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哪些職業在萎縮?
從1776年瓦特發明萬用蒸汽機之後,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淘汰掉很多人,甚至是整個行業。樂觀的經濟學家認為總會有新的行業誕生,或者某些行業的擴大,但是從全球的範圍來看,有三個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第一就是很多地區丟掉的工作永遠回不來 (至少到今天依然如此)。
第二就是即便在受益的地區, 完成勞動力分布的轉化至少需要一代人, 甚至需要兩代人的時間。
第三個就是新的職業未必比過去老的職業掙錢更多。
這些問題我們姑且留給政治家去解決,我們來看看接下來哪些行業的人正在丟失飯碗,哪些行業的人數在增加。
根據美國的數據(主要來自於美國勞工統計局BLS,也包括MarketWatch、《華爾街日報》、財經新聞網站等等媒體),時間是2007-2016年,大約10年時間,因此這反映的是美國的情況。中國的情況肯定有所不同,但趨勢差不到哪裡去。
先說說正在迅速萎縮的行業以及萎縮的速度。各個數據源分類比較細,我將它們綜合了一下,分為了五大類。
第一類,製造業,萎縮比例在42%-65%。
製造業萎縮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美國一些企業過分強調全球化和自身利潤,從而帶來的產業空心化。比如紡織業,以及室內飾品,特別是窗帘製作等等。這些行業的美國僱員在過去的十年里減少了44%以上。
你可能會奇怪為什麼窗帘製作被單拿出來,因為這在美國是很大的市場。中國人一般在房子上花錢多,但是在傢具和內飾上捨不得花錢。
而美國人在傢具上花的錢應該不少於購房款的10%,窗帘等內飾則在3%-5%左右,也就是說買一個200萬美元的房子,需要花20萬美元買傢具,10萬美元做窗帘等等。
在美國買二手房時,不用看這個家庭的照片,只要看傢具和窗帘,就知道住的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這些市場的規模其實並沒有縮小,但是就業人數少了快一半,因為工作崗位交給了中國人。
因此,資本家掙錢更多了,但是和老百姓、地區經濟無關。這一大類的製造業還有鋼鐵的製造,各種消費品的製造等等。
第二個原因是很多設備不再有市場了。首當其衝的是辦公設備,既包括印表機、傳真機,也包括文具、賀卡以及與之頗為關聯的印刷等等。它們的僱員縮減了42%以上。
這部分工作沒了,怪不到中國人的頭上,因為這是職場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結果,特別是雲端運算服務的興起,讓大家不再需要傳真機、複印機了,甚至不需要文具了。
我看到今天國內還有很多企業做差異化的文具,其實這個大方向的路會越走越窄。每年我收到的各種精緻的文具永遠也用不完,家裡也擺不下,最後都送給了慈善機構。
這類萎縮的行業還包括傳統電信設備的製造,因為大家都在用移動設備了。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技術進步,現在一個人能頂過去幾個人用, 這類萎縮掉的製造業是機械製造和精密製造,簡單地講就是機器比人做得更好。
2007年至2016年的就業資料,顯示有25種產業正迅速沒落,過去十年來流失的員工比率最高的將近90%,最低的也有42%。
第二類,各類銷售和租賃,萎縮45%-92%。
我們通常理解零售業萎縮是電商和在線服務所致,這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只是一個原因。
這一類的就業萎縮速度驚人。DVD等租賃業務萎縮了92%,這個好理解。但是圖書館工作人員也少了80%,你可能就想不到了,因為在有了IoT(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技術和電子標籤之後,現在check out是自動的。
至於百貨店在關門,這就不用說了,你已經看到了。
除了受到電商和在線服務衝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製造業本身不存在了,銷售也就不存在了,比如辦公用品不用了,文具店也就關門了。沒有了紙質媒體和雜誌,報刊亭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個原因則是自我服務程度的提升。
什麼是自我服務呢?比如說50年前美國的加油站需要由專人給予加油服務,這件事30年前在大部分州變成了自己刷卡加油。
20年前,收過橋費是人工的,今天絕大部分收費站要麼是在站口掃描EZ-Pass,要麼拍張車牌照片回頭補交錢,這就是自我服務。
在很多商場里,已經是自己掃描商品付錢,它不是自動服務,而是消費者自己參與,但是不需要員工了。
第三類,媒體、出版和相關產業,萎縮44%-60%。
印刷廠、紙質媒體、CD音樂、DVD電影這些都在消失。有趣的是,電子化的同類產品至今也沒有獲得當年的營業額。因此,這些行業不僅僅是就業人數在萎縮,即使成功轉型,整個市場規模也在萎縮。
這說明大家花在這些地方的時間在大幅度減少。這實際上是互聯網對它們帶來的根本性衝擊,也就是說,它們即使有了互聯網思維,主動轉型也是死路一條。
在這一大類中,萎縮的還包括專業的錄音、錄像和攝影。在過去,平民百姓沒有那些專業設備,也缺乏錄音錄像和攝影的專業技能,很多事情做不了。
今天,很多個人使用的音像器材和專業人士沒有差別,甚至更好。個人的錄音、錄像和攝影水平,和很多專業人士也沒有差異,因此很多機構不再僱用專業人士錄製拍攝。
比如今天美國各大學主要是由學生和志願者承擔這方面相應的工作,甚至一些跨國公司在發布新聞時,也不再請專業的音像團隊了。
第四類,各種中介,以及一些租賃服務,萎縮45%-55%。
這包括職業中介,也就是俗稱的獵頭,還有房地產中介、貸款中介、旅行社、二手車銷售等等。
在我們很多人眼裡,技術革命是讓製造業萎縮,服務業增加。對不起, 正在進行的智能革命是全方位的,那種過去靠信息不對稱獲得的飯碗,在帶寬不斷增加的今天,又將丟失掉。
此外,有兩類服務我也把它們歸併到這一類中,因為不想搞出太多的大類。
一個是為僱主和僱員服務的人,包括單位里的HR和秘書,單位外處理保險、退休金、福利等相應機構,這類人減少了48%。甚至一些公司里的財務工作都在外包(我自己的基金便是如此)。
另一個是某些租賃業務,比如低端婚紗和禮服的租賃店關掉了47%,因為大家都在網上買來自中國一次性的禮服。因此,很多時候, 共享並非是唯一的方向,在一些行業其實是反其道而行之,是以一次性的消費取代共享。
第五類,你可能想不到,居然是大家覺得金飯碗的金融服務,在它的一些細分領域,萎縮了43%-46%。
在金融業中,受到衝擊最大的是營業廳,這個你應該已經感受到了,因為很多交易可以在線進行,不用去營業廳了。
但接下來大家注意不到的是貸款業務,這裡面除了智能化使得貸款變得簡單了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老百姓對銀行貸款的意願在下降。這可能和上一次導致金融危機的房地產泡沫破碎有關,很多人欠了一屁股債之後,對貸款這件事心有餘悸。
美國在過去的十年里,經濟在擴張,但是貸款數量下降了36%,從業人員減少了46%。當然在中國至少目前不是這個狀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行業,可能生意說沒有就沒有了。
更讓你想不到的是過去金飯碗中的金飯碗,股票和證券交易員人數少了43%。原因很簡單,美國今天90%左右的交易都是機器完成的。
很多人問我機器人是否能炒股,這件事美國在30多年前就開始普及了,今天各個基金之間其實不是人在對決,而是他們背後的機器人在對決,你可以認為大的金融機構里都有自己的AlphaGo。
此外,還有很多政府部門的工作,主要是服務型的,也在丟失工作。
最後順便說一句,很多人一想到金融就覺得能掙大錢。金融行業確實能掙大錢,但不等於從業者能掙到大錢,這是兩回事。這就如同iPhone產品掙了大錢,製造iPhone的打工妹可沒有。
在上述這些行業中,並沒有一些人所擔心的會丟失工作的醫療行業,甚至沒有計程車行業,這說明實際情況和我們的想像和預測還是有差距的。 當然,當市場和理論不一致時,市場永遠是正確的。
另外,從這些數據中我們能看到兩點。
首先,一個行業走下坡路的速度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快。
第二,不要認為智能時代凡是和服務掛鉤的職業就安全。 因此危機感和居安思危總是必要的
REF: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也包括MarketWatch、《華爾街日報》、財經新聞網站等等媒體
???到
吳軍來信
ID :中國流(公號)
推薦閱讀:
※職場新人必讀:為什麼老員工不會來教我?
※第一份工作:做什麼不重要,做好才重要
※什麼樣的工作狀態叫做為了工作竭盡全力?
※幾種找到自己天賦的小竅門
※職場焦慮:你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