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來襲——畢雷氏統治的華北

關於畢雷氏蟲具體屬種的解釋,和我同學年的「老」前輩豹子已經有了很詳細的介紹,不再贅述。參見下面:mp.weixin.qq.com/s/UDRb

徐庄階大滅絕的起因,和早寒武的那次萊德利基目終點一樣,都是海退的產物。許多地方的這一時期地層都分布了不同厚度的白雲質灰岩或白雲岩、粉砂岩。不光我國,中亞、北美等地也有負漂移現象的記錄。

和畢雷氏蟲同時期生活在充滿了死亡和腐屍的華北地台的本土三葉蟲主要以一些褶頰目分子的為主。因為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原因,畢雷氏蟲迅速繁衍,適應了當時的環境。而本土三葉蟲只能在畢雷氏的統治下苟延殘喘,瑟瑟發抖。

作為華北已知的唯一一種褶紋球接子,中華褶紋球接子(ptychagnostus sinicus)——雖然名字有「中華」卻是和畢雷氏同時入侵的不知道從哪個石頭縫蹦出來的三葉蟲——選擇不和畢雷氏爭奪海底空間,而是統治了浮游空間。

中華褶紋球接子,16為頭,17、18為尾

在華南地區,中華褶紋球接子產自始祖褶紋球接子(Ptychagnostus atavus)帶,這種球接子三葉蟲在上面的微信公眾號「三葉蟲圖鑑」中也有詳細描述,此處亦不再贅述。

正是因為有了這小小的球接子,我們可以把華北、華南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年代地層畫一條直線,從而在全世界建立起比較同步的年代地層。

和中華褶紋同時生活的球接子絕不止這一種。胸針球接子屬(Peronopsis)從早寒武紀大滅絕前出現,堅挺的熬過了數百萬年的時光,在中寒武世晚期(相當於張夏階)終於走向了輝煌。

不過在黎明前的黑暗時期,他們還需要忍耐一下。

和中華褶紋球接子一起競爭的是Peronopsis taizuhoensis(太子河胸針球接子)。

最近在山東對畢雷氏帶的一次野外中,我們有了些有趣的發現:

左下角是畢雷氏蟲的頭蓋,左上是重點

原來當時華北的海洋里,漂浮的不止球接子,還有大型雙瓣節肢動物。

在海底,或明或暗的戰鬥還要靠底棲三葉蟲去解決。登封蟲、河南原附櫛蟲(原河南盾殼蟲)、原附櫛蟲等相繼投入了戰場。

1、2、3、4為登封蟲

河南原附櫛蟲(原河南盾殼蟲)

河南原附櫛蟲(原河南盾殼蟲)

矢部氏原附櫛蟲

要推翻邪惡的統治,奪回鐵王座,就必然要推選出一位盟主。本土三葉蟲推選出了巴氏光頰蟲(Lioparia bassleri)作為盟主和畢雷氏蟲肛正面,這也是在經歷大滅絕以來唯一產生的新屬(袁金良,2012)。所以畢雷氏帶往往是以Bailiella-Lioparia 組合帶的形式出現。

巴氏光頰蟲

畢雷氏蟲和維京海盜,他們雖然相隔5億1千萬年,卻有許多相似之處:都來自於斯堪的納維亞地區,都是在土地原主人混亂或受到重創時入侵,都統治了很長時間以至於有足夠多的證據證明入侵。可是最後維京人融入了當地環境,他們的基因廣布西歐;而畢雷氏卻只是曇花一現,隨後就悄無聲息。

作為一種高度特化的底棲食腐性盲眼三葉蟲,畢雷氏蟲在華北地台的意義就是清理大滅絕後的廢墟。但是這次滅絕既不是我們所熟知的五次生物大滅絕那樣毀天滅地,也不同於早寒武紀末的生態系統重新洗牌,這只是一次意外的大規模死亡事件。所以本土的三葉蟲發展並不會受到食腐的畢雷氏蟲的影響,反而是畢雷氏蟲清理了大量屍體加快了生態環境的重建。當留存的屍體被完全消滅、分解時,就是畢雷氏蟲的末日。

隨著最後一隻畢雷氏蟲掙扎著倒下,徐庄期大滅絕的影響徹底結束。在長期的鬥爭中,華北本土的三葉蟲的力量得到積蓄、加強,從而得以重新掌握華北地台的統治權並反抗所有試圖入侵的三葉蟲;而它們的後代將永遠不會回憶起他們的祖輩被可怕的維京海盜統治的恐懼:一個全新的、完全不同於之前的時代即將到來,一大批光怪陸離的生物即將走上歷史的舞台。

而那些來自北歐的維京海盜再也回不到他們的故鄉:他們的遺體往往形成厚達數十公分的碎屑層,和他們的敵人、食物、夥伴一起,永遠的留在這片他們曾經統治過的土地。(題圖為碎屑層一瞥)

(圖片來源見右下角,侵權刪)

參考文獻:

1.袁金良、李越,2012,《山東及鄰區張夏組(寒武系第三統)三葉蟲動物群》

2.盧衍豪等,1965,《中國的三葉蟲》


推薦閱讀:

現在市面上有法螺天珠出售,說是海螺化石玉華的礦石加工而成,請問海螺玉華真的是外觀這樣嗎,價值是多少?
如何辨別三葉蟲化石的真偽?
琥珀是什麼東西?
如何看待中國古動物館售賣化石?
寒武紀的「物種大爆發」可不可能是「物種大滅絕」?

TAG:古生物學 | 地質學 | 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