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進步」?

人人都想「進步」,都想越來越厲害,憧憬著就業多長時間之後,會進階到何種地步。如3年升科長,5年升部長,10年升總監,20年升副總!

但,很遺憾,現實都很骨感!絕大部分人都是數十年如一日!除了年齡之外,能力和職位,都沒啥改觀!

本質是:沒有進步!

十年前,苦逼的我,也以為時間會「祛除」體內的苦逼味。結果,十年後,苦逼依舊!

雖然很震驚,很沮喪,但我心裡很明白: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必然的!都有其「原因」!

之所以苦逼,是因沒錢沒權沒影響力,而根源是:沒有能力!

剩下的,就很簡單了。

能力沒有提高,是因「缺」的部分一直沒有「補」起來,一日不補,一日沒提高,而補一分,則強一分。

晉陞無望,是因「缺」被提拔的條件,一日不「補」,一日無機會!

既然這麼想提高能力,這麼想晉陞,為什麼不補呢?根本原因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缺」!

壓根就不知道自己還有「缺口」,何談去「補」?

如何讓自己意識到自己還不完美,還存在「缺口」呢?

反省!

前提是樹立清晰、明確的目標,不斷檢查自己是否在不斷接近目標,如果不是,就反思為什麼不能?還「缺」什麼?找到「缺」,就開始「補」!

不斷地向目標進發,攻堅克難,「缺」啥「補」啥,自然就不斷接近目標!隨著能力的提高,資源也越來越多,前進的速度其實是越來越快的,即這是一種滾雪球式的「複利效應」!

舉個例子。曾國藩認為自己一生有五大辱,其中第一次大辱,是他第六次考秀才時,僅中佾生,在當眾發布的榜文中被批「文理甚淺」。當眾被批,讓他感到很丟人,對他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如當頭棒喝,警醒了他。痛定思痛之後,他終於「開竅」,開始補「缺」,文理不再「淺」,下一次就順利考中秀才,以後就如「開掛」了一樣,接連中舉人、進士、點翰林,官越做越大。可謂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人生從父輩的泥濘小路,生生地搬到了康庄大道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好生羨慕曾國藩,但僅僅是羨慕是沒有鬼用的!要搞清楚這是如何發生的,然後借鑒,應用到自己身上,也改變一下自己的命運。

曾國藩的起點,就在於他視之為恥,意識到了自己「缺」什麼,然後將其「補」了起來,才有了以後的種種。因此,關鍵是他如何「意識」到了?對於曾國藩來說,考秀才失敗,這已經是第6次了,可謂很有「經驗」,也可能已經「習慣」了。前面5次失敗,都沒有令他「意識」到,如果這第6次也沒有意識到,豈不是要像他爹一樣,一輩子都折騰在考秀才的路上?但這第6次,與前5次有什麼樣的區別呢?前面5次,都是直接落榜,不過是榜上無名而已。而第6次,他中了佾生,發布的榜文中就有專門對他的評語,當眾被批,正常人臉上都掛不住!也就是第6次時,別人當眾指出了他的「缺」,才使他「意識」到了!

實質上,曾國藩在考中秀才之前,一直都存在「文理甚淺」這個「缺」,只不過是沒有意識到而已,當別人將其「剔」出來,放到他的眼前,他就「看」到了。很多錯誤、缺點,都是這樣,它們就「站」在那裡,並沒有刻意地「藏」起來,你只要留心檢視一下,並不難發現。對於曾國藩來說,滋味應該很獨特,一方面是幸運,另一方面也許是悔恨,如果他早就發現了自己的「缺」,不就可以提前好幾年?

是的,依靠或等待外人主動給自己找「缺」,幾乎是無指望的,這是偶然、小機率事件。指出別人的錯誤、缺點,這是得罪人的事,沒有人願意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即使是朋友、家人,這種事也不願為之!不相信,就回想一下自己,這許多年來,有幾次被人指出缺點的經歷?

靠人不如靠己。曾國藩聽從倭仁的建議,開始寫日記反省,日日檢視自己,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缺」,不斷地「補」,長達30年之久!即使原先他是個「篩子」,這麼「補」30年,也成一個密不漏水的盆了!

這就是曾國藩能從一個資質平平的人,發展成為具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一代大家的秘密。

很多人覺得曾國藩的成功很勵志,因為他的起點很低,自己有模仿的資格,不像某些天才,幾歲就怎麼怎麼樣了,打死也模仿不了。但僅僅羨慕是沒有鬼用的!要將曾國藩這種通過反省發現自己的「缺」,然後不斷「補」的做法,持續不斷地做下去,才可以!

曾國藩的這第一次恥辱,應該可以給我們啟示。李笑來認為,人生的終極問題不是什麼「我是誰,我來自哪裡,以及我將去何處」,而是「什麼更重要」。因為,未來的「我」是個變數,它取決於今天的「我」「選擇」做的是什麼!如果曾國藩在第6次考秀才失敗時,像前面5次一樣,並不認為這是一種恥辱,而是「習慣」了,那他的「未來」就不會有改變,因為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沒有「補」!

李笑來說得很對,最可怕的事,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當自己做得很差時,意味著自己有「不足」,如果「補」上了,就不再差了,如果一直不補,則會一直差下去,直到生命結束!就像與自己同年入職的同事,十年之後,大部分都如自己這般平庸,但也有幾個優秀的,走上了高級管理或高薪崗位,羨煞旁人!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因為平庸的人與成功的人之間,有「差距」!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公司制度或文化不好」,而不去「補」,明天、後天的自己,肯定也如昨天一樣!大家都處在同一個公司制度、文化里,為什麼他們可以脫穎而出?既然制度、文化不好,他們為什麼得到了領導的肯定?

為什麼同樣的時間裡,結果卻差距這麼大呢?因為你做的,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將「卡」住能力和晉陞的「缺」「補」起來!

根本原因,是自己沒有把事做好。

而做不好的原因,很多時候,是不喜歡。如我,就喜歡「意淫」,假設自己處於那些成功的同事以前的境況中,做著他們的事情,肯定也能成功!而認為自己目前的境況,目前所分到的職責,就困難重重!很不公平!

而人生沒有「假設」!

李笑來又說了一句很有穿透力的話:你沒做好是因為你不喜歡,你不喜歡是因為你沒做好!

曾國藩已經考了六次秀才,都落榜了!這考秀才,肯定是存在「困難」的,很難讓人喜歡起來!人很難做好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他「補」上了「缺」之後,就很順了,因為他在不斷地「補」,成功的條件都具備了,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他當官之後,再也不用準備考試時,他卻依然在不斷地學習,如果不是喜歡,是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的。而之所以喜歡,就是因為他做這些事情,做得很好,他能從中不斷地得到樂趣、成就感!也就不斷地學習下去。通過學習,他的能力不斷地得到提高,官越做越大,權力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良性正循環。

總結一下:要樹立明確、清晰的目標,日日反省,檢視自己是否在不斷地接近目標,找出那些阻礙自己的「缺」,一個一個地「補」起來。隨著能力的提高,事情就會越做越好,越做越順,開始從做事當中享受到樂趣、成就感,就不斷地使自己做得更好,並從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收穫,享受到越來越多的樂趣和成就感,也就越來越喜歡。最終形成一個良性正循環。


推薦閱讀:

MECE分析法--周全邏輯的思考框架基礎
這6條法則,可以幫你解決80%的職場困惑
一張圖,教你看懂個人管理系統的核心

TAG:管理 | 個人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