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ewell, My Nostalgia
「Life is Strange : Before the Storm」Bonus「Farewell」篇淺談(劇透注意)
事件、場景與關鍵詞
2018年3月6日,第一時間通完了新鮮出爐的「Farewell」篇。到此為止,「Life is Strange」整個故事已經全部講完了。
按時間先後順序,梳理一下主要事件,是這樣的:(遊戲里的)2003年,麥珂茜(Max)與歌露兒(Chloe)埋下時間膠囊;2008年,威廉(William)意外身亡,麥珂茜隨家遷往西雅圖;2010年,大衛(David)出現,歌露兒與瑞秋(Rachel)結識;2013年,瑞秋失蹤,麥珂茜重返阿卡迪亞灣(Acadia Bay)。
看下來,真是個充滿了離別的苦澀故事,噩耗總是這樣突然造訪,一次次打破了平靜的日常生活…… 不煽情了,還是討論討論「正篇」、「前傳」和「Farewell」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場景吧:
首先是「正篇」中,麥珂茜站在照片牆前的場景。隨著定時快門的觸發,這張畫面被定格,也成為故事的主線之一。與歌露兒告別,隨家遷往西雅圖的麥珂茜,與相機為伴,記錄下這5年來的日常。5年後,當麥珂茜重返阿卡迪亞灣,她的照片已經可以貼滿整個宿舍的牆壁。柔和的燈光下,麥珂茜靜靜地守望著她眼裡的世界。這是個「溫暖人心」的場景。
在「前傳」中,歌露兒與瑞秋躺在床上,望著由星空燈所點亮的天花板,沉浸在這隻屬於兩人的夜空里。我想,兩人何嘗不是現實中"兩顆孤獨的星星"呢?只有彼此能映照彼此,她們的生命因匯聚在一起而閃亮。這是個「充滿了想像力與創造力,在短暫中尋求永恆」的場景。
而對於「Farewell」篇,我會選擇下面這張:
「帶著這箱滿溢的思念,我悄悄地踏上了前往北方的單程旅途;多想能留在她身邊,可是,怎能想像,回憶已悄悄被綁帶固定在這輛不再回頭的車上,隨著時間逐漸褪去其色彩。」
9月,秋天剛至,樹葉已微黃。這是個「充滿了現實感,卻又難以讓人相信這是現實」的場景。
麥珂茜是如何變成"大叛徒"的
在「Farewell」篇的結尾(兩種結尾都瀏覽了一遍),聽著麥珂茜留給歌露兒的名為「Im sorry」的錄音留言,除了難受和心碎的感覺,我還感到了一種來自於現實的諷刺:如果此時回到「前傳」的序幕,查看2年後身在西雅圖的麥珂茜的簡訊,會發現,那個曾留言道「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的麥珂茜,似乎已經差不多忘記了歌露兒,忘記了這段由兩人拼湊出的童年時光。
那麼,為什麼麥珂茜會這樣呢?在這裡,我不想從邏輯層面來解讀(因為"換工作室"而導致劇本接不上什麼的,這種解釋太齣戲啦,NG),而排除"場外因素"的話,或許,麥珂茜確實是有過錯的,畢竟她拋棄了歌露兒,或者說,拋棄了家鄉 —— 就像麥珂茜在「Farewell」篇里的內心獨白那樣,因為3天後要隨父母搬到西雅圖,"以後,阿卡迪亞灣不再能稱作是我的家了"。
但是,我更想說的是,也許,現實從來就沒有那麼浪漫過。「Farewell」篇的主線,可以說是「回憶與現實」,而關鍵道具則是「時間膠囊(Time Capsule)」。時間不正是一種需要膠囊來治療的"病症"嗎?打開時間膠囊,兩人回憶起了曾經的"海盜歲月";而相對應地,在那之後,新奇與現代化的西雅圖生活,逐漸地覆蓋了麥珂茜的過往記憶,只是這回不再有時間膠囊來治療了。
因此,比起說"麥珂茜拋棄了歌露兒",倒不如說"這就是現實,而麥珂茜缺乏了一些直面現實的勇氣",這樣的心情,我是感同身受的。我認為,這種勇氣,沒有任何人能夠給予,天性使然。正因為是這樣的天性,「正篇」里的麥珂茜,在我看來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有吸引力。
不合時宜的吐槽
順帶一提,「電話錄音」在正篇里並沒有出現,這似乎仍然是個邏輯上的BUG(威廉是接了電話才離開家的,所以不可能沒看到錄音),但是現在討論邏輯不太合適,就不展開說了。
最後更新於 2018.03
推薦閱讀:
※你覺得《那年花開月正圓》中,誰最慘?
※《胭脂》是一部什麼樣的劇?
※5.世間百態知冷暖,人情千種息波瀾——#劇評#中國版《深夜食堂》
※你怎麼看待《我的前半生》中老金這個角色?
※《我的前半生》中唐晶賀涵訂婚,賀涵卻已移情子君,閨蜜與愛情,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