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少讀讀文學?原因難道是現在是教科書時代?
7l半夜看到知乎文章這一篇這一類書,我建議你少讀為妙 - 新青年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747903,真的是夜半驚坐起。忍不住半夜三更的舉手反對回答。
作者分為兩大方面敘述了自己的觀點
一 實用性不強
1 不能改善生活質量
2 文學作者都大多窮酸3 讀書應該講究功利和實用
二 容易得矯情病
1 應該多讀確定知識為內容的書籍
非常殘忍的是,我百分之九十的反對作者的觀點。
首先從書籍的實用性來說起,在書籍前面加了個實用讓人有點消受不起,看了教科書十幾年的我對於教科書的實用性可以說非常的了解,但是充滿了實用性的教科書卻讓我們因為無趣,放棄了實用性,反而錯失了很多。把所有的生活都定義在實用上,這樣的生活過分的枯燥和人群。 但是從筆者的主頁上看來,作者對於離群還是充滿了渴望的。
至於改善生活質量,那麼就要重新定義質量這兩個字了,生活的質量就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精神質量,一類就是文章作者推崇的生活質量,這兩者分不清孰輕孰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作者看重了物質追求,輕薄了精神追求,然後把文學一棒子打了個半死,反而顯得異常無比的偏頗。而追求精神文明的人在歷史上沈復先生便可以做一個佐證。
容易得矯情病,讀文學的卻會讓人得矯情病,但是怎麼得的就有意思深究了,我也讀過《悲傷逆流成河》這類所謂的青春文學(允許噴),那倒是真矯情,既然我們說文學那麼好的壞的我們就都包含,也不讓人覺得過河拆橋,但是說白了,要不要學的矯情,在於讀書者的腦子,魯迅借著閏土告訴我們階級的存在和我們的劣根,我們卻笑那隻猹。那文學大家魯迅也會讓你矯情。黑暗的社會下,魯迅先生就是靠著文學的偽裝讓我們蘇醒的,這就是矯情?
總而言之
在一個公眾的環境下言論太過偏頗和個人化,就要注意言辭,一味的叫人少看文學,引來2k讀者的點贊,嘲諷極了,大眾的存在不可避免的擁有著盲目性,盲目的追隨不應該一個大眾盯著的網路寫手膨脹起來,總而言之,可以亂吃飯,亂說話還是要有依據的。
說了別人不好,過了過嘴癮,我對文學的觀點
首先說在前面,我看書真的不多,但是看過些,見解勉強也有些。
文學作品不一定是有用的,但是好的文學作品的實用性力量是很大的,就像上面我說的魯迅先生,他的文章的實用性可是救國於危難,然而他的作品的能量沒有局限於戰亂,而是至今都存在者,附魯迅先生在而已集前的題詞。
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
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淚揩了,血消了;屠伯們逍遙復逍遙,有鋼刀的,用軟刀的。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我於是只有」而已「而已!
如今的我們也有許多的不得已,也有我們的而已。文學的共鳴不是為了矯情,而是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處世,不是為了狗血,而是提供一個更高的台階,去看世界,不是給我們乾癟的知識條框,而是給我們思考的空間,即使我們處在一個吃慣了速食的時代,也請我們給文學它存在的尊嚴。
一個人叫你們少看文學,多看工具類書籍。你們都點贊,說說的好好啊。
那換言之,如果那個人叫你們放棄美食,去吃營養膏,你們又會怎麼做。
實用書籍重在實用,那麼文學,是給你一個長久的綿延不絕的思考能力。
二者各有側重,智者醒世而淡然,能者治世且風雲。
最後希望所有擁有相當關注度的人,在公眾眼下講話,力求有理有據。 而有理有據是一個耐人回味的標準。
推薦閱讀:
※孜然羊肉記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創作背景?
※《紅樓夢》到底寫的是什麼?
※《水滸傳》到底是不是施耐庵一個人著作的?
※世界正在懲罰不閱讀的人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