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電量跳變,為啥?(上)
車停在那,我什麼都沒做,熄火再打火,咦,電量變了,這是什麼鬼?
對生活觀察比較細緻的人,通常會在生活中發現或大或小的「不正常」,並尋根究源弄清楚一個為什麼。得到答案的那一刻,獲得的驚喜,就是生活的獎賞,一個真切的小確幸。
書歸正傳,下面就來看看這個變來變去的電量,到底是怎麼回事。
電動汽車,甚至電動自行車,你都有可能遇到這個問題。攪在一起的因素多了點,沒有誰能獨立背起這口鍋。
含混的說,就是電池管理系統(後文簡稱BMS)的剩餘電量(後文簡稱SOC)演算法不夠理想。
鋰離子電池和它的管理系統,應用頻率夠高,系統夠複雜,我們就以他為例,擺一擺這些影響因素是如何刷他們的存在感的。
? BMS的SOC估算方法概述
SOC,State of Charge,一個表徵電池荷電狀態的參數。雖然最近幾年,電動汽車比較火爆,電池管理系統相關軟硬體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些新的演算法被不斷的提出。但目前,應用最廣,效果最穩定可靠的仍然是積分演算法與開路電壓(OCV)階段性校核相結合的這種形式。
電荷累積演算法,又叫積分演算法,是BMS主控晶元,根據電流感測器採集到的電流信息,把每個瞬間的電流值加到一起,就得到了一段時間內,電池放出的電量,單位是安時(Ah)。
但客觀上,每一次採集到電流值都是一個真實電流值的近似值,也就是採樣存在著誤差。這種誤差,在多次累積以後,會造成結果與真實值之間的較大偏離,這就是累積誤差。
怎樣解決這個累積誤差帶來的影響呢?
開路電壓推算SOC。開發人員找到了開路電壓這個武器。在測試單體電芯性能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單體電壓與單體的荷電狀態具有非常嚴格的對應關係,有一個SOC必然對應著一個確定的OCV。如圖1所示。
圖1 SOC與OCV對應關係
如果每隔一段時間,就用電壓值推算出來的SOC去修正積分演算法計算出來的SOC,使得積分演算法重新獲得一個正確的起點,那麼後續的積分計算結果會更加接近真實值。
基於這種考慮,於是就出現了前面所說的兩種方法互補共存的應用模式。
講到這裡,你肯定要問,既然OCV推算SOC這麼准,直接用電壓去計算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話說你真的在這裡提出了這個問題,說明你確實在認真的看我寫的字,甚慰朕心哈。
並不能在車輛運營過程中單獨用OCV去推算SOC。請注意,OCV中文名字是開路電壓。悟了吧。這一點,在後續,講解OCV推算SOC的局限性和誤差來源那部分,會詳細講到。
一般管理系統,把OCV校核SOC的時點放在停車時間,抓住整車不用電的空檔,修正顯示電量。如果無法達到迴路里完全沒有電流的狀態,也可以設置一個比較小的電流值作為啟動校核的閾值。
這個時候,你關注的點就出現了。當積分演算法得到的SOC與OCV曲線上根據電壓值查找到的SOC不一致時,電量的突變就發生了……
那麼一個理想的BMS是怎樣的呢?
先從兩種SOC計算方法誤差出現的原因說起。兩個小夥伴的考試答案對不上,不是你錯就是我錯,最慘的是大家都錯。只有當他們分別都能得出正確結果的時候,待到雙劍合璧才會無縫對接。不管怎樣,這是理想。
? 積分演算法誤差來源。
首先是感測器精度問題。
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你選用的感測器,本身的精度只有±5%,那麼採集到的數據,即使完全正確有效,他們也與真實值之間依然可能存在著5%的偏差。
而目前常用的兩種感測器,霍爾和分流器,它們分別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同等級的霍爾,整體採樣精度低於分流器。並且霍爾在電流較小的時候,沒有用武之地,測量精度不高;分流器則在電流較大時,自身會發熱,內阻隨之漂移,其檢測精度就必然會受到影響。
其次是系統採樣頻率。
目前應用的電池管理系統,電壓採樣一般為500mS一個循環,也就是說,不管你有多少個單體電壓需要採集,500mS以內會被輪番採集一遍。
如果你的電池系統由50組電池串聯而成,那麼每個端電壓每10mS會被採集一次。比如 系統電流在這10mS時間裡,從40A勻速上升到100A,10mS放出的電量為{[(40+100)/2]*10/1000/3600}Ah。如果系統恰好在10mS開始的瞬間進行了採樣,就會認為這10mS內,迴路里的電流一直是40A,經過計算,認為放出的電量為40*10/1000/3600Ah。兩個計算結果之間差異顯著。路況越是複雜,尤其經常出現急加速的情況下,這種差異就會越明顯。
再次是電磁干擾的存在。系統中經常出現電流急劇變化的時候,電磁波就產生了。當低壓控制迴路的電磁兼容設計不達標時,電磁干擾會明顯的顯現出來。
關於OCV推算SOC的局限性和誤差來源,以及針對所有誤差來源,當前採取的技術手段,在下一篇中再詳說。
推薦閱讀:
※為何iPhone電池設計為不可拆卸類型?
※如何正確使用和保養SurfacePro3的電池?附電池使用報告
※鋰電池價格產品評測?
※是否蘋果iphone原裝電池,一看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