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過婦女節?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出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我們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NO.450-捍衛女人的權利
作者:小米桶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白鷗
3月8號是國際婦女節是一個為了紀念女性運動而設立的節日。這個節日雖起源於歐美國家,但保留下來的大多都是受社會主義影響深遠的國家,如中國、古巴、越南和俄羅斯等國。
中國、俄羅斯等國的女性們,在這一天可以獲得難得的休假,這真的可以算是社會主義國家先進的體現之一。政府以及各個機關單位也都用讚美女性的演講、表演節目、發放小禮物等各類形式,來向各位辛勞的「半邊天」族群送上慰問。
巾幗建功
商家也紛紛捧出「女神祭」,以女性商品打折,送禮一類的促銷活動,意圖用消費讓女性享受到更多幸福感。
女神節買什麼!
但是,請問有誰在演講與歌舞中能得到真正的滿足?人們想要營造出來的尊重女性的氛圍,從女性覺醒到如今的一百年間又是否已達到目標?如果三八婦女節這一天女性依然要通過這些彷彿是「再多一個情人節」的形式中尋找認同,那就說明女性的所謂解放其實還遠沒有徹底。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來看看婦女節的歷史。
以共產主義之名
婦女節誕生於1857年的美國,那年的3月8日,紐約的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在接下來的很多年中,3月8號當天舉行女性勞工遊行逐漸成為傳統,並且遊行規模越來越大。
1908年3月8日,一萬五千名女性勞工走上紐約的街頭,反對男女不對等薪資、反對超長工時、以及要求給予女性選舉權。正是這一次罷工打出了「麵包與玫瑰( We want bread and roses too)「的口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成為女性覺醒,追求生活品質和自我價值的指導精神。
為了我們的勞動權益而抗爭
從此開始,一個主張社會主義女權運動的美國共產主義政黨——社會黨(Socialist party)就提出建立一個除母親節和情人節以外,為所有女性的紀念日。1909年2月底,他們就慶祝了第一個婦女節。
呼應政黨女權運動的,是上世紀初的美國社會活躍著的一批以爭取女性權益為目的的左翼活動人士,例如加入美國共產黨的伊麗莎白·佛林(Elizabeth Flynn)、美籍瑞典歌手喬·希爾(Joe Hill)等人。然而這些左翼人士們在當時不是牢底坐穿,就是被判死刑,社會意識形態的右傾極為嚴重。
罷工演講中的伊麗莎白·佛林
喬·希爾的葬禮
(被誣謀殺罪並被處死刑)
從鬥爭的角度來看,資本主義與父權主義、階級壓迫與性別壓迫,都是從共產主義誕生之初就有的兩個明暗對手,從來都沒有分開過。這就不難理解,近代國際上為何堅守女權運動的皆為共產黨活動家。
歐洲的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ourg)克拉拉·特察金(Clara Zetkin)這兩位女權運動家,更是直接參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編撰與發展,國際地位與列寧齊名。
大名鼎鼎的羅莎·盧森堡(右)
與卡爾·李卜克內西(左)
婦女節作為一個政治意味明確的紀念日,早期一直沒有統一的日期,全憑各國共產主義政黨以重要罷工或者重大事件的紀念日為標準。將婦女節放在3月8日,是在1922年莫斯科舉行的第二次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上。此後,蘇聯以及其他奉行共產主義的國家都將這一傳統保留下來。
蘇聯郵票慶祝國際婦女節
(真的是全球五大區域女性全部到齊)
俄國婦女的抗議與罷工
對沙俄羅曼諾夫王朝的崩潰起到了重要作用
蘇聯政府自然不敢輕視女人的力量
沒有女人的一天
在歐美國家,雖然女性依然仗義敢言,也不曾放棄鬥爭,不過在冷戰對立的陰雲籠罩之下,這個共產主義色彩鮮明的紀念日還是成為禁忌的話題。
然而女權與左翼之間從來就是不可分割的,沒有共產黨,也自有其他左翼政黨和勞工聯盟來繼續挺進。他們陸續為女性爭取到投票權、離婚、避孕、墮胎這些權利。
然而從去年開始,被遺忘了近一百年的三八婦女節重新進入美國社會,原因正是新一屆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時期就被連環踢爆各種醜化女性的特朗普、不論是在俄國的「招妓門」、還是「有錢就任由他摸」的錄音檔,特朗普以往種種行為和言論,毫無掩飾對女性的歧視,引發女性群眾對他集體反感。
於是在2017年的3月8日,有女權組織便各處串聯,發起了「沒有女人的一天(Day without a woman」)運動。號召全美、甚至全球女性在這一天、身著象徵革命與犧牲的紅衣,離開工作和家庭、不在商場或者互聯網上做任何消費,以「集體缺席」的姿態,凸顯女性的重要性。
「沒有女人的一天」運動
(Day without a woman」)
整個活動保守估計有兩百萬人參加,經由互聯網等傳播媒介迅速傳播後,不僅僅是美國國內、而是在全世界都掀起波瀾。身著紅衣的女子們聚集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英國等國主要城市的街頭吶喊。與此同時,這些城市的許多商家、學校、乃至政府機構都被迫暫時關閉,理由是因為女性員工「消失」一天,導致人手不足而無法正常營運。
這場由特朗普引發的戰火,事後的我們也許很難體會那天的抗議聲浪是如何的聲勢浩大。但是在大家熟知的世界金融中心-曼哈頓華爾街上,有一個弱小卻堅定的雕像可以讓世人回味,這個雕像被稱為「無畏女孩(Fearless Girl)」。
無畏女孩是在去年3月7日-國際婦女節的前一天,安放在華爾街上。女孩身高130公分,綁著馬尾,雙手叉腰,下巴倔強的昂著。而女孩怒目相對的,就是那隻舉世聞名的華爾街銅牛。
這個場景真是很絕妙,碩大的銅牛-不管它之前是代表了金融繁盛還是牛氣衝天,如今卻成了男力與權貴的代表。在一個小女孩的怒視下,公牛竟也顯示出猶豫和退讓的神色。
牛看上去真的有點慌亂
無畏女孩作為2017年三八婦女節快閃活動,已經比預計展出的時間延長了整整一年,並且已經獲准永遠保留在紐約。雖然不一定會繼續與銅牛對峙,不過她傳達出的精神早已紮根於世:「即使勢單力薄,也要堅守到底,哪怕是面對一隻比自己巨大幾百倍的公牛」。
2018年的三八婦女節,美國女性也一樣準備好了,一個名為「同舟共濟(Together we rise)」的集會活動正在醞釀,提出保障生育正義、提升女性勞工權益、女性種族歧視、以及批判精英女權這些主題,旨在為最底層的廣大女性發聲。
荊棘之路
中國慶祝三八婦女節,開始於1924年。這一年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初期,因此當時執政的國民黨也順應潮流,引入了共產主義的節日。
當年慶祝三八婦女節的陣仗可謂宏大,有宋氏姐妹、何香凝等各界女性革命人士數千人參與。呼籲革除陋習如多妻制、童養媳、娼妓、以及纏足等口號,激勵中國女性為謀求自身解放而鬥爭。
當年中國女性的戰鬥力,絕不落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1927年的三八婦女節,有一群女子走上武漢街頭,全裸為「束胸」這一陋習抗議,時稱「天乳運動」。原來在彼時的中國,除了纏足,還有一道枷鎖就是束胸,且不是想現代女性使用的文胸內衣,而是一件更窄更緊的束奶背心。女人要把胸部緊緊的裹起來,使外人看不出胸部,只因當時的社會有「以平胸為美」的思潮。
裹胸這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吃人禮教,在天乳運動下不到一年就被消滅的蕩然無存。自此,女性以天然曲線為美,當時的著裝風格連一百年後的今人都覺得開放大膽。
露點海報和做自由婚姻里的小妾一樣
是當時女性自我解放的標誌
但在今天看來卻頗有不雅
究竟是誰變保守了?
隨著中國共產黨執掌政權,女性權益確實有著更大的提高。中國人對三八婦女節的慶祝從未間斷過的,遠勝於西方國家。我國也是女性識字率和就業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女性參與政壇和商界成功者眾多,確實是數十年社會進步之體現。
當然,女性在中國的徹底平等還遠沒有達到。重男輕女、同工不同酬、生育政策缺失、家暴、封建陋俗等問題依然存在,中國的女權就還有需要努力的目標。
1951年中國北京舉辦的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
女權運動作為國際無產階級的一波浪花,曾是文人精英與進步先驅的共同追逐的理想。從恩格斯到列寧、從孫中山到毛澤東,無不以支持女性解放為己任,並將其發揚光大。可是現今社會,不少人反而視女權為「癌」。
激進的女權主義者,無法在男女兩性中尋找到中間點,只能強硬追求女性達到男性的標準。社會於是產生了「提升女權就是打壓、貶低男性」的觀感。女人們在職場搏殺證明自己的同時還要分擔生計、生兒育女和照顧家庭,肩膀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一百年前的女人們」期待像男人一樣生活「的做法已經開始變得僵硬而頑固,反而讓女性越來越看不清自己原本擁有的、也是無法取代的力量和價值。如今的女權,不能試圖徹底否定和推翻男性的價值觀;亦不是讓男人們順著捋毛,獻上玫瑰與禮物,心口不一地呼之為「女王」。女人價值的呈現,不以外物的觀念為變化,只因自己的閃光而存在。
社會對任何人都沒有歧視和不公,才是女權最偉大的胸懷,也才是婦女節這個節日形式背後最深處的價值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三八節:女王節到來,祝福在鋼鐵行業的女漢子、女王、女神幸福美滿
※談談《月華》的回族女性作者 | 婦女節專刊
※寫在3月8日婦女節,什麼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不是女神,也要走在成為女神的路上
※如果你想吃出粉底都蓋不住的好氣色... l 仙女日常身體保養指北
TAG:女權運動 | 婦女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