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實:滕縣陷落之日-3月17日的戰鬥記錄

《作者按》:本節要點為

1.17日戰鬥,日軍動用了40門重炮,打開了本城牆的兩個突破口。

2.可是由於東關的巷戰未能結束,日軍一直接近不了突破口。直僵持至下午兩點。

3..巷戰異常激烈,日軍只能靠破壞牆壁,一個院落接一個地擴張戰果。聯隊長赤柴,也在巷戰指揮中負傷。

4.下午兩點,日軍援軍800人到達,封鎖了唯一的退路西門。川軍士氣大亂,一部分開始向城外撤退。

5.下午4點5分,日軍攻入南突破口,川軍大亂,向西門撤退,不久西門上被日軍控制,居高臨下封鎖川軍退路。給予川軍毀滅性打擊。

6.王銘章等司令部要員,在日軍入城口退向西門,而又沒能控制城門進行掩護撤退,所以出城後死於城牆上日軍的交叉火力。

7.日軍第三大隊在佔領了城西南部後,並沒有向城東北進擊,而第一大隊攻城不順,所以東門比南面陷落要晚5個多小時。直至晚9點40分才被攻克。北門陷落於夜11點。此為川軍一部能從北城脫走的理由。

1.命令,計畫,參加部隊

本來計劃一舉攻陷臨城的瀨谷支隊長,看到16日第10聯隊在滕縣的受阻狀況十分不悅,16日夜23:00,下達了一道最後通牒(「瀨支作命第十四號」)(◆[1])。要求第聯隊在次日17日午前攻下滕縣內城並結束掃蕩,於午後向臨城出發。

為了使建築結構堅牢的滕縣城進攻順利,瀨谷支隊長把正向臨城方面調動中的野戰重炮兵約二個大隊,支那駐屯軍的兩個炮兵中隊,於17日午前臨時配給赤柴聯隊長指揮(◆[2])。這樣17日滕縣攻城的兵力,加上午後二時到達的第Ⅱ大隊,總數增加到約5,287名。重火器中又增添了野戰重炮兵第2聯隊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6門 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6門,支那駐屯軍野戰重炮兵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4門,96式150毫米榴彈炮4門,重炮總數合計達到40門(若加上聯隊炮等輕便炮,可達到54門),重機槍也在午後戰鬥中由於第Ⅱ大隊的到達,增加到32挺。

?[圖為96式15 厘榴彈炮]游就館展示

2.戰鬥過程

為了儘早打通突擊道路,佔據東關一角的第Ⅲ大隊第10中隊(海野大尉)於17日拂曉四時,在東關(外城)內開始掃蕩。攻擊目標為外城內敵軍的有力據點「寺院地陣地」。日軍的突擊和川軍的反擊相互交加,戰鬥異常激烈。至清晨七時也沒能達到預定目的。(◆[3])。

師團野戰炮兵第Ⅰ大隊(木下滋大佐)的二個中隊8門,野戰重炮第2聯隊第Ⅰ大隊的(12門)重炮設置在城南單家莊(善國村),支那駐屯軍的重炮8門,野戰重炮兵第Ⅱ大隊的重炮12門設在城東南郊夏村,07:30開始試射。在約一小時的擾亂射擊後,09:00開始破壞內城牆壁,目標為東門南40米及東南角樓西20米兩處。各作為第Ⅰ大隊,第Ⅲ大隊的突擊口。支那駐屯軍炮兵大隊,當時裝備日軍最新式的96式150毫米榴彈炮。在對東門的炮擊中,僅用了50發炮彈就完成了突破口的任務。為了進一步增加炮擊精度,有效破壞城內軍事設施,炮兵觀測班的家形中尉於1000,指揮觀測班襲擊,佔領了龍泉塔,登到30米的塔頂一一報告城內著彈點,以誘導炮兵射擊(◆[4])。在日軍的集中炮火攻擊下,城內發生火災,屆時的強勁南風擴大了火勢,使全城被煙霧籠罩。炮擊目標當然不只是限於城壁和城內的軍事設施,對仍未佔領的東關市街地也進行了報復性炮擊。

經約二小時間的炮擊後,城壁上形成了兩個缺口,可是由於東關市街還沒有被完全控制,所以日軍突擊部隊無法接近突破口。正值炮擊中的08:40,瀨谷啟旅團長在去往臨城的途中路經滕縣,來到第10聯隊本部夏村視察了攻城狀況。在此允許赤柴聯隊長將臨時配給的重炮兵使用期限「從午前九時延長至正午」(◆[5])。

[圖為東城牆突破口,右城樓下為東門,來自東門陣地的火力,阻擋了日軍前進]

可是重炮的威力,並沒能挫敗四川軍的抵抗。只要炮擊一結束,歩兵剛進入突擊陣勢,隱藏在掩體中的川軍就出現在眼前,繼續進行頑強抵抗。圖6◆(滕縣付近敵情要圖Ref.C11111170400.№1554)

直至午前十時,城外掃蕩也未能結束,反而敵軍逐漸向外城增派兵力,其抵抗也愈加頑強,激烈(◆[6])。

第Ⅰ大隊依然命令第三中隊掃蕩東關部落,可是一歩一歩進展緩慢。敵軍利用房屋牆壁的槍眼沿道路縱射或沿牆壁側射,或投手榴彈封鎖道路極力阻止妨害我軍前進(◆[7])。

為了減少部隊傷亡,突擊部隊不得不躲開道路,利用工兵爆破摧毀房屋和院落牆壁的方法前進。把速射炮搬運到最前線在至近距離攻擊敵方槍眼,一個院落接一個院落,一步一步地開拓前進道路,這種笨拙的方法,更造成了時間的空費(◆[8])。

[聯隊速射炮,東關巷戰中抵近至敵前150米發射]

見此狀況坐如針毯的赤柴聯隊長,於午前11:50離開夏村司令部,親臨第Ⅰ大隊的攻擊現場進行作戰指導。正值在速射炮後方與第Ⅰ大隊長末永光夫少佐指揮作戰時,「午後一時左右遭測方向百米處的敵彈狙擊,左背部中彈負傷」,被拖至東寨門內大隊本部內護理治療(◆[9])。

[背部負傷的赤柴聯隊長17日東關]

這種激烈的攻防戰繼續了約四小時,直達午後14:00,日軍部隊才勉強控制了大部分東關市街。可當擔當突擊的第3中隊前進到東門附近突破口時,又被城壁下護城河阻攔。濠溝的深度,寬度遠超出了予料,所以工兵事先準備的梯子也排不上用場。又加上來自門樓上突出部陣地的側面射擊和手榴彈雨的封鎖,結果遲遲不能接近突破口。

[滕縣城城樓]

與此同時,從南面進攻的第Ⅲ大隊也同樣不順。炮擊停止後水田第9中隊充當先鋒於10:00從外城開始突擊,可直到「午後一時三十分,一直被防禦火力封鎖在城壁前一〇〇米處,不能再近一步」。(◆[10])。

此時在城外,解除了守備任務後趕來的第Ⅱ大隊第5,6中隊,第Ⅰ大隊第2,第Ⅲ大隊第12中隊合計800名増援部隊,於14:00到達北門外。14:40接到赤柴聯隊長「立即佔領滕縣火車站以截斷敵軍退路」的命令(◆[11]),一部分轉向城西,佔領了車站。

從此時開始,本來士氣高昂進行有效抵抗的城內部隊開始動搖,徹底抗戰的態勢也逐漸崩潰。14:30,野戰重炮兵觀測班長報告在「在滕縣西方五里屯付近,發現約五〇〇守軍在退卻中」。

關於此撤退,四川軍的戰鬥詳報也有記載,稱受到炮擊後「城內及城東南之一部殘破不堪之友軍,奉命轉移五里屯」(◆[12])。

這500名部隊,並不是王銘章122師的部下,而是124師372旅(旅長曾蘇元)的一部。但一部分守軍的撤退開始,固然影響城內守軍全體的士氣。盼來盼去不僅沒盼到湯恩伯部隊的援軍,反而敵軍的增援提前到達,僅僅保留的唯一西門至車站的退路,也被敵援軍切斷。王銘章到此終於斷掉等待援軍死守的心念,考慮從西門突圍撤退(◆ [13])。於午後三時發出了最後一封電報云:「至今獨座山仍無湯軍團槍聲,血戰二日,孤城危矣!職本成仁之訓,開封嘉勉之詞,誓以拚死,以報知遇,以報國家」(◆[14]),之後毀掉了電台,斷絕了和城外的一切連絡。

城南部,第9中隊第一回突擊失敗後,在炮兵圧制炮擊的支援下於15:30,發起了新的突擊。

[南牆的突破口,日軍第九中隊在16時5分,由此突入]

敵守軍在我炮兵射擊停止後,蜂擁地出現在破壞口附近猛烈投擲手榴彈,其彈雨之爆音如衝天霹靂,使突擊隊難以前進(◆[15])。……位於先頭的第二小隊(安田少尉)的第一分隊受敵手榴彈攻擊死傷嚴重,僅剩兩名突入陣地,…在敵手榴彈的攻擊下,第九中隊全體的傷亡達四十八名(◆[16])。

[南城牆突破口戰地攝影]

最終,16:05,第9中隊安田少尉率領的第二小隊突入城壁,之後「沿城壁向西方前進擴大戰果」,從南城壁,經南門移到西城壁,佔領了西門,之後於「午後六時三十分到達內城西北角附近」。

繼第9中隊的突入,在突破口附近待機的海野第10中隊也從突破口進入城內,在市街邊進行巷戰掃蕩,邊向西門挺進。

我野炮大隊與獨立重機槍中隊及第Ⅲ大隊的重火器逐漸使彈幕向前延伸,緊密配合掩護我突擊歩兵的前進,以完全期截斷敵大部隊退路。殘敵在西門附近遭到我方由城壁上的手榴彈攻擊和步槍,輕機槍的掃射,死屍如山,完全成了囊中之鼠(◆[17])

如此,第9中隊從城壁上逼近西門,而第10中隊則分兵三路在市街地中邊掃蕩邊向西門夾擊。在此攻勢下王銘章部隊的指揮系統完全陷入麻痺狀態,失去有效抵抗,官兵紛紛湧向唯一有開口處的西門,向城外潰散退卻。不久城壁上第9中隊到達,居高臨下用機槍和手榴彈封鎖了西門,給與大量外逃的川軍以殲滅性打擊。以下是安田少尉的記錄

外門與內門之間完全擠滿了殘兵敗將。督戰隊在城外阻擋外逃,已殺到城門口的敗兵又不願再回城送死,在門洞中擠來擠去。此時天降神兵,輕機槍怒吼,手榴彈雨大顯神威,僅幾位勇士在此殲敵至少200以上。實為史無前例的大殲滅戰。 …不久夜幕來臨,我部隊進佔了西門至北門的中間地段後,現地整頓部隊徹夜進入警備狀態(◆[18])

按四川軍740團副團長何煋榮等人記錄,此時王銘章正準備計畫從西門撤退,可在計劃部署之前日軍突入城內,何團長受命確保西門,遂帶兵先向西門奔去。以下是何煋榮的回顧

當時西門已用沙袋堵塞,僅可容一人側身進去,官兵爭相奪路,秩序很亂。不久,敵兵即從東門方向追擊前來,從城門上用機槍,手榴彈向我軍射擊,投擲,旅長呂康頭部中彈,副旅長汪朝濂胸部中彈,接連傷亡多人。稅代師長由幾名衛士奮力拉出城門,何及師部參謀處長稅斌,參謀張岐等奮力擠出,僥倖得免於難(◆[19])

從此記錄可以看到日軍進城後,城內川軍司令部和大量敗兵爭先恐後從西門逃脫的實態。在大量官兵擁擠在狹窄出口難以動身時,西城門上出現了日軍第9中隊的機槍,手榴彈的壓制火力,大量官兵在此死亡,遲於先頭部隊之後趕到此地的王銘章師長,趙渭賓參謀長,雖勉強突出了西門,但是還是在城濠附近遭難。王的死亡時間應該在天黑前1800左右。聯隊的戰鬥詳報記錄,次日在打掃戰場時,於「西門外發現第122師參謀長少將趙渭賓的屍體」(◆[20])。

關於師長王銘章的死,第10聯隊的戰鬥詳報和其他日方的資料都沒有記載。說明一直到打掃戰場結束時也沒有發現王的屍體。中國方面也有很多種說法,在西城牆上督戰中戰死說(孫震的戰鬥詳報),在城內十字街頭指揮抵抗時中彈犧牲說(《血戰台兒庄》),從西北角城牆脫身後至西關電燈廠時死亡說(張宣武團長)等。其中最可信的是事後發現王銘章屍體並設法將其運回的,副官李少坤的回憶錄。按此說王銘章是在「黃昏」,「出城行至西門外城壕附近,敵在城樓居高臨下,王師長身中兩彈傷及腹部情況嚴重,血流如注……」而身亡的(◆[21])。時間為黃昏,應該在敵破城之後,天黑之前的6時左右。從「參謀長趙象賢(趙渭賓),副官長羅辛甲也是在壕溝附近陣亡的」證言分析,司令部的高官們的死傷都出在西門一帶。司令部在撤退中遭到城牆上火力射擊,一部分逃脫,一部分則遇難。

日軍詳報記載,在此之前,第124師參謀長鄒紹孟和50名前後的衛兵同道從北門脫出,可出城後受到在城外待機的日軍第12中隊(下午趕到)的阻擊身亡(◆[22])。日軍從死屍的證件中判明了其身份。如此,在日軍破城後至天黑前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川軍的指揮系統被徹底破壞,停止了有組織的抵抗。東門的攻防,在此後雖一直持續到深夜,但只是下級官兵自主的局部性抵抗。

至今,為了宣傳滕縣保衛戰中川軍將士英勇抗敵,不屈不撓的抗日精神,關於川軍部隊向城外逃脫,撤退的事實,都被掩蓋下來。留下的只是川軍將士3,000名徹底抗戰,無一投降,全部壯烈殉國的神話。可是若按照日軍記錄,至少經西門有5-6百川軍成功脫出(◆[23]),加上本城陷落之前,炮兵觀測班長報告的「500之敵退卻中」的情報,及從北城門脫出的鄒參謀長一行50名等記錄,僅日軍紀錄中的脫出者就能達到1,200名。國軍將領的回顧中還不止其數。比如滕縣戰後不久3月22日作成的《北戰線陣中日報》中,有731團1營王江平等部隊從北門脫險後,幾經輾轉最後生存235名的記載(◆[24])。或午後九時許從北城壁脫險的張宣武團長(東門守備の指揮官),「候子平營長以下2-300人」的記錄(◆[25])。若加上其他零散的脫險記錄(◆[26]),城內守備部隊3000人中,至少有1,500名在本城陷落前後,利用各種手段逃到了城外。當然出了城也不等於脫險,特別是出了西門的部隊,在車站附近受到待機的第Ⅱ大隊阻擊,又死傷了大半(◆[27]),之後在鐵道沿線南下途中,或在微山湖渡河中,又受到日軍追擊,新增添了大量犧牲者。戰鬥詳報記述

從滕縣城西門逃脫之敵,一部分沿鐵道路線以西地區經臨城韓庄退卻至大運河南岸地區,一部渡過獨山湖微山湖向西方地區撤退,此部敵軍僅為殘兵敗將,已不具有任何戰鬥力。(◆[28])

在此必須注意的是,滕縣的抵抗決不是因為司令部的毀滅而就此終止。防禦堅固東門還沒有陷落,而先行進城的第Ⅲ大隊,也教條地按赤柴聯隊長命令,沒有向自己擔當的地域外主動出擊。

赤柴在命令中,從城內東南角至西北角劃分了一條「掃蕩境界線」,西南部為第Ⅲ大隊擔當,而東北部則為第Ⅰ大隊的範圍。先行攻入城的第Ⅲ大隊,按此計劃很快控制了南城壁,西門,西城壁,天黑前佔領了城內西南部,但就此為止,並沒有協助苦戰的第I大隊進入城東北部。

[圖中城內斜對角線,是第三,第一大隊的作戰分界]。

而第Ⅰ大隊,卻遲遲不能按計劃突破東門南缺口,突擊接連失敗。戰鬥詳報記載:

被我重炮破壞的外城突擊口,因為在防禦最堅固的東門門樓突出部火力網控制下,又近在敵手榴彈投彈距離中,加之外濠壁險陡,溝深水闊我工兵事先準備的突擊用梯尺寸不足,傷亡者不斷。所以未能一氣突入。之後在原地努力創造機會,終於在午後九時四十分突入城壁,隨後沿城牆向北方擴張戰果,於夜間十一時前佔領北門(◆[29])

可以看到,第Ⅰ大隊最終進入突破口的時間是21:40,之後沿東城壁拡張戰果到達北城門的時間是夜間23:00。21:40突入的記錄,在前載的《付圖第六》上也有標誌,絕不會是記錄錯誤。由於不適應夜戰,所以第Ⅰ大隊雖然23:00在城牆上佔領了北門,卻沒有實行市街內的掃蕩,直至天明。也就是說第I大隊的入城,比第Ⅲ大隊晚5個半小時以上,此期間第Ⅲ大隊也沒有在城內進入城東北部。所以城內東北部至第二天18日天明日軍掃蕩前,可以說基本控制在川軍殘部手中。川軍的一部分能在夜間越北城牆脫身出城的道理就在於此。

可惜的是,對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在川軍留下的幾個戰鬥詳報中均無記載。在所有的生存者回憶錄中也未觸及過這一事實。東門防禦的最高負責人是122師727團的張宣武團長,上司是王志遠旅長,此兩人在回顧中甚至連東門陷落的時間都不請楚。至今所有的記錄,回顧都認為在南門突破後幾乎同時,東門亦被攻陷。張在自己的回想錄中稱在午後九時前後(一說は午後八時(◆[30])),與候子平營長一同從北門撤退。如果此時間記錄準確無誤的話,難道不是東門失守前的逃脫行為?

歷史總是這樣帶有諷刺性,放棄陣地逃生的將領,最終成為英雄,成為記錄歷史的見證人,而真正浴血奮戰死於疆場的士兵卻永遠默默無聞。而後人,也總是相信,或願意聆聽這種神話,故事的情節。

[這張高清照,應是18日以後,為宣傳報道的所做的表演,不是真實]

[此應是18日白天清理戰場時的照片]

(◆[1])「瀬支作命第十四號」JACAR:Ref.C11111170300.№1515.

(◆[2])「瀬支作命第十四號?別紙」JACAR:Ref.C11111170300.№1519.

(◆[3])「岡清三郎手記」『歩兵第十聯隊史』,同刊行會,1974年,522頁。

(◆[4])「滕縣附近戰鬥詳報(第十一號)」JACAR:Ref.C11111170200.№1479.

(◆[5]) JACAR:Ref.C11111170200.№1480.

(◆[6]) JACAR:Ref.C11111170200.№1481.

(◆[7]) JACAR:Ref.C11111170200.№1482.

(◆[8]) JACAR:Ref.C11111170200.№1482.

(◆[9]) JACAR:Ref.C11111170200.№1483.

(◆[10])「岡清三郎手記」『歩兵第十聯隊史』,同刊行會,1974年,523頁。

(◆[11])「滕縣附近戰鬥詳報(第十一號)」JACAR:Ref.C11111170200.№1484.

(◆[12]) 前載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42頁。

(◆[13] ) 據740團副團長何煋榮談,王「準備竭盡全力再堅持一時,入夜後敞開西門陸續向南撤退」 前載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120頁。

(◆[14]) 前載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204頁。

(◆[15])「滕縣附近戰鬥詳報(第十一號)」JACAR:Ref.C11111170200.№1484.

(◆[16])「寫景図第三」JACAR:Ref.C11111170500.№1558.

(◆[17])「滕縣附近戰鬥詳報(第十一號)」JACAR:Ref.C11111170200.№1485.

(◆[18])「滕縣內城突入前後に於ける感想(安田少尉記)」JACAR:Ref.C11111170600.№1569.

(◆[19]) 前載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120-121頁。

(◆[20])「滕縣附近戰鬥詳報(第十一號)」JACAR:Ref.C11111170200.№1487.

(◆[21])前載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160頁。

(◆[22])「滕縣附近戰鬥詳報(第十一號)」JACAR:Ref.C11111170200.№1485.

(◆[23])JACAR:Ref.C11111170200.№1485.

(◆[24]) 滕縣戰後3月22日北戰線《陣中日報》的報道。因是事後不久的報道,235名生還的事實有很高可信性。前載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140頁。

(◆[25])在東門守備的122師王志遠旅長,張宣武團長也在此脫生。前載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92頁,126頁。

(◆[26]) 370旅呂康副旅長也於夜晚,帶領32名護兵從北門脫出(「呂立南將軍訪問記」,前載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239頁)。

(◆[27])「適時停車場方面に進出せる第Ⅱ大隊の為邀擊せられ茲に殆と全滅するに至れり」「滕縣附近戰鬥詳報(第十一號)」JACAR:Ref.C11111170200.№1485.

(◆[28])「滕縣附近戰鬥詳報(第十一號)」JACAR:Ref.C11111170200.№1483.

(◆[29]) JACAR:Ref.C11111170200.№1486.

(◆[30]) 前載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24頁。


推薦閱讀:

汪精衛的木偶人生之七:七一五的悲劇
關於KMT清黨的討論
黨主席選舉刷新
試論國民黨的轉型出路?
2020台灣領導人大選前瞻:吳郝配vs蔡賴配?

TAG:抗日戰爭 | 中國國民黨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