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不是執行力的強弱,而是方向
選編自劉寶紅的專著《供應鏈管理:實踐者的專家之路》,機械工業出版社,京東、噹噹等各大網站有售。
這幾年,我仔細觀察那些做得好的和做得差的公司,發現他們的差距與其說是執行力的強弱,不如說是執行力的方向。在做得好的公司,員工的執行力是橫向的,即以滿足客戶的需要為目標;在做得差的公司,員工的執行力是縱向的,即以滿足上級的需要為目標:這在沒落的跨國企業里很常見,在國有企業就更普遍。
在以縱向執行力為特點的公司,員工對領導唯命是從,至於這是不是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則另當別論。在這些公司里部門壁壘林立、信息溝通困難、做事速度慢、質量差、成本高,而且公司政治盛行、員工習慣性地處於救火狀態。縱向執行力與救火有什麼關係?原來在這種公司,老闆們習慣於發號施令,時間長了,員工就產生依賴性,不再主動去解決問題。而且公司文化回報的不是主動解決問題的員工,而是聽話、按照領導的意願迅速完成任務的。但問題是領導們身居高位,等事情反映到他們那裡的時候,早已經很嚴重了,不是著火的,就是冒煙的。這不,領導們就成了救火隊長,員工就成了救火隊員,公司的救火文化就這麼養成了。
有個公司,成百億人民幣的營業額,可以說是縱向執行力的典型。這公司跟一個供應商的合同到期了,沒有續簽,供應商的交貨周期就從幾個星期延長到十幾個星期。採購部門自然知道,但沒有通知計劃部門——採購整天在救火,催一下,動一下;計劃部門也從來都是上面說什麼,下面就做什麼,從來不積極確認採購前置期,在這種情況下調高庫存計划水位。結果手頭的庫存很快用完,客戶的生產線都要停了,告到老總那裡,下面一級級才知道這亂子大了。於是從副總裁到總監到經理,一幫管理層都成了催貨員。試想想,一個生產周期十幾個星期的產品,要求在明天或下一周就生產出來,那得需要花多少精力來催啊。光催這一個貨,就夠整個計劃部門忙了。一葉知秋。這公司運營地多差也就可想而知,最終被收購也就不稀奇了。管理層沒有好結局,運氣差的飯碗都丟了,運氣好的也是降級留用;員工們因為只知道對上級唯命是從,實際業務能力差,在新公司也成了二等公民。
上面的案例雖說有點極端,當然你可以怪罪系統、流程,說為什麼沒法系統地在部門間溝通。但多好的系統、流程都代替不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即願不願意橫向思維,跨越部門壁壘,從聽領導的轉為聽市場的、客戶的、內部客戶的。縱觀北美企業的這二十三十年,變革的重點之一就是促進部門間的橫向連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把縱向執行力轉換為橫向執行力,聯合多部門的力量抓住機會、解決問題,並進一步延伸到供應商和客戶,這就是供應鏈管理。這一發展過程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
更多閱讀,點擊下方鏈接
劉寶紅供應鏈管理系列課程介紹
推薦閱讀:
※Do the work
※團隊執行力不高?可能是這三點沒有做到位!
※蘊贏諮詢#中高層全面管理技能-執行力#
※如何解決執行力差(價值1000元李笑來內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