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第十四篇·大將軍所屬·左軍主帥·蓼侯·將軍孔聚

大將軍者,自然指的就是那位在漢一年被漢王劉邦封壇拜將的韓信。

而按照漢一年時漢政權中當時的大體架構,即蕭何為丞相,周苛為御史大夫,盧綰為太尉,此三人為當時漢政權的三位首腦級人物。其中,蕭何掌內政,盧綰主兵權,而周苛則是主抓監管。

而後,在丞相蕭何的舉薦下,漢王劉邦為了能夠擊敗項羽,遂以西楚降將韓信為大將軍,總領諸軍,以作為漢軍主戰事的總負責人。當然,在漢一年初期漢軍攻三秦之時,韓信還只是作為輔助劉邦的指揮人員,具體作戰及領導人員,還是以劉邦為首。

彭城慘敗後,劉邦遂痛定思痛,一面改革軍制,一面聽從張良的建議,徹底放權於大將軍韓信。也就是漢三年,正式令大將軍韓信自領一軍征戰天下諸侯。故而,也就是從這裡開始,那些曾經追隨劉邦的沙場宿將們,有一批人也就開始在大將軍韓信的麾下就職了。

其實,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於大將軍韓信的了解都是僅僅限於戰場上的英武,但其實,大將軍韓信能夠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勝利,更關鍵的還是得益於他在漢軍中制定的軍法。

於是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史記·太史公自序》

如上所述,此四人為大漢帝國體制構建的關鍵四人,而其中,涉及到軍事方面的,便是韓信。

所以說,大將軍韓信領軍,其實更重要的方面還是以嚴格的軍法而號令三軍,正所謂功必賞,罪必罰,凡入漢軍之中,以能者居之,方才能百戰百勝。

所以,漢軍正是在韓信的如此刻意構建之下,才得以讓一些地位不高的將領不斷脫穎而出,以至於他們中的某些人甚至成為了大將軍韓信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

而孔聚,便是這樣的人一個人。在之前,他的地位並不是很高,但是,隨著他進入到大將軍的麾下,他的才華和能力,也就得到了徹底的釋放。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史記·高祖本紀》

如上所述,漢五年的垓下之戰,是漢軍對楚的最後總決戰,故而此戰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正如太史公所記,當此關鍵之戰,劉邦和周勃等人都只是作為預備軍存在,而真正參與到前線作戰的,主要還是大將軍本部人馬三十萬。然,如此關鍵一役,大將軍韓信卻用孔將軍作為大軍左翼集群的主帥,以費將軍作為右翼集群的主帥,與其一同進行作戰。

這裡的孔將軍,便是孔聚,所以說,也正是這一段記載,才為我們揭露出了一位存在於楚漢時期的名將,一位甚至可以和大將軍韓信比肩的名將。畢竟,連同周勃這樣的名將,大將軍韓信都不用,反而是用孔聚這樣的人,便足矣看出大將軍韓信對於孔聚的信任。『

而此役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自然是大將軍韓信大獲全勝。

那麼,孔聚呢?在此之後,關於他的記載,便很少很少了,當然,和他本身有關的記載,也不過就是那麼幾句話。

下面,我們就從孔聚的最開始說起:

以執盾前元年從起碭。《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這裡的前元年,根據顏師古的注釋,就是指的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劉邦於沛縣起兵那一年。而這裡的碭,按照時間上推斷,劉邦入碭郡招兵時是秦二世二年,故而,這裡的碭,應該指的就是芒碭山。

所以,事實上,孔聚還是劉邦當年在芒碭山落草時追隨他那一百來號人中的一個。

執盾,也就是護衛的意思。

故而,這句話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孔聚曾在芒碭山之時就開始追隨劉邦,並一直是作為劉邦的護衛而存在的。

以左司馬入漢。《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左司馬,是舊楚的一種官職,次於大司馬,和右司馬並列,有各種具體的職能,不過還是要因人而異。而按照筆者的查找,劉邦自起兵到成為漢王期間,除了右司馬外,一共有過四位左司馬。

分別是在滅秦之時的左司馬曹無傷,以及入漢時的三位左司馬:孔聚、陳賀和唐厲。

而根據史書我們可以得知,滅秦之後,曹無傷因為暗通項羽,遂被劉邦處死;而其他三人又都是在入漢時就是左司馬,且在此期間並無大事。那麼很顯然,在劉邦當時軍中,應該是有四位左司馬的,也就是上述四人,不過,他們到底各自負責的是什麼職責,那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孔聚在當時,也算是劉邦麾下的一位實權人物。而這裡的左司馬,因為數量多,且還有數量不等的右司馬的存在,自然就不能和舊楚時期的左司馬相比了,但大概的許可權應該還是很高的,不然,左司馬曹無傷就不可能有暗通項羽的能耐;當然,其能被項羽隨意扔出,也說明了左司馬之職務並不能影響大局,只能說是其地位略低於將軍,而高於都尉吧。

為將軍,三以都尉擊項羽,屬韓信,功侯。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軍東出之時,孔聚已經是一名將軍了。但是,接下來的記載就有點怪異了:

既然孔聚已經是將軍了,那為何還要以都尉擊項羽呢?「三以都尉」,這四個字,從直接翻譯來看,就是三次以都尉的身份,那麼很顯然,這裡的意思就是孔聚被降職了。

而孔聚為都尉的時候,就是在大將軍韓信麾下,再然後到垓下之戰時,孔聚便又是以將軍的身份總領漢軍左翼集群。

由此,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孔聚其人,雖是劉邦於芒碭山起兵之時的老人,但是後來因為特殊原因被降職,而後則是在大將軍韓信的麾下一步步坐到了大軍左翼主帥的位置。

故而,也就難怪太史公會在其後加上一句「屬韓信」了。

很顯然,這裡的屬,並不是特定時間孔聚屬於大將軍韓信節制的意思。正如灌嬰在齊國戰場上也是受大將軍韓信節制,但是,那都是一時的,所以史家也絕對不可能在灌嬰列傳的最後記錄為屬韓信了。而在孔聚這裡記載,也是為了說明,至少在當時,孔聚因為韓信的重用和信任,基本上已經是作為韓信的親信部將而存在了。

一句話,孔聚已經是大將軍韓信的人了。

戰爭,總是能夠更容易促進人們之間的感情,何況還是那種不間斷的生死大戰。而韓信作為大將軍,獨自統領一軍,他麾下的那些將軍們,或許曾經有作為劉邦的嫡系而存在,但是,隨著戰事的不斷,如果這些人不能為韓信所用,那麼韓信又不傻,又怎麼會大力啟用他們呢?所以說,就是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隨著大將軍韓信的勝利越來越多,麾下士卒規模也越來越大,願意心甘情願追隨韓信的將軍,也就越來越多了。

如此,這才是後來蒯徹要韓信自立為王的資本,當然,也是韓信自負劉邦不會殺他的資本。

六年正月丙午,侯孔聚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六年正月丙午日,孔聚受封蓼侯。

蓼者,春秋古國名之一,所以孔聚能受封蓼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其人功績之大,能以國名為封侯之號,這在大漢封侯序列中可是不多見的。

但,也因為他是大將軍韓信的人,所以,孔聚作為親手指揮參與並取得垓下戰役勝利的重要人物,居然連漢初十八功侯序列都沒有進入,不得不說,真的很遺憾。

九年,侯臧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文帝九年,孔聚病逝。

沒有謚號,也說明了漢庭對於孔聚的無奈。而從漢高帝六年封侯到漢文帝九年期間長達近乎三十年的時間裡,只因為孔聚曾經是大將軍韓信重用的人,所以,儘管他還一直活著,但是他卻一直無能進入大漢權力中心,或者繼續領軍作戰。

筆者只能說,這就命。

最後,再說一下孔聚的另外一個身份吧。

孔聚姓孔,自然,和山東的孔家有關,而且還是孔子的第九世孫,雖然不知道資料是否可靠,但是,聊勝於無吧。

不過,假如真的是山東孔家的人,那麼,孔聚在芒碭山就加入到劉邦麾下的事,就很值得玩味了。一個齊國人,非要來到沛縣跟著劉邦當土匪,也不嫌路遠。

好了,關於孔聚的故事,就到為止吧。


下圖為《史記》司馬遷撰·裴駰集解·1656年汲古閣版中關於蓼侯孔聚的記錄:

推薦閱讀:

【西漢篇】漢帝國第一批封侯匯總之十大功侯入選原因簡析
鴻溝在側,城池對望,那是霸王對天下的渴望

TAG:楚漢戰爭 | 韓信 | 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