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野路子的他靠自學成才,是弘一法師和夏丏尊最得意的學生,終成中國最閃耀的藝術大師
01
真的是很難用文字來講述豐子愷這位民國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一向滔滔不絕的我面對他已經詞窮。
今天我想從他早年的生活經歷對其影響來入手,這也許對更多的家長有借鑒意義,尤其是不要在孩子的藝術培養方面走錯了路。
按照常規的套路,在大運河北端的拐角處,這個浙江省石門縣的地方,有個四百多戶人家的小鎮叫石門灣,這裡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魚米之鄉,生活儼然是一首田園詩。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裡溫潤的氣候與淳樸的民風滋養著豐子愷最初的藝術天分。
按照現在人的眼光來看,這裡出了一位天下人盡知的大畫家,豐子愷完全可以有意無意的神話這一方獨特水土與自己年少時的天賦異稟。
然而並沒有。
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物質發展,我卻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自己是「美盲」。
儘管生活中有越來越多低門檻的藝術啟蒙課,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因此而離藝術越來越近。
我們對藝術的看法,表面上越來越高級,實際上卻離真正的藝術越來越遠。
這種極力宣傳純技術和扣細節的藝術講述法,其實越來越讓美脫離了普通人的生活。
讓大眾有了一種心照不宣的普遍認知,藝術是有錢人,陶冶情操的專屬。這種陽春白雪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
尤其是在培養孩子方面,太多家長對孩子的藝術培養,也不過是讓孩子比沒有學過藝術的孩子稍微多那麼一點升學技能。
在我看來,整個社會普遍會拿所謂的繪畫技法去衡量繪畫本來的樣子。
除了培養一堆堆精於技法的畫匠之外,其實是把藝術形式固化到一種只是看局部卻忽視全貌的境地。
如果豐子愷先生還在世,他一定會很憤慨甚至高呼,藝術絕不是你們眼中的那個樣子!
似乎藝術這件事,最終變成了少數人以及物質財富掛鉤的專屬。
但是此刻我穿越到豐子愷的美術課上,正聽見他溫柔而有力地對著他的學生講:「我教藝術科,主張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間接效果。不求學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畫,但求涵養其愛美之心。能用作畫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世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為藝術的最大效用。」
我在讀完豐子愷的傳記和他成績斐然的藝術啟蒙四書後,不由感慨,現實生活中,怕是已經很難看到像豐子愷這樣既才華橫溢又無比實誠的藝術老師了吧!
02
其實豐子愷童年的生活經歷,對他的一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他出生在一個真正的書香門第世家,他的祖父早逝,留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染料房。
他的祖母是一個識字且熱愛閱讀的人。家中的藏書,多是祖母夜裡伴著燈火,讀著讀著打了瞌睡時,燈火不小心燒焦的邊邊角角。
可見漫漫長夜,一個沒了丈夫的女人,在孩子睡著後,這種通過閱讀打發自己寂寞時光的方式,也讓孩子們耳濡目染了閱讀對生活的重要。
據豐子愷後來回憶,在他看到《浮生六記》後,不由得暗暗稱奇,祖母不就是活成了書里芸娘的樣子嗎?
祖母的有趣,是從鼓勵豐子愷的父親及其他子女聽戲開始吧!
這個舉動沒少讓左鄰右舍瞠目結舌,那個時候,戲子社會地位尤其低下,大家說豐老太太肯定瘋了,竟然讓她的孩子去聽戲,難不成以後要去唱戲謀生?
但這種通過戲文了解古往今來的故事,對豐子愷的父親最後高中舉人卻有著隱隱的聯繫。
也許從那個時候,有見識的祖母就知道多角度閱讀,培養孩子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學習的重要性。
然而在豐子愷九歲那年,父親的離世,讓這個家裡越發的貧窮和艱難。
記憶里,豐子愷的母親總是坐在老屋西北角的八仙椅上,那高高的凳子讓母親顯得尤為高大與嚴肅。
長大後的豐子愷,終於明白母親的艱辛,這位獨自帶著姐弟六人,照料薄田數畝和經營著一家染坊店的寡婦,坐在這高高的又無比堅硬的八仙椅上,一方面要顧到灶上,一方面又要顧到店裡。
靠著一個女人傳入的肩膀,忙忙碌碌中勉強維持生計。
但正是這種看似不幸的家庭環境,卻也培養了豐子愷樂觀從容的一面,清貧的生活和苦難的人生在他眼中,都不具備對他有毀滅性的打擊。
也正是母親的忙碌,豐子愷反而有了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去發現和探索自己人生的意義。
03
豐子愷七歲那年,進入私塾讀書後,學習《千家詩》的過程中,每頁上端有一副木版畫,那十七、八歲的豐子愷被畫上一隻大象和一個人在那裡耕田所吸引,後來他知道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舜耕田圖。
這樣的畫面讓他很是喜歡,於是到家中的染坊店討了些顏料,用筆蘸了為書上的單色畫著色,塗一隻紅象、一個藍人、一片紫地,自以為得意。
結果滲的到處都是,薄薄的紙張下面的七八頁,就好像用三色版套印一樣,全都有紅象、藍人和紫地了。
就是這最初的塗色,讓豐子愷的童年興趣開始不再漂泊,他總是悄悄描畫塗色,最早的鑒賞者,就是家中的女僕和母親以及姐姐們。
她們給了豐子愷毫不掩飾地鼓勵,這讓豐子愷創作激情澎湃,開始嘗試更複雜的人物描畫以及配色。
後來他覺得原版不好看自己照著畫,同學們看了豐子愷的作品後都很喜歡,向豐子愷討畫貼到家裡和床前當裝飾品。漸漸的,大家都知道豐子愷七八歲就能作畫,現在看來似乎有點天才的味道。
成績一向優異但家境並不寬裕的豐子愷未來該怎麼發展?
豐子愷那沒有文化的母親,特意就他的前程向豐子愷的小學校長請教,正好校長要送自己的孩子去杭州考師範學校,願意帶豐子愷一起去考。
這個偶然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機會,讓這位少年離開了故土,在此結識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弘一法師)和夏丏尊。
豐子愷說,李叔同像爸爸,沉默,但卻溫和關愛,教會自己許多有用的技能和為人處事的態度,而夏丏尊像媽媽,事無巨細關心著自己。
李叔同教會了豐子愷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繪畫風格的理解,夏丏尊教會了豐子愷寫作與對美的鑒賞,在這兩位大師級的老師引領下,本來就極有天賦的豐子愷,迅速的成長起來。
而走向專業繪畫之路,也因李叔同的鼓勵:「你是我見過畫的最好的學生」,最終讓豐子愷下定決心,開始專心的追求自己的繪畫夢想。
也是在這條路上,為了生計和能夠繼續畫畫,豐子愷在很多學校當美術專職教員,通過大量的自學和不斷思考內化,讀透了中國美術史和西方美術史。
用自己顯易懂的語言,把藝術教成了學生們都喜歡的一門課。
04
如果說世人眼中的豐子愷,是中國漫畫的開創者,其實他這種化繁為簡的寫意畫,配著詩文增強意境的獨特風格,正是他畢生所追求的「文學中的繪畫」,他覺得這樣的繪畫,才是更具有廣泛性和普適性的一種美術。
也才是真正的將中國畫引領到生活中,發生更廣泛的共鳴,這比西方美術史上注細節如再現照相機似的繪畫具有更低的技術門檻和提升鑒賞美的廣泛性。豐子愷那些返璞歸真看似簡單的畫,卻是他苦練多年並遠赴日本學習修來的心得。
所有天才的背後,都是常人看不見的辛苦。
豐子愷讀書,基本上每本書要讀到22遍,通過反覆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知識網路圖,這倒有點像我們今天的思維導圖。
最終豐子愷修成了一代大師,他把對西方藝術、雕塑的知識串聯,適用於零起點的藝術盲。
比如說常見的美術史講解書,習慣用複雜的幾何形狀向你描繪哥特式建築,讓人摸不著頭腦。
豐子愷的講解既遵循科學又具有淺顯易懂的文學描述,他善用比喻,將看起來很高級的哥特式建築比喻成「一個燃燒的火把「和"拔地而起的竹」,這些表述非常容易讓沒有出過國的國人易於理解。
更不要說他用自己的方式為你講授印象派、野獸派、以及各種名家大作,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把各個時期的畫家、流派都能如實地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充分考慮畫家本人的性格特徵,最終總結出一些具有高度精準概括的真知。
如果你想了解民國最璀璨的藝術文化,我建議你一定要讀豐子愷的《慈悲的滋味》、《豐子愷繪畫十六講:認識繪畫》、《西洋畫派十二講:美的情緒》、《豐子愷建築六講:認識建築》這套豐子愷藝術啟蒙四書。
你會發現上面講述的思想和現在毫無違和感,果然真正有見識的思想,是可以穿越時空的。
其實這套藝術啟蒙書尤其是繪畫和建築部分,收錄的都是豐子愷當年給學生上課時的藝術講義,這對當年如饑似渴的豐子愷來說,教是最好的學,不斷內化自己時的最好內容。
看這套書的時候,我常會產生錯覺,以為自己就是豐子愷的學生,正坐在台下看著他儒雅從容的為我們輕輕講述。
他用一種慈悲的力量,用另一種更深層次的方式表達了一種對祖國、對國民最深沉的愛。
如果你有幸讀過這些書,我想你能和我感同身受,豐子愷真的會是我們所有人真正的老師!
這樣的藝術大師請給我們來一打!
@ 作者妮妮: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1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圖作者。
推薦閱讀:
※人物丨二十世紀偉大的巫師/約瑟夫?博伊斯
※《一槌定音》讓大眾更關注藝術品?
※業餘歷史愛好者應當如何提升自己的水準?
※俄羅斯博物館——冬宮攻佔攻略
※《安娜·卡列尼娜》的藝術特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