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機構投資者行為及偏好分析
04-21
總論:機構投資者持有偏好差異來自
1.監管要求——風險資本比例、對單類型債券投資的限制等;
2.資金成本——不同的資金成本對應不同的回報率要求和風險偏好;
3.資金期限——選擇短端或中長端配置需求。
____
一、概覽
- 利率債:商業銀行為持債主力,其中地方性銀行比例由14年的13%左右上升至17年底的17%,發展態勢蓬勃。
- 信用債:廣義基金為持債主力,包括各類資管通道、專項計劃等非法人機構。
二、 商業銀行
1.相關監管要求——資本充足率及資本佔用
凈資本消耗=資產*風險資產權重*資本充足率
國債和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的風險資產計提權重都是零,ABS優先順序20%,同業債券3個月內20%/3個月以上25%,信用債/非銀機構債券100%,
再加上利率債的免稅優勢,使得銀行持有利率債更具優勢。
2. 資金成本與期限
銀行交易戶類似券商自營,資產類別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多為利用市場的價格波動套利;
投資戶資產類別為持有至到期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不受凈價估值波動的影響,但其投資配置行為具有消化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目的,其對投資規模完成的約束性要大於其對收益率的要求,資本成本定價周期長。
三、基金公司
債券市場第二大參與者,其規模僅小於商業銀行,債券/貨幣/專戶基金有不同的偏好導向。
三、保險機構
金融市場上最大的長期投資者。
四、證券公司
監管約束最少,小而靈活,偏好加槓桿、風險下沉
居然懶到寫完銀行就只想截圖了....
推薦閱讀:
※海外進行信用債投資時是否會像權益那樣採用盈利、現金流預測等財務模型工具?
※為什麼有一部分投行從業人員衣著光鮮實際上卻思想庸俗品位低下?
※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固定收益業務年化 14%,風險在哪裡?
※券商內部做市部門的結構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