,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
這句有點政治不正確的話是著名作家、學者林語堂說的。就這方面而言,我們去科茨沃爾德算是尋求到了五分之二的理想生活:我倆一路上閑逛各國菜市場、捯飭各國食材調料,烹飪經驗積累,加起來勉強算得上一個中國廚子,而科茨沃爾德(Cotswold)更名副其實的是英國最為寧靜美麗的鄉村地區。
我們在春寒料峭時抵達微風中綠意盎然的科茨沃爾德。一個個村莊、小鎮點綴在青翠可愛的平緩山坡與清澈透亮的河水畔。蜂蜜色的老式石屋戴著俏皮可愛的茅草頂,滄桑古舊的建築鋪成在開著野花的公路兩旁,密集的樹林中藏著蜿蜒的小道,綠絨毯般的草地灑滿了白色的捲毛綿羊。
英國人在自家的庭院里、百多年歷史的茶室中、樹下的野餐布上,一杯杯喝著紅茶。午後的陽光照耀在奶油草莓餡的點心上,樹上小鳥啾啾,腳邊流水潺潺。英國的記者傑瑞米·帕克斯曼說「真正的英國人是鄉下人」,看看科茨沃爾德的鄉村生活便自然心領神會。
科茨沃爾德一如它最富特色的蜜色石屋,有一種野山花蜂蜜清新、甘冽又不甜膩的氣息。這片地區坐落著幾十個特色各異的村莊,而無論走到哪一個,我們都遇見鄉村生活的同一種真諦。
小巧的溫什科姆(Winchcombe)是個漂亮又清凈的地方,除了我們,幾乎沒有其他旅行者。蜂蜜色房屋與古老的磚木混建房屋交錯排列,大紅色的門前走過幾位年輕人,陽光灑滿的街道轉角有時髦的老紳士與不知等待什麼的年輕女子。花店的花開得正好,隔壁的雜貨店擺著各種澆花壺和燒烤用的木炭——春天是出遊的好季節。
中午,我們在百老匯(Broadway)的小餐館度過,坐在二樓窗口欣賞這個分布在主街兩側的典型英式小鎮。小店一樓則更像個蔬菜水果店,新鮮亮麗的西紅柿、蘆筍、燈籠椒佔據了店門口二分之一的街道。店內則擺著當地食材製成的果醬、香腸、果酒。
在午後的強烈光線中,漂亮精緻的百老匯變成了一個金色的小鎮,蜜色房屋都塗抹了一層太陽光。狗兒們在碧綠的草坪上撒歡,主人則流連在眾多古董商店、畫廊、雜貨店門口的櫥窗,還有那一間門口散亂著藤編籃子、筐子的店。
相比山腳下熱鬧的小鎮,山坡頂的百老匯塔(Broadway Tower)就顯得有點孤獨了。這座同樣呈現出好看的蜂蜜色的哥特式塔樓,頂部有極富韻律的鋸齒狀設計。Lonely Planet《英國》的封面即是這座塔樓,恰到好處地說明了「英國的靈魂在鄉村」這一真理。
塔樓建於18世紀末,海拔312米(科茨沃爾德第二高點),塔身高20米,在特殊場合,塔頂會點燃烽火。事實上,百老匯塔是為考文垂夫人(Lady Coventry)而建,而夫人當初願意提供修建資金的原因便是,她想試試看自己從35公里外的家中能否看見此處的烽火。最終證明可見。
更北方的奇平卡姆登(Chipping Campden)在中世紀是一個繁榮的羊毛貿易小鎮,「奇平(chipping)」在古英語中就是市集的意思。如今這裡的街道比別的村莊和鎮子都更寬闊整潔一些,蜜色的古老排屋有鮮花圍繞的露台與藤蔓掩映下的木門,每處民居的院子都經過精心的修飾打扮,展現出主人對鄉村風情的不同理解。
我們很喜歡逛這裡的小店,它們都開在歷史悠久的建築里;我們也喜歡那些小酒館,掛著紋章圖樣的招牌,與悠閑的當地人一起構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油畫。
鎮子中心有一處17世紀的集市大廳(Market Hall),沒有門窗,只有開放的門拱,山形牆支撐著一個精緻的木屋頂。這裡曾經擠滿了擺攤的小鎮居民,叫賣聲熱鬧紛呈,現在作為一處空蕩蕩的壯麗的古迹保存良好。
往南一些的上下斯洛特(Upper Slaughter & Lower Slaughter)是更為小巧、幽靜的村莊,展現出田園詩般的美好單純。上斯洛特依著一處緩緩的山坡而建,坡頂矗立著古老的教堂,周圍分布著蜜色的鄉村小屋與各自蔥鬱的院落。
而我們更喜歡水流環繞的下斯洛特,淺淺的水流將小村分成兩岸,幾座簡陋的石橋連接起一邊連成排的房屋與另一邊獨立的村屋。兩岸的房屋都是科茨沃爾德的蜜色石材建造,這裡遊人稀少,甚至當地人也在午後閉門不出,我們得以獨享那招搖的水草、搖搖擺擺的鴨子,以及水岸鄉村的安寧。
我們消磨最久時光則是另一處水畔鄉村——水上伯頓(Bourton-on-the-Water)。相比其他安靜的小鎮與村莊,這裡顯得人氣興旺。清澈見底的水畔綠樹成蔭,羽毛鮮艷的水鳥沒心沒肺地嬉戲,數座古樸的三孔石橋將河流兩岸連接起來。高街(High Street)與河流平行,沿街的蜜色房子里開著不少漂亮的小店,咖啡館、茶室、餐廳、便利店,每間都有好看的門面,讓人忍不住走進去一窺究竟。
繞到高街後面更安靜的區域,有指示牌引領我們走向古董商店開展一場尋寶之旅,澄亮的銀餐具、彩色的瓷茶具,構建出鄉村生活的日常。古老的石頭民居爬滿了藤蔓,院中的花樹次第開放,於微微陰雨中昭示出春季已經來臨。此時或許正適合默念出濟慈的詩句,「他有生機勃勃的春天,在幻想中把所有美景一覽無餘」。
當然我們未能窮盡科茨沃爾德的村莊,就如此文未能窮盡我們拜訪的村莊。我們在此消磨了兩天時光,第一夜的日落出現在莫頓因馬什(Moreton-in-Marsh)造型古舊漂亮的教堂頂端,這座坐落在路中央的尖頂教堂將道路一分為二,造就了奇妙的交通流向。
第二夜的日落則是在被譽為「英格蘭最美麗的鄉村」的拜伯里(Bibury)。我記得那些狹窄迴環的巷道,壯觀的水畔排屋,錯落的石頭村舍,奪目的紅色電話亭,彷彿童話書的水彩插圖,或者說《指環王》中於夜色中安靜了許多的霍比特人村莊。如果不是暮色昏沉,拜伯里應是此行途中最上鏡的風景;正是暮色昏沉,恰為鄉村賦予了一層寧靜、孤獨又溫暖的氛圍。
以前讀簡·奧斯汀的小說,各色人物有錢點的住碩大華麗的莊園,沒錢的住溫馨宜人的小屋,總歸都是在鄉下。年輕女子與男子在碧瑩瑩的草地上散步,甚至一走就是幾英里,清新的空氣、盛放的野花都是助長感情的催化劑。
而到了《唐頓莊園》這樣講述貴族家庭的電視劇,更是展現了鄉村生活的樸素美好。伯爵家的小姐們除了在鄉村散步、讀書,還得因為時代的變化,關心豬養得好不好、豬圈圍得嚴不嚴實。
由此可見英國人有著怎樣強烈的鄉村感情。直到如今,鄉村也被許多英國人視為普遍的鄉愁、最終的心靈歸宿。無論在大城市如何打拚,賺得了資本的頭一件事,大多是去鄉村買一間小屋,以《哈利·波特》系列聞名的羅琳也不例外。
然而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起英國鄉村,尤其是科茨沃爾這般美妙的地方。看看書中、劇中都是貴族才住得起鄉村,而工人階級都聚集在伯明翰、利物浦這樣的工業城市便知。想要擁有一處自己的世外桃源畢竟是個奢侈的夢想,所以我們作為旅行者,隨意穿梭在科茨沃爾德的鄉村,便已知足。
本文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2Lunatics
知乎專欄:兩個瘋子一輛車的亞歐之旅——講述自駕環遊亞歐331天、25國的故事
給我的知乎Live打個廣告:自駕亞歐25國,怎麼給愛車辦「簽證」?
推薦閱讀:
※媽,我想和你在巴厘島虛度時光
※陪我 看海。
※去法國旅遊需要準備什麼?
※大壯:極簡旅行是孤獨星球和本地伴遊間的形態 | 人物訪談
※帶娃出去旅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