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成長
我今年36歲, 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一個6周歲, 一個4周歲, 都是男孩, 目前的工作是互聯網金融、人工智慧、區塊鏈研發主管。 過年在家,看著兩個孩子自己玩,思緒回到了自己的成長過程。
本文寫給教育焦慮的中國家長
--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 就算每個關鍵點都踏錯, 也要倔強的成長 。
本文的名字起的是《倔強的成長》, 寫的是我自己, 從小學成績下滑, 到初中的中考失利, 到高考的迷茫, 最後分數不夠進生物專業而進了計算機專業,到考研失利, 到畢業後一次又一次的創業艱辛、失敗, 聚散離合。 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但是能倔強成長, 成家立業, 陪兩個孩子成長, 這是人生這場馬拉松的幸福時光。
我1982年出生在上海,南匯縣,惠南鎮。 從小帶我的外婆是文盲, 父親小學沒讀完,母親雖然號稱是高中生, 但是拼音好像不太會。 總而言之, 我有記憶的認識的第一個字是「回」, 應該是大我很多的表哥教我的。 我幼兒園應該是晚上一年的, 上幼兒園之前應該從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早教。
很難說我的成長過程中, 天賦佔了多大的比例, 但至少到高中,上大學之前所接觸的教材, 學習,甚至是完全自學,都不覺得有難度。八九十年代的教材,都是簡單的。
我所在的幼兒園,叫實驗幼兒園, 我估計是因為會做一些創新的教育嘗試吧。 我清楚的記得, 我幼兒園裡會加減法,會拼音, 然後一年級教漢字, 兩年級就教英語了, 而且我1到3年級的成績都算不錯,班裡前3-5名。
整個小學, 除了還算比較喜歡到圖書館借書看之外, 學習方面額外的努力是零。 我不知道其他孩子是怎麼渡過整個小學的, 但是我, 除了上課時候坐在教室, 做做白日夢,基本完成回家作業之外, 額外的努力,比如外面上課啊, 或者自己看看其他教輔書啊,做題啊, 其他所有和學習相關的努力, 是零。 甚至從來不在考試前複習, 甚至直到小學畢業考試, 我才聽說複習這個詞, 然後在小學畢業考試之前複習了10分鐘, 然後又和同學去玩了,我對這件事的印象特別深。從小學4年級開始, 我的學習成績就原來越退步了, 基本會到10-15名。 然後我小學時候最喜歡看的一本書的名字是《如何培養高智商兒童》, 類似這樣名字的一本書。
那麼問題來了, 小學時期, 我的父母在忙什麼? 打麻將。
下班打麻將,周末打麻將, 過年過節打麻將。 而我,與此同時, 就是和同學、鄰居朋友們到處玩 ,各種各樣的玩法, 甚至各種無法無天。 經常在周日出去遊盪,惹是生非,罄竹難書。放火燒光棕櫚樹的毛, 都算是相對小的事情。 掉進河裡差點淹死; 觸電220v; 差點觸高壓電;拿樹枝打架,眼眶周圍被戳,差一點瞎。 周末去溜進各個學校,掃蕩搞破壞; 溜進縣政府偷水果吃; 聚眾欺負低年級同學; 在學校里,也是不停的惹禍。說不盡惹了多少禍。 有一次, 放鞭炮燒了人家曬在外面的被子, 被狗狂追。 最後居然還是逃跑成功了。
回到本文的主題, 倔強的成長: 整個小學 , 就是在整整6年的惹是生非中渡過,除了長個子, 腦子方面的成長非常有限。 和倔強兩個字的關係, 可以描述為: 父母怎麼打,都還是倔強的繼續惹事。
小學畢業後, 按地段分配到聽潮中學,成績普通,家庭普通 ,開始了我的初中生活。
初一初二的時候, 有些方面比小學還不如, 小學時候是不抄作業的, 初中時候開始大範圍抄作業。但是, 開始在上課之外做其他教輔的題了。 另外由於小學時期有看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的愛好, 初中開始對物理比較感興趣, 後面參加過縣裡的數理化競賽, 物理三等獎, 數學和化學不行。 英語方面, 班裡有個同學英語成績很好, 有次去他家玩, 問他借了一本原版書, 應該是一本散文集, 後來沒還他, 從這開始對英語學習感興趣。
因為成績一般,家庭條件一般, 因此被班主任嘲諷, 引發了我希望靠自己的學習成績獲得尊重的倔強,大約在初二的時候, 正式的, 決定開始好好學習。
數學、物理、英語,甚至語文作文, 成績都開始穩步提升。 那一年中考, 南匯縣中學取消了直升考試, 本來直升考試我相對比較有優勢, 平常競賽題做的多一些。 後來中考的時候, 因為語文考試時候用的鋼筆不好,寫字化開,作文分數應該很低吧, 語文考的很差,導致雖然其他科目都比較好,英語滿分,數學扣4分(其中兩分還是自己腦殘把2.50,改成2.5, 有效數字不對), 物理、政治、化學總共扣2分。 最終離南匯縣中學的公辦線2分, 進了民辦班。
對於中考的失利,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 也沒法說是好事, 但是最終, 我還是倔強的, 讓自己繼續成長。
高中生活, 按部就班, 南匯縣中學這屆的公辦9個班, 民辦4個班。 高一的最後大考, 4個民辦班裡, 我九門總分第一(語數英、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歷史),三門總分第一。全校範圍沒有排總名次,大致是全校20左右的名次。 高一高二, 基本保持著比較好的學習力量。 但是從高三開始,一方面班級內部沒有競爭壓力, 每次都是第一, 也沒什麼可以相互學習的同學, 一方面對於高三不停地複習也很厭倦; 雖然每次模擬考的分數都還可以, 交大復旦的分數線都是有機會上的, 但是在選專業還是選學校的抉擇中, 迷茫, 最後選了上海大學的計算機專業。
高三階段的迷茫中, 因為自己古文一般, 就抄了一遍《古文詞典》 ,口袋書,比較小,但是手抄一遍用掉了幾十本軟抄本(0.5厘米厚的那種)。 因為覺得英語片語比較有用, 手抄了一遍《英語片語詞典》, 也是用掉幾十本軟抄本。 其他重點高中的學生們,在高三階段奮力的拼搏的時候, 我在干這些迷茫的事情。 雖然也有一些競賽的成績,但基本上也沒什麼用: 縣物理實驗競賽一等獎,上海市科技英語競賽代表縣裡參加市裡的決賽,打醬油。 評到了校三好學生, 也沒什麼用,都是沒加分的。
高中還喜歡研究全腦學習法, 最終可能有些效果吧, 但肯定是很微小的效果。 我那時研究的《全腦學習法》主要是關於速讀的, 速讀肯定是有用的, 鍛煉大腦, 同時也提高閱讀速度。 另外, 高中時候我是背英語詞典的, 1000頁的英漢-漢英詞典, 口袋書,背過一遍 , 現在回過頭看, 並不推薦, 有比這個本辦法好得多的學習方法。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 一路過來, 家庭條件普通, 學習氛圍一般, 中考失利, 高考迷茫 。 初中階段, 倔強的從一個普通學生成為一個優等生;高中階段, 高一高二還算正常, 高三階段學習狀態一天不如一天, 陷入迷茫, 整個高三階段處於低效退步階段。 那時候最羨慕的是韓寒,可以不用高考。
總之,最後的高考,, 最後考分是478, 一本線之上30分。這屆上海大學計算機專業, 總共招生300多人,外地考生的分數都很高。 上海考生里也有比較高的, 超過復旦交大分數線的。 和我一樣, 大致也是被5000元獎學金吸引的。 回過頭看, 也是一樣的, 如果錄取到交大, 很可能是鍋爐、運輸、化學這種專業,這還是引出了著名的討論: 選學校還是選專業。
另外, 深深影響到我高中心態和高考選擇的, 是南匯中學上一屆的最優秀的學長, 考到了北大,但是是考古系, 想必也是深深失落的, 全南匯縣最優秀的學生, 只能去地里挖泥巴。
總之, 最後進了上海大學計算機系, 本來第一志願填的是生物, 然後分數不夠,取的第二志願, 很幸運。
本科4年, 除了幾門真正理科的課, 高數、物理、編程, 其他課程的成績非常普通。還有就是四六級的分數考的高,整個系最高的之一。
最後考研, 報的復旦計算機, 考4門課, 數學分析,計算機綜合,英語, 政治。
數學分析沒學過,只看了書, 沒做過題。英語完全沒複習,沒做任何準備。政治看了一本輔導書。計算機綜合看了指定教材。最後在專業課、英語、政治分數都比較高, 數學分析只要及格就能過線的情況下,考了一個極低的、意外的分數。 數學分析主要是證明題推導, 當時感覺勉強都證出來了,想不到差的這麼遠, 考研失利, 開始工作。
2004年開始工作, 那時候上海互聯網公司很少,我一開始在一家小外企實習,然後在愛立信上海研發中心做通信方面的研發, 但是我最終還是選擇了互聯網方向, 商品搜索引擎http://smarter.com(後3.25億美元被收購), 移動搜索引擎 悠悠村(後6000萬美元被百度收購)。 離開悠悠村後經歷了幾段創業, 艱辛坎坷, 一事無成, 耗盡積蓄。
在創業那段時間裡,遇到了我現在的太太, 在我表哥的婚禮上, 她是伴娘,我是伴郎,最終走到一起,感謝她不嫌棄我那時一無所有。
大約2007年的時候, 我寫了一本書《搜索引擎零距離》, 寫完後來創業忙,沒繼續改稿子, 最終出版大約是2009年初。 寫書的機緣是, 之前在 http://smarter.com的領導被清華出版社的編輯約稿, 他自己沒時間寫, 介紹了我, 恰好我當時(2007年初)的時候,相對比較有空, 就接下了這個工作。 最後修改的書稿是非常厚了,十幾厘米厚的A4紙,單面。
因為這本書, 當時負責國家圖書館系統集成的中國電信的技術負責人,在網上找到我的信息, 邀請我去北京做項目, 並且介紹認識了當時剛從google離職的劉駿(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兼全球工程技術總監), 最後加入他成立的新公司「雲壤(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我記得我剛加入的時候公司才30多人, 後面擴張到200多。 那時的同事,葉順平(現在應該是出門問問的技術總監),詳細的寫過關於雲壤的故事,關於人民搜索, 鄧亞萍 。 蕩氣迴腸, 太多遺憾。 我2010年底到北京,最後2013年初找了新工作回上海。
畢業9年, 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艱辛和失敗, 本來,互聯網項目的成功是極小概率事件,即使如當年的雲壤, google精英雲集,資金充裕, 依然還是散夥了。
13年初回上海, 和朋友一起加入真旅網, 擔任首席架構師, 負責技術團隊的招聘,技術平台的研發, 公司前後拿到過數千萬美金的風險投資, 包括我離開很久之後宣稱獲得6億人民幣的融資。 在真旅網 , 由於每年數百億人民幣的營業額, 7x24的在線業務,整個過程是很辛苦的, 基本上每兩周一次上線到凌晨, 甚至是上線到早上8點失敗,回滾後第二天繼續上線。
真旅網依然還在,但是當時在職的100多, 接近200名研發工程師,一個不剩的全都不在職了。
對我來說,是又一次的不成功的創業, 但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依然要倔強的成長。
2015年4月份我加入挖財網, 那個時候, 我已經工作11年, 在互聯網技術開發領域鍛煉了1萬5千小時, 8年技術管理經驗。 積累了無數成功的技術經驗和失敗的創業經驗。
在挖財網工作至今, 帶領團隊研發了管理數百億理財資金的金融系統, 研發了功能強大的供應鏈金融系統, 有趣而創新的會話機器人系統,等等等等。歷任:金融首席架構師、技術總監。 挖財的老闆們、同事們都很棒,但是人生總有太多變化, 新的征程是負責挖財技術創新研究院, 做2018年最熱門的區塊鏈方向。
天賦是很多維度的, 特別是有些維度的天賦, 和應試教育是衝突的,比如我自己, 對考試的內容通常非常不感興趣, 而感興趣的知識, 要麼不在正常考試範圍內, 要麼競賽深度的內容因為環境和天賦不夠的原因, 學了也沒任何用處。
按應試教育來說 ,我的天賦很普通, 學習道路上,一路成長的環境和運氣, 一直都很普通,運氣方面可以說差。直到經過1萬小時的專業訓練之後, 才開始在專業能力方面顯著的超過大部分的同行。 同時由於互聯網行業, 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高度稀缺, 最終才獲得了一些事業上的成就。
這是我自己的故事, 在艱苦的環境中 ,依靠自己微小的天賦,選對行業, 堅持不懈的成長,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倔強的堅持, 最終成為主流熱門行業中的技術專家。
最後, 想和無數教育焦慮的中國家長說, 少一點焦慮, 多一些寬容, 無論孩子歷經多少失敗, 多少挫折,要選對行業, 只要夢想還在, 都不會太遲。
按照我們這代80後計算, 985/211學校的家長, 在上海發展的數以萬計, 而重點大學裡的熱門專業招生數還是很少的, 以上海的計算機(軟體工程)為例, 交大、復旦, 上海生源每年應該也就200多名額, 後面的 華東理工、華師、同濟、上海大學、東華, 上海生源名額加起來應該也不滿1000個名額。 數以萬計的名校畢業家長的孩子, 在國內能考進211學校最好的專業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不過還可以考國外的學校。
家長們啊, 不要因為自己曾經的遺憾或者競爭的焦慮而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人生從來不會缺少挫折與遺憾, 每個人的天賦不同, 無論如何, 最重要是對於學習的熱情與對於未來的希望。人生的馬拉松有很多很多的路線, 只要找到自己的路, 就能快樂的奔跑。
全文完。寫於2018年除夕夜
推薦閱讀:
※一粒灰藍色的老鼠屎
※如何看待2016年廣東分數線如此之低?
※我看到了一個個會教出熊孩子的家長們
※在美國打辯論體驗如何?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