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混調酒
說到混調酒,個人認為這是用不同工藝酒調味並調出了非本身工藝特點的酒,之前喝的精品特曲給我便是這樣的感覺,雖然我還能喝到綿竹濃香酒的味道,但綿竹濃香酒的整體香味表現已被調味酒完全打亂,其產生的複合香是一種新的味道。說到混調酒,在白酒圈內有許多但並非常見,兼香和部分中端濃醬清酒有一些是這樣的特點,不過高端的濃醬清酒你基本找不到這樣的味道。目前主流的調酒還是強調原釀味道,勾調也只是修飾原釀酒的整體展現。
對於混調酒,我也嘗試過一些,但基本失敗,主要在於一些不同工藝的白酒香味容易產生衝突,比方說濃香的窖香和醬香的漆香,這兩種香味混合在一起真的不好聞,香味怪怪的,還帶有一種奇怪的臭味,在很多原釀兼香酒中,這種味道很弱,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個人覺得這跟白酒發酵特點有關,在白酒發酵中,即便是濃香窖池,如果是堆積高溫發酵,其己酸乙酯(濃香的主體香)也不會很高,除此之外,其堆積發酵所產生的糊味是一種類似於芝麻香的糊味,這種香味複合糟香和窖香,形成出一種特殊的味道,而這種味道是濃香和醬香之間相互調不出的味道。
因此在混調酒勾調中,我很忌諱將瀘州酒和茅台酒相互勾調,因為我覺得他們之間的味道是最衝突的。在調濃香的醬香酒中,我最喜歡金沙酒,金沙酒有生糧香味,醬糊味並不重,漆味也不突出,同時金沙酒體苦味收斂、偏甜,這對濃香酒綿甜感的衝擊是最小的。在濃香酒中調金沙酒,我覺得30%以內都較為合適,少量調可以增加酒體的陳香感,調30%可以成為前濃後醬的兼香酒,對於金沙酒,我不建議調過量,特別是調醬中帶濃的酒,對此我曾嘗試過,當金沙酒超過50%時,酒體感覺基本不好,醬香的醇厚度表現不好,濃香的綿甜度已完全被破壞,酒體偏緊、偏澀。
醬香酒固然重要,濃香酒的選擇也很講究。一般調兼香酒中,我不建議用瀘州酒,比較推薦使用的是邛崍酒和宜賓酒,邛崍酒糧餿陳香比較大,加點醬香酒可以提糧香,也可多加形成前濃後醬風格的兼香酒。相比邛崍酒,宜賓酒有噴香,香味老練,調醬酒宜少調,多調易讓酒體變澀,使得酒體風味感變差。
在我所有混調酒中,讓我覺得比較成功的便是一款鴨溪窖酒,這款鴨溪窖酒我選用雷泉作為主體基酒,並調有10%的邛崍蜀源酒增加糧香感,10%的平壩窖酒特貢增加陳香和糊香感,7%的勻香勻酒20年增加酒體的協調性和0.7%國密董酒(12年批次的)增加酒體的酸甜厚重感。
對於這款酒,其突出的還是以鴨溪窖酒為主的主體香,其聞香窖香突出,帶有糊香和糧香及微微的鮮香,總的來說,此酒香味老練感不錯,酒體香味陳斂,酒質有提升。入口品鑒,此酒前段濃香,中段有爆香,且醬糊香突出,整體上,其中段香味是醬糊香、窖香、酸餿香、糧香的複合香味,香味豐富、豐滿而不失陳斂。咽下之後,酒體回味酸甜舒適,比較可口。總的來說,這個勾調讓鴨溪窖酒賦予變化,帶來豐富之感,爆香感覺恰到好處的展現了其豐富的味道,整體上,這個勾調嘗試在我看來比較成功。
對於白酒混調,確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不過混調白酒,的確要花很多功夫、心思和精力,這首先要求我們非常熟悉各種酒的風格特點,結合這些特點然後進行一些嘗試並確定比例,而這個過程需要有大量的白酒品鑒,對於混調白酒確實是個很費功夫和心思的事情,我嘗試了很多種混調方法,唯一只有這一個還算是滿意,更多的都是失敗。對於酒廠專業酒師調酒,這是一個嚴肅、嚴謹、專業度很高的過程,酒廠調酒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調味酒,很多調味酒是我們接觸不到的,對於調酒,不僅需要有強大的品酒功力,還需要有經驗的師傅引領,可見調酒並非易事。對於我們酒友調酒,只是沒事調調玩玩,大家喝喝娛樂而已,要想達到專業酒師水平,我覺得幾乎不可能,除非有專業的師傅帶,並花大量的功夫、精力學同時還要有很好的環境、場地和樣酒實驗,說來說去,這也只有酒廠才有這樣的條件。
推薦閱讀:
※酒標上「Syrah/Shiraz」字樣的,是什麼紅酒?
※市面常見白酒品牌中有真正的純糧酒嗎?
※「喝酒」行情漸入佳境 貴州茅台再創新高
※自釀葡萄酒,儲存包裝有什麼好辦法?
※為什麼很多喝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比起IB(獨立裝瓶)來更注重OB(官方裝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