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科判?

科判本質上是一種「歸納分類」方法。從高處說,給佛陀的教法「判教」(如天台「五時八教」)就是一種「歸納分類」;往低了說,收拾凌亂的房間,也要用到「歸納分類」。對佛教典籍來說:編撰「大藏經」的經錄,就是對整體典籍的「歸納分類」;而科判,則是面向單部著作,對其義理結構來進行的「歸納分類」。

「科判」起源於東晉道安大師(314~385)的「三分科經」:將佛經依照義理結構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大科。這種歸納分類方法能夠標出佛經的結構,讓人知道哪裡到哪裡是「序分」、哪裡到哪裡是「正宗分」……但是這還不夠,後人在三分的基礎上,再行科分,再科之中,再再科分,如此越分越細密,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層級式「科判」。

如果說「三分科經」只是將佛經分成了三個章節,那麼當層級越深、科分越細的時候,科判對典籍的「歸納分類」也越細緻:「分品」,「分節」,「分段」,「分句」……細緻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科判其實就是一種「註解」了。因為科判里每一個科節單元都有名稱,這個名稱就是對科判所對應原文的大意歸納。

如果僅僅是一種對章句的「註解」的話,那也算不了什麼,儒生們也剖章析句。科判最大的特點,可以說是它的層級結構。因為科判是在粗分的基礎上,細分,細分的基礎上,再細分……這樣一級一級地科分而形成的。就像一顆樹,從根上長出一條主幹,然後分枝,分枝之中,又分枝……因此,所有的科判都可以被連起來,這種東西,也被稱為「大綱」。

「綱」的本意是「網口的大繩」;所謂「提綱」,就是指通過提起總繩,來使網目張開。《韓非子》云:「善張網者,引其綱。若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則是勞而難;引其綱,而魚已囊矣。」科判就是「綱要」,散落在文字的內容就是「網目」。在學習中:如果是一字一句地從頭到尾閱讀(「一一攝萬目而後得」),結果會「勞而難」;而循著科判來學習(「引其綱」),則一下子就能把握住要旨(「而魚已囊矣」)。

雖然「漁網的總繩」只是對科判的一種譬喻,但某些大經大論的科判,如果畫出來的話,長度還真的可以與真正的「綱」一較高下。如果要將它們的結構完整地呈現出來,製成「科判表」,那它的長度和幅面將會非常驚人!莫說古代的印刷術,即使是現代的印刷術,也要仔細考量這種「大項目」的可行性。

因此,科判這種偉大的發明,由於書頁幅面的限制,只能被割裂、被摺疊在書頁之中。而即便如此,仍然有許多祖師,不辭辛勞地為經論撰科。科判,居然也在這種逼仄的環境中發展,繁榮。

現代的學子與佛教經典之間,隔著好幾條鴻溝。首先是繁體字、文言文,其次是豎排版,然後又沒有現代標點。科判更甚,有不熟悉的天干地支序號,以及陌生的編號系統,甚至還帶有密密麻麻的線條。現代人若能閱讀古籍,已屬難得;但要閱讀、使用科判,那就更困難了。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科判並不是佛教界某些天才自我娛樂的產物,而是「歸納分類」方法在佛教典籍上的運用。當現代人在寫作中,也採用這種「歸納分類」方法,並為其開發寫作工具的時候,自然會有人聯繫到佛教典籍的科判,並開始試著使用它們呈現科判。

將科判用軟體畫出來,事情開始變得大不一樣。首先,使用電子軟體作圖,不同於在紙張上繪圖,圖的尺寸幾乎是不受限制的。如果將那些層級多、結構複雜的科判,使用電子軟體完整地作出來,可以這樣說:等了千百年,科判終於站起來了!再也不需要為了適應窄小的書頁,而被拆分、被打斷線條。不會再像書上那樣,為了見縫插針,而七拐八拐,讓人難以索引。

如果說科判的發明,讓隱藏在密密麻麻的原文中的文章結構,清晰地顯現出來(所謂「綱舉目張」);那麼電子科判的產生,就是再次讓被割裂、摺疊在書頁之中的科判結構,清晰地顯現出來(再次「綱舉目張」)。

其次,不同於一被印出來,既無可更改的紙質科判;電子科判是「活」的。現在支持大綱結構的軟體,都有「收起」和「展開」子條目的功能。我們可以通過收起過細的科目,以瀏覽整個文章的粗略結構。當想要細讀時,又可以展開相應的部分。這樣,再長、再大的部頭,都可以被自如地瀏覽。有法師14年前就開始使用電子工具錄入科判,他這樣形容電子科判:我有一科判,零壹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雖然是僅僅一個「收起/展開」的功能,就已能顛覆過往的科判使用方式。但這還不是全部,電子版本的科判與紙質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有非常多的可能性,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因此,一些深受科判利益的同修,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探求如何更好地發揮科判的能力,並自稱「科判研究組」。

雖說是「科判研究組」,但科判從來就不是獨立的事物,電子科判也不會單獨存在。如開頭說的:科判本質上是一種「歸納分類」方法。除了科判,「標點」與「表解」其實也是一種對佛典的梳理方式。因為不同標點有不同的停頓長度,可以理解成「層級」,比如:逗號管頓號,逗號級別大於頓號;分號管逗號,分號級別又大於逗號;而句末點號級別又大於分號。而表解則是對各種概念,用圖來表示其相互之間的關係。通過標點與表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梳理經典的結構,幫助學習。

我們也一直在利用很多電子工具來方便學修,比如CBETA的電子佛典集成,中華佛典寶庫的FoDict(電子佛學辭典),中華佛學研究所的「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以及法鼓文理學院的很多資料庫等等。

互聯網是一座寶山,我們會介紹自己發現的好工具,也努力成為互聯網中的一種好工具——以科判為中心,聚合標點、表解、注釋等能幫助學習的一切。

本文來源:網易佛學 作者:科判研究組

推薦閱讀:

TAG:科判 | 佛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