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文大燜鍋 | 專著:劍橋比較政治學研究系列(一)

小紅莓樂隊1999年發行的專輯《Bury the Hatchet》封面,具有明顯的達利風格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久負盛名的劍橋比較政治學研究系列(Cambridge Studies in Comparative Politics)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版130本著作,代表目前比較政治學的最高研究水平。我挑選出40本比較感興趣的著作在未來幾次推送中陸續介紹。

讓我們盪起雙槳吧...

Daniel Treisma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西方不紅 太陽落山嘍

UCLA出了個Treisman啊。。

你是我的大男神哇

你把財政分權理論做到底吶...

雖然你現在做俄羅斯了喲

但你還是我的大男神哈...

我剛才竟然寫了一首詩

The Architecture of Government: Rethinking Political Decentralization

自孟德斯鳩和傑斐遜時代以來,政治分權被認為能夠更好地提升政府管理和經濟績效。人們認為政治分權能夠使政府更加貼近民眾、培育公民道德、保護產權、利用地方信息、促進政策創新以及緩和種族衝突。受到這樣的思想鼓舞以及主要發展機構的大力資助,全球各國紛紛開始權力下放。本書重新審視了那些構成現代分權思想的理論基礎。使用邏輯分析和正式建模,並訴諸眾多實例,本書發現這些理論基礎大多建立在模糊的直覺或者片面的視角之上,經不起推敲。同時,對有關分權的實證研究的回顧發現這些研究同它們試圖證明的理論一樣,都是不確定的,甚至自相矛盾的。本書得出結論:政治分權何時有利,何時有害不可一概而論。這一結論促使我們反思分權理論本身以及當前發展援助的理論基礎。

Michael Albertus,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你也是我的大男神哦。。。

Autocracyand Redistribution: The Politics of Land Reform

何時以及出於何種原因國家會為無地者重新分配土地?土地改革的政治目的是什麼?在當今世界它處於一個什麼位置?過去和現在的許多研究都認為在民主制度下再分配會更頻繁,並且更加偏向窮人。但是缺乏全面的歷史數據驗證這一說法。本書表明土地再分配,這種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一種再分配形式。這為土地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穎的理論。本書作者廣泛收集了第一手資料,通過對埃及,秘魯,委內瑞拉和辛巴威等國家的統計分析和案例研究,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檢驗。本書的發現提醒我們反思關於再分配和政權的諸多共識。

Timothy Fry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olumbia University

呵呵

Building States and Markets after Communism: The Perils of Polarized Democracy

民主是否促進建立市場經濟和健全的國家制度?國家建設和市場建設是齊頭並進,還是背道而馳?本書考察了1990到2004年間25個前蘇東國家的國家建設和市場建設之間的關係。基於俄羅斯、保加利亞、波蘭、烏茲別克四個國家的跨國統計分析,企業管理者的調查和案例研究,本書作者發現當政治兩極化程度低時,民主與更頻繁的經濟改革,更強大的國家機構和更高的社會轉移相關聯。同時他也發現,隨著政治極化程度加深,政策變得難以預測,民主的積極影響將會被削弱。作者認為收入不平等和前蘇東制度遺產是這些國家政治兩極化的根源。通過識別民主何時以及如何能夠促進市場建設和國家建設,本書的工作有助於釐清長久以來在比較政治及公共政策領域存在的爭論。

Merilee S. Grindle (editor), Professor,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Ellen Comisso,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CSD

Peter Hall (edito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Joel S.Migdal (editor), Professor, Henry M.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Challengingthe State:Crisis and Innovation in Latin America and Africa

對於拉丁美洲和非洲許多國家的政府而言,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代。不斷深化的經濟危機和日益加重的政治改革壓力嚴重影響了他們管理政治、經濟的能力。這些危機表明,這些國家迫切需要進行改革,重新定位與市場和公民社會的關係。通過對墨西哥和肯亞的案例研究,作者分析了這些身處危機的領導人所面臨的機會與約束。本書作者認為雖然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和政治結構往往也是問題的一部分,但他們也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一部分。

James Mahoney (editor), Professor, Departmentof Political Scienc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Dietrich Rueschemeyer (editor), Professor, Brow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本書系統地總結了當代比較歷史分析在過去取得的成就及未來的研究議程。本書正文探討了以下三個主題:過去三十年里該領域的認知積累;用於研究歷史進程和歷史模式的分析工具;推理和建構理論的可行方法論。本書介紹和結尾部分將比較歷史分析和社會科學領域其他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比較。社會科學領域的比較歷史分析將成為這一領域學者的寶貴資源,同時對許多其他社會科學家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尤其是那些過去對歷史比較分析持懷疑態度的人。

Mark Irving Lichbach, Professor, Departmentof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lan S. Zuckerma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Brown University

Comparative Politics: Rationality, Culture, and Structure

比較政治學:理性、文化和結構是經過修訂的第二版。這一版仍然重點關注實地研究方法,同時開始重視因果研究範式。本書作者Mark Lichbach總結回顧了本書的發現、解釋和證據;作者Alan Zuckerman基於社會機制論證本書的解釋部分;作者Ira Katznelson負責結構主義者分析範式,作者Margaret Levi撰寫了理性選擇理論部分;作者Marc Ross進行了文化主義者分析範式,並對實地研究學派的發展進行了評估。本書後續的章節探討了這些範式與當前研究之間的關係。這些研究包括:國家;文化主題和政治經濟學;比較政治學的國際環境;有爭議的政治;多層次分析;嵌套選民;內生制度;福利國家和民族政治。本書對比較政治學過去十年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嚴謹的、令人興奮的評估。

Carles Boix, Professor, Princeto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the 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Democracyand Redistribution

一國何時實現民主化?哪些因素有利於原有政權的存續?革命緣何爆發?儘管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已經有眾多研究嘗試回答這些問題,但我們仍然缺乏關於政治發展過程的令人信服的理解。借用博弈論的分析工具,本書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政治轉型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政治體制最終取決於經濟資產的性質、它們在個人之間的分配以及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力量平衡。通過詳細的歷史工作和廣泛的統計分析,本書解釋了為什麼民主在古代雅典出現。同時,本書還討論了19世紀挪威、瑞士和美國東北部民主的早期勝利,以及在那些地主階級強大的國家民主的失敗。

Sven Steinmo,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States: Swed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本書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為何富有的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在面對21世紀初期的共同壓力時反應如此不同?借鑒進化論的觀點,本書對傳統的政治經濟均衡理論提出挑戰,認為應該從一個複雜的演化適應的視角理解當代的政治經濟。本書研究了瑞士、日本和美國的政治史、社會史和經濟史,在此基礎上解釋為何這三個國家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演化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綜合社會和經濟史,制度主義和進化論,本書為各國國家應對全球化的不同反應提供了一種全面的解釋,也提供了一種分析制度和社會變遷的新方法。

Mark Hallerberg, Dean and Professor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Political Economy, MPP and MIA Director, Director, Fiscal Governance Centre

Jurgenvon Hagen 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at Bonn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Fiscal Governance in Europe

本文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分析政府如何協調預算決策。一般認為,有兩種財政治理模式有利於加強財政紀律,一種是委託制,一種是合同制。與這兩種模式形成對比的是采邑制,采邑制的決策過程是分權的。關於財政治理模式的一個重要認識是其效率取決於潛在的政治制度。當政黨內部不存在意識形態差異或者差異較小時,委託制更加有效;反之則是合同制更加有效。以經驗來看,不論是採用委託制或是合同制,只要與政治制度相適應,它們的效率都要高於采邑制。本書還討論了國家採取采邑制的原因、中歐和東歐的財政管理以及這些制度在歐盟內部的作用。

Alisha C.Hollan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oli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Forbearance as Redistribution: The Politics of Informal Welfare in Latin America

政府為什麼容忍違反法律的行為?傳統觀點認為這是因為政府無法有效實施他們的法律。本書挑戰了這種傳統解釋,表明是政治家選擇不執行法律來分配資源和贏得選舉。本書指出這種對街頭販賣等活動的寬容是吸引貧窮選民支持的有效策略。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社會組織規模過小,或目標不明確,不能為政治家提供動員窮人的有效手段。相反,寬容構成了一種非正式的福利政策,這種福利政策也正是本書作者討論城市政治時圍繞的中心。寬容為那些弱勢群體提供了社會支持,但也助長了那種排他性的福利政策的延續,甚至永久化。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政治學推薦書目 1
英國憲政簡史(4):英國議會制的鞏固和兩院制的形成
忽悠別人和自欺欺人
從政治學的視角理解這個世界——第1篇 開始

TAG:政治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