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腎虛怎麼辦?

「大夫,我腎虛怎麼辦?」

「你這舌苔苔白根厚膩,分明是有痰濕,哪是腎虛,可不能補呀,再補,舌苦就薄不了了。」

「大夫,我這是不是腎虛?」中國人最關心的虛不是心虛而是腎虛。

「你這不是腎的事,是脾的事——」

患者一搶話,「對對對,大夫我從小就脾虛」。

「這是脾胃不和,是不和,不是虛。」

「大夫,我腎虛怎麼辦?」

「你這麼小就虛了,等你老了怎麼辦?其實你都還沒發育完全,《黃帝內經》上講男子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四八多少歲?」

患者還真有一愣沒答出來的,我就補充三十二歲。

「那你多少歲?」

「二十七歲。」

「這不還有幾年嘛。」

結果患者還沒回過神來……

「大夫,我這是不是虛呀?」

「誰說你虛呀?」

「網上說的」,現在的人也聰明,沒事撩兩下度娘,百度上五花八門的,一看這腎虛符合我,脾虛也有點,肺虛似乎也是哎,越看越虛。

「那你還來找我看病」,老師還在把著脈,指著她伸出的手說,「你可不虛,你看你這膀子,豐滿,皮膚還有彈性,虛了能這樣嗎」。

「大夫,我能吃阿膠嗎?」

「你不虛你補它幹啥?!」

「大夫,我這方子能加點枸杞嗎?」

「你是大夫還是我是大夫?」

「大夫……」

我每周六上午在學校的附屬醫院跟診,老師是我的帶教老師,他一上午大概能看三十人,其中會有五人以上關心他們「虛」的問題,當然,這五人以上基本上是新病人,因為老病人老師都和他們解釋過了。

我經常去我們學校旁邊的一所大學自習,打水時,時常在藥房偷葯吃的我忍不住瞟一眼他們倒在飲水機槽板上的東西,做一下中藥鑒定,對比我們中醫藥大學,除了我們學校的花樣多點,剩下的都差不多。最多的當然是茶葉、茶包,檸檬之類的也少不了,然後便是紅棗、枸杞、桂圓、山楂、當歸、黃芪……看來人蔘比較貴,大家都是學生,捨不得買,不過血氣方剛的,喝了大概得流鼻血。只是我要吐槽一句,枸杞這些,你們泡完水就把「屍體」扔了,那都是可以吃的,多浪費呀!

男生宿舍的總會有人買六味地黃丸,有次我一臉正經地和他們說,「資料上說這些補藥吃多了會促進性早熟哎」,同學一臉疑惑地回我,「我們還沒熟嗎」……

在群里和人聊天,一聽說我是中醫藥大學的,就會有人碼出「腎虛怎麼辦」,底下「對對對」「同問」,然後+1,+2……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情形相似,只是多出了雙手,先讓我把脈。

每次他們說自己虛時,我在一旁總想,你們對得起主席嗎?到2020年我們要全面決勝小康社會,你們還這虛那虛的,這怎麼行?!

社會主義好,我一個農村娃來城裡上大學後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刷新了我腦海里的疾病譜,糖尿病、高血脂、中風偏癱……而且還有一點特怪,我們中醫藥大學的針灸是全國第一,所以中風偏癱的患者來做針灸康復的很多,可是我遇到的患者竟都是男的……大一時我就想呀,這些病我以前咋都沒見過呢,後來才反應過來,這不都是傳說中的「富貴病」么,老家的人該吃吃,該睡睡,睡醒了趕緊下地幹活,風吹日晒的,當然慣不出這些病。

可是,我也沒見誰家還備著阿膠枸杞的,鄉下的生活比城裡清寡,按理我們更應該補補。金元四大醫家之一李東垣生活在饑荒戰亂的年代,所以有著名的補中益氣湯,開創了「補土派」。現在大傢伙吃得那麼好,也補起來了,我們難不成倒退回五年動亂三年饑荒了?

無怪乎,古人有句,倉稟實而知禮節,又有,飽暖思淫慾,吃飽了人的心思就會活絡起來,尋思著干點事了。幹啥呢?一瞅自己,哎呀,還是自己的命重要,補補吧。

……這,什麼邏輯呀!

沒辦法,這邏輯早養成了。這盛世,咱派不出徐福,古書上寫的那些「久服廷年輕身」的葯總可以買吧,於是,人蔘成了國際名媛,靈芝更是女神,連平民化的紅棗都成女性知音,魯迅先生或許得起來講講他家那兩棵棗樹。

中國人喜補不喜泄,一年四季皆有進補的習慣,冬令尤甚。補藥那都是明星葯,而泄葯呢,巴豆那是江湖上還流傳著它的傳說,而鼎鼎有名的「將軍」大黃卻過得比較凄涼了,剩下的名不見經傳。送禮大抵沒有不挑補品而挑泄葯送人的,平時醫生的方子上寫上諸參,病人心裡多是歡喜,你不給他開,他還嫌你看不起人;若是擱上大黃之類,則會問醫生這個葯能不能減點。平時口頭上亦會說「補品」「泄葯」,喜歡的歸到食品上,不喜歡的歸到藥物上,我們多是喜歡天天有人喊你吃飯,而不喜歡天天有人喊你吃藥的吧?

中醫一直有句話,害人的人蔘,救命的大黃。正氣不虛的人拿人蔘補補,無異於火上澆油,補多了反而要命,現代醫學還整出了個「人蔘濫用綜合征」;而邪氣實的病人用了大黃則能釜底抽薪。所以我常和同學開玩笑說,你恨誰就送誰一堆補藥,讓他沒事就吃,看能不能補死他。有次老師都和患者解釋過了,患者還想補,老師就說:「要不,來幾斤人蔘試試?」我們一群學生就笑場了。

老師調經也調得很好,經常要開三七這個葯以活血、止血,三七比較貴,他便讓病人來月經時再用,省點錢。患者諮詢各種補藥時,老師會說,補藥多貴呀,我還想給你們省點錢,你們竟老想著吃。老師是當年恢復高考後第一屆研究生,師從任應秋先生,研究方向便是《內經》,經常和病人說《內經》里的原文,最常說的便是,「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讓病人當成座右銘,「好好吃飯比什麼補藥都強,你們這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病人再多、再忙,他也會在處方箋上畫個示意圖並解釋,「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食物吃進去,牌胃不和,運轉不開,食物中的精微物質就會化生濕濁,我給你健脾和胃,這些物質走第二條道,自然就生氣生血了」,又強調一遍,「所以你並不虛,不要吃紅棗枸杞之類的呀」。

真正虛的人很少,你只是被不良的生活方式攪亂了,沒有好好睡覺,沒有好好吃飯,或者飲食攝入不均衡。我們的身體就像河道分布的水田,水流進來,水利系統沒有好好運轉開來,有的地方乾旱了,你會認為沒有水流,但你卻沒發現有的地方已經泛濫了。

現在各種保健品流行,我見得最多的就是補鈣的,而且有很多人會錯誤地認為吃骨頭湯補鈣。首先,骨頭湯比鈣片貴,其次,骨頭湯根本就不補鈣,湯里基本上都是油脂,鈣的含量基本忽略。其實,什麼都不必補,正常飲食就行,不要糾結某一種營養素或微量元素。吃肉吃菜吃碳水化合物多喝水,缺XX本身對於健康人來說就是偽命題,沒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應激性急症,內分泌系統相關疾病,都不缺,不信去驗個血什麼的看看。

中國的經濟發展得太快了,生活水平是提高了,文化意識卻還沒追得上來,所以很多時候給人感覺這個社會的人們太浮躁了,私下覺著盲目進補也與這脫不了干係,以前大家都窮,飯都吃不飽誰會去惦記補的事,現在有錢了購買力上來了很多東西就算不需要也會買來存著,填補一下精神的空虛。

經常給人科普中藥,會關注一下藥膳,這幾年葯膳學興盛起來了,很多飯店的單子上會有幾道葯膳,其中多是補益作用的,每次看到的時候都會想,這些補藥其實也是一種奢侈品,奢侈品更多的是滿足人們的慾望,而我們是醫生,補藥也是葯,葯便是拿來治病救人的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這是我們治病的原則,所以下次在你問大夫虛了怎麼辦時,先思考一下你真的虛了嗎?補藥只能補身體,你虛的是身體嗎?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末雨末雪

大夫,我腎虛怎麼辦??

mp.weixin.qq.com


推薦閱讀:

有關中醫的解釋與胡解釋
最近的心血,辯證玉函腦圖
中醫科普 | 氣血與育齡女性
歷史上真有華佗嗎?——《「神醫」華佗的手術神話》
肝臟好不好除了看手指判斷還可以看什麼?

TAG:中醫 | 中醫養生 | 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