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妊娠、著床失敗和流產的區別 以及造成的原因

正常妊娠時,胚胎必須著床於子宮腔的適當部位,並在宮腔內繼續生長發育,至足月時臨產並分娩。如果胚胎在宮內生長發育的時間過短,即為自然流產。胚胎著床後31%發生自然流產,其中80%為早期流產。在早期流產中,約2/3為隱性流產(clinically silent miscarriages),即發生在月經期前的流產,也稱為生化妊娠(chemical pregnancy)。那麼,生化妊娠、著床失敗和流產是一回事嗎?

下面和大家一起重溫和學習一下各個概念:

著床:是指處於活化狀態的胚泡與處於接受狀態的子宮相互作用,最後導致胚胎滋養層與子宮內膜建立緊密聯繫的過程。

著床失敗:是指胚胎與子宮內膜在建立這種緊密聯繫的過程之前的某個環節發生異常,導致胚胎不能著床。

生化妊娠:是指胚胎已經開始著床,滋養外胚層侵入子宮蛻膜層,胚胎分泌的β-HCG進入母體血液並達到可檢測出的水平,只是之後由於某種原因,妊娠沒有繼續,血或尿中的β-HCG只是一過性的升高,之所以生化妊娠,是指妊娠僅進行至用生物化學方法可以檢測到的階段,沒有發展至能用超聲診斷出孕囊的階段,可算是早期妊娠丟失(First Trimester Pregnancy Loss,FTPL)的一種特殊類型。

流產:則是發生在胚胎著床以後的事件,是臨床妊娠的丟失。

因此,著床失敗、生化妊娠和流產均屬於胚胎或妊娠丟失的範疇,但發生在不同的生理階段,不是一回事。

導致著床失敗、生化妊娠和流產的原因也不同。

著床失敗主要由母體因素、胚胎因素以及二者之間對話異常所致。母體因素包括子宮內膜容受性降低(宮腔結構異常、輸卵管積水、內膜菲薄或形態欠佳,內膜容受性相關分子表達異常等)、免疫學異常等;胚胎著床能力下降主要是胚胎染色體異常、非整倍體胚胎、不良的胚胎環境等導致的;而胚胎與內膜的對話開始達成免疫相容和新生兒血管形成,從而完成種植過程,二者間的對話異常可能導致著床失敗的發生。

生化妊娠的發生機制仍不清楚,可能與胚胎、內膜、免疫調節、促排卵方案等因素有關。根據國外的研究(Dickey的研究提示子宮內膜厚度<0.9cm的生化妊娠的幾率較高)認為大部分生化妊娠可能為子宮內膜因素所致,可能是源於解剖、免疫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內膜容受性的降低。

流產則主要是由於胚胎遺傳學缺陷導致,除此之外,導致流產的原因還包括內分泌異常、自身免疫因素和感染因素等,而中期妊娠的丟失多由於生殖道異常,如宮頸鬆弛等因素導致。

生化妊娠在自然妊娠和IVF人群都有較高的發生率。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多數學者的研究都認為,生化妊娠、流產是後續IVF治療成功與否的陽性預測指標。所以,如果是自然受孕了發生一次生化妊娠或者流產也不必擔心,這是自然淘汰的結果,一般不影響下次受孕,如果多次遭遇「生化妊娠」,就需要積極尋找原因對症處理。

IVF的失敗也是醫生和患者都不願意發生的,因著床失敗、生化妊娠和流產的產生原因、發生機制和發生過程不同,需要針對各人情況個體化處理,對症治療,為下一次的IVF治療成功掃除障礙。

推薦閱讀:

新生兒驗血型如何采血?

TAG:試管嬰兒 | 不孕不育 | 新生兒及嬰幼兒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