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岱臨高見聞錄26

「產那麼多鐵,幹什麼用?」對於這個問題,馮伯惠是這樣告訴張岱的:「張公子你問的這個問題,小人很久之前也曾問過首長,當時首長跟我說,『幹什麼?干挺大明啊』,我想首長的意思是這些鐵是供應軍需的,用於推翻『篡明』,光復大宋。」

「這麼多鐵,遠超軍需了吧?而且有這麼多鐵,也不見大宋天兵配備鎧甲,這又是為何?」

「鎧甲?小人記得有其他鐵廠打造過,為何沒有配備大宋天兵小的就不清楚了。除了軍需,這些鐵還有很多其他用處,例如打造大鐵船、大鐵牛(蒸汽拖拉機)、鐵路、鐵橋、鐵房子、鐵城牆(注1)……」 馮伯惠開始一項項細數自己在臨高見過的「大鐵器」。

「大鐵船不是軍中所用的嗎?」張岱奇道。

「這個?小的以前問過首長,出產這麼多鐵,可是為了多打造幾艘大鐵船?首長告訴我說打造鐵船還不急,對付鄭逆和『篡明』的水師還用不著鐵船。況且現在鐵產量也不夠,等到鐵產量夠了,別說大宋水師的船,就算是大宋的商船也會用鐵打造。」

「日產二十多萬斤鐵大宋的首長們還說不夠用?既然現在不造鐵船,那那麼多鐵都用到哪去了?鐵橋、鐵房子、鐵城牆又是咋回事?我好像沒在臨高見著這些奇景。」

「別的鐵廠小的不清楚,只知道這個鐵廠現在產得最多的鐵器是鐵軌,首長說是鋪鐵路用的,建成後可日行千里,還說這鐵廠現在的日出鐵量還不夠鋪一里鐵路的,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實現十萬里鐵路的盛況。還有一些小人也看不明白的大鐵件,首長說是造鐵橋用的,看畫冊,那鐵橋的樣子還蠻怪的,回頭小的給你找出畫冊讓張公子您開開眼。至於鐵房子、鐵城牆,都在東門市以西的百仞城那裡,首長們也大多住在那裡。」

聽到這裡,張岱算是明白了幾分。鐵路的耗鐵量之大張岱是見過的,當時就覺得這鐵路造的太過勞民傷財,簡直堪比西晉朝的石崇鬥富。就算這澳洲人產鐵多,又是為運兵、運糧而用,也太過奢侈浪費了。以中國之貿遷驛傳,哪裡需要這樣奢侈的鐵路啊,把官道、運河修修好也夠用了。而且居然還想著要建「十萬里鐵路」,這簡直比修萬里長城的秦始皇和開鑿五千餘里大運河(注2)的隋煬帝還要喪心病狂。長此以往,小民必然困苦無告,迫於倒懸。這澳宋就算真的暫時奪取了天下,怕是也要像秦、隋一樣二世而亡啊。如果自己見到澳宋的朝中大佬,自己必須為天下黎民百姓的福祉勸上一勸,切不可如此濫用民力。

張岱現在對鐵路的觀感,實際上就是舊時空19世紀60年代中期洋務派對鐵路和電報的態度。例如,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湘軍宿將、後期洋務運動的主導者、時任江西巡撫的劉坤一認為「以中國之貿遷驛傳,根本不需要鐵路和電線」。曾國藩此時認為架電線、修鐵路都將使「小民困苦無告,迫於倒懸」,結果都是「以豪強而奪貧民之利」。當時洋務派里只有李鴻章一人很早就認識到鐵路和電報的巨大前景,積極推動電報和鐵路的建設,卻飽受各方的攻擊。

簡而言之,他們認為以當時中國的交通、物流、通訊等方面的需求,不需要鐵路和電報,以當時中國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建設鐵路和電報對平民不利,對維護社會秩序的安定不利。實事求是的說,以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緩慢生活節奏與落後生產力,參考後來西方列強在中國鐵路建設過程中對平民的傷害,以及四川保路運動的黑幕,這種想法並非完全沒道理。

問題是如果當時的中國不願意下狠心吃一時的苦搞工業化,將會在更久的時間內吃更多的苦。這裡可以套用《1855美國大亨》里作者借主人公的口所作的論述:「因為糧食短缺,你們最多一次性的餓死幾百萬人。但是如果不能儘快建立起工業,你們要面對的就是滅亡,至於俄國,也就要重新回到每年可持續的餓死數十萬人的老路上去。誰家的工業化都是要死人的……」

19世紀70年代起,發生了俄國侵略新疆、日本侵略台灣等一系列「邊疆危機」。在險惡的現實面前,洋務派改變了對鐵路和電報的態度,轉而積極推動中國鐵路和電報的建設,並且在政治方面逐漸壓倒了依然堅持抵制的頑固派。

不可否認,當年儒家士大夫的科技眼光有很多局限性,但真正眼光遠大的人又有多少?不知有多少現代人需要的技術與產品早年曾經被認為「沒有前途」。一直到今天,類似清末儒家「奇技淫巧」的邏輯,依然在中國大為流行。從公路應該修多寬,到高鐵該不該建,再到中國宇航事業的發展,我們都能從反對派的聲音里找出類似「奇技淫巧」的邏輯。例如公路修太寬是「勞民傷財」,高鐵是「運椅子專列」,神州號是個「大炮仗」。結果就是,原先因為擔心「勞民傷財」而沒有修太寬的公路發生了大堵車,高鐵一票難求,而中國宇航事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的產業升級。

「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讓列車脫軌,不要讓橋樑坍塌,不要讓道路成為陷阱,不要讓房屋成為廢墟。慢點走,讓每一個生命都享有自由和尊嚴,每一個人都不會被時代遺忘。」這段話實際上就是現代版「奇技淫巧」的邏輯,而且結合了號稱「清流」的「頑固派」和見識有限的早期「洋務派」兩方面的邏輯思維。

正當張岱陷入沉思之際,馮伯惠的問候打斷了張岱的思緒:「張公子,想啥呢?走了這麼久,您老也該有點累了,不如隨我去辦公室小歇一下。」

「哦」張岱隨口答應,跟著馮伯惠走了幾分鐘,步入一間辦公室。

張岱坐下後,辦公室女文員按照馮伯惠的吩咐給張岱倒了一杯鹽汽水。張岱看著裡面不斷冒起的氣泡,疑惑著喝了一口後,感到說不出的舒暢,正想問馮伯惠這種「甜水」叫什麼時,卻見馮伯惠遞上一本畫冊。張岱翻開一看,畫冊上是各種鋼鐵建築的效果圖。這其實是鋼鐵廠的「政治教材」兼「廣告宣傳冊」,目的一是向鋼鐵工人灌輸「自豪感」,讓他們了解自己正在從事何等偉大的事業;二是告訴元老院的各種商業夥伴,元老院的經濟實力與科技實力有多強大;三是如果有土豪看中了某項建築設計,向元老院的鐵廠下訂單,那是再好也沒有了。所以,馮伯惠見張岱對鐵橋、鐵房子、鐵城牆之類的有興趣,就興沖沖拿了一本給張岱看,隨即按照當初培訓時教的向張岱滔滔不絕的介紹起這類建築。

張岱頓時也是大感興趣,這澳洲人真是把鐵器玩出花來了。原本他以為,所謂的「鐵橋」,應該是用鐵樁代替木樁或石塊,造出橋墩;用鐵板代替木板、石板,鋪設橋面,或者是類似雲貴川等省的鐵索橋(注3)。結果理應用最「牢靠」材料的橋墩和橋面是用「人造石」(水泥)所制,而可有可無的橋欄卻用上了鐵杆。最怪的是,在橋的上方還用粗大的鐵條圍成廊橋狀,卻又不能遮風擋雨,這造型太「奇技淫巧」了吧?(注4)「用那麼多好鐵搞個不能遮風擋雨的廊橋狀鐵框架,有啥用?」對於張岱提的這個問題,馮伯惠一時語塞,只得說自己也不太清楚,回頭他會請教首長,再給張公子一個答覆。

隨後的「鐵房子」介紹,張岱就容易理解多了,不就是用鐵樁、鐵板代替木樁、木板做房子嘛。雖然用鐵做房子太過「驕奢淫逸」,但好歹比那「鐵廊橋」實用多了。

關於「鐵城牆」,這本畫冊里就沒有了,馮伯惠說張岱得自己去百仞城那邊看。其實這就是當年穿越者剛登陸時用現代集裝箱臨時搭建的軍事工事,在現代根本算不上「建築」,編這本畫冊的穿越者也就沒想到將其編入畫冊,卻不知在土著眼裡這是臨高最震撼人心的「奇景」之一。

雖然沒有「鐵城牆」,但類似用途的鐵門、「鐵圍欄」畫冊里倒是有很多,此外還有「鐵窗」,這些也是目前這家鐵廠能夠賣得出去的主要「民用商品」。實際上,當初編畫冊的三個目的,只有第三個目標實現了一部分。

「政治教材」的目標基本失效,不管是鋼鐵廠的歸化民職工還是來鋼鐵廠參觀的政協委員與各路商業夥伴,都沒覺得各種奇奇怪怪的鋼鐵建築物有何「偉大」之處,跟他們又有什麼關係,完全是當「西洋鏡」看。就好像古代天啟皇帝的木工手藝,無人喝彩,大家只覺得這個皇帝「貪玩、不理朝政」;現代很多人則更加傾心於「自由、民主、人權」的「偉大」與「田園牧歌」的小清新,詛咒著各種工業污染與城市化建設。

相對而言,穿越者不想繼續住下去的金屬板房以及鐵制的門窗、圍欄,倒是在他們的理解之內。前者成了澳宋元老「家財萬貫」或「驕奢淫逸」的體現,他們覺得「鐵房子」雖然很「氣派」,但很不實用,用鐵做房子完全沒必要。後者在他們眼裡則成了性價比很高的商品,鐵門、鐵窗、鐵圍欄絕對比木門、木窗、土牆的防盜能力強得多,價錢適中買得起,值得買點回去裝點門面,既氣派又實用。

這本畫冊中的鐵門,張岱去白斯文家時就見識過並摸過了。開始的時候張岱還以為白斯文家的黑色大門是木製的,聽到開門時的金屬聲,再撫摸一番後才恍然這是鐵門。當時他還感慨臨高的生意果然好賺,白斯文家居然都用上鐵門了。現在看過畫冊上的介紹,張岱才發覺這鐵門的售價居然比自己原本預測的便宜多了,就也起了訂購的念頭,就是這鐵門的運輸似乎很麻煩。

「如果某買了這鐵門,你們能負責送貨嗎?」張岱試探著問道。

「沒問題,臨高縣境內免費送貨上門。」 馮伯惠眼見又能做成一筆生意了,頓時高興得有些合不攏嘴,自己這下又有好幾個銀元的提成進賬了。

「能送到浙江山陰縣我府上嗎?」 張岱又問。

「這……,張公子你府上可夠遠的,這我得請示下首長,可能得收點運費。」 馮伯惠為難得回答道。

注1:關於鐵城牆,詳見《臨高啟明》實體書版,就是由現代集裝箱拼成的百仞城圍牆。

注2:隋代大運河總長度2700多公里,合5400多里。

注3:東漢時中國已有鐵索橋,明清是中國古代鐵索橋建造的鼎盛時期注4:橋的具體形象,請大家參閱外白渡橋

推薦閱讀:

澳宋外傳——關於飛艇的故事的梗概(10)
石翁傳(十六)起名
澳宋外傳——關於飛艇的故事的梗概(5)
元青團員之歌
背景故事@南海咖啡店

TAG:臨高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