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偉大的普通人

無論貼吧還是知乎,大家都喜歡黑張無忌。

究其原因,你黑喬峰、郭靖,有人罵你;你黑楊過、韋小寶,有人跟你對撕;你黑令狐沖,以後就別想在平台混了。至於陳家洛、胡斐、袁承志等人,又不屑去黑。於是大家都黑張無忌。既沒有風險,又政治正確。

想來黑張無忌的風氣從金庸就開始了。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說張無忌「比較軟弱,較少英雄氣概」,「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

一部武俠小說的主角,出身極高,武功極強,卻沒有英雄氣概,做事優柔寡斷,感情上拖泥帶水,最後被手下算計、歸隱江湖,比起其他或誠樸質實或高傲狂放的主角,確實不太討人喜歡。

但我一直都比較喜歡張無忌。一開始大概是由於對趙敏的愛屋及烏,後來就是真的為他身上的閃光點所吸引。起初也樂此不疲地黑他,本意是湊個熱鬧,有點粉到深處自然黑的意思。直到看到有人把他排成了金庸小說第一渣男,我就有點坐不住了。說他渣,讓陳家洛、夏雪宜、袁承志等人情何以堪?

今天就想正經地為張教主說幾句好話。

張無忌出身高貴而不自矜,身負血仇而不行惡,人小力微時不避俠舉,位高權重時不倚勢欺人,謙忍善良,平易寬和,是好人中的好人,大俠中的大俠。

張無忌父親是武當張五俠張翠山,母親是天鷹教大小姐殷素素,義父是明教護教法王謝遜,外公是天鷹教教主殷天正,師公是武當創派祖師張三丰。放眼天下,數得著的人物都跟他有些親緣關係,正邪兩道黑白通吃。但作為一個武二代,張無忌並沒有仗著身份橫行無忌,而是處處有忌。每一個親戚都是張無忌身上的一副擔子。

外公快被六大門派打傷了,要挺身來救;武當派快被趙敏滅了,要親去解圍;二伯六叔受傷了,要找葯來治;義父仍在冰火島上,要開船去接。張無忌自從練成神功、出了翠谷,一直在忙,一直在為身邊人奔波,好容易抽出時間談個戀愛,還被各種人叫「小淫賊」。虧得是張教主好脾氣,換了什麼喬幫主什麼韋香主,一掌拍死算輕的。

張無忌其實並不幸運。年紀幼小之時,父母雙雙自殺;自己身中難解寒毒,日日飽受煎熬。按照正常軌跡,這應該是一個復仇故事:莫欺少年窮,一番奇遇,出來大殺四方,統一武林。

但張無忌不是。他對趙敏說:

「我爹爹媽媽是給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華山派、崆峒派那些人。……就算那些人真是兇手,我將他們一一殺了,又有甚麼用?我爹爹媽媽總是活不轉來了。趙姑娘,我這幾天心裡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殺人,和和氣氣、親親愛愛的都做朋友,豈不是好?我不想報仇殺人,也盼別人也不要殺人害人。」

這個時候的張無忌已是明教教主,身負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和太極拳法,身份之高,武功之強,天下罕有其匹。可是對於逼死自己父母的人,他非但不想報仇,還三番五次地施以援手。一個人在沒有力量時不作惡不過是一種被迫的善良,在有能力時仍與人為善才是真正的高境界,在有能力復仇的時候放棄復仇才是真正的寬恕。

金庸書中的武功跟人是相對應的。大英雄喬峰練的是剛猛無儔的降龍十八掌,多情楊過自創了黯然銷魂掌,瀟洒自由的令狐公子學了「行雲流水、任意所致」的獨孤九劍,憊懶混混韋小寶靠著神行百變輕功闖蕩江湖。

張無忌以九陽神功為根底,以乾坤大挪移為基礎,佐以太極拳劍、聖火令武功為招式。九陽神功出自少林寺,太極拳劍出自武當派,乾坤大挪移、聖火令武功都是波斯絕學,一人之身兼具正邪兩派武功,正如張無忌亦正亦邪的出身。而最重要的九陽神功最大的用處不是攻擊,而是防禦。九陽神功出場就救了張無忌的性命,以後每每在危機關頭為張無忌護體,反彈攻擊。這正好應了張無忌溫和善良的性格。

張無忌的善良不來源於任何人。他母親臨死前跟他說:「你別心急報仇,要慢慢的等著,只是一個也別放過。」他一個也沒動。張三丰殷殷相告他不許與魔教混在一起,他在大漠為救明教銳金旗自承滅絕師太三掌。胡青牛脾氣古怪,非明教教徒不救,他習得醫術後卻有治無類。朱九真騙得他肝腸寸斷,他重出秘谷後,卻淡然一聲「不再恨她」反覺她可憐。

他的善良一是生來固有,二是來源於他的生活環境。張無忌在冰火島生活十多年,從出生開始,父母義父,三個人的愛集於他一身,在沒有社會交往的情況下,自私、嫉妒、殘忍這些性格與他全不沾邊。所以即便父母雙亡,即便身中寒毒,即便為情所傷,他心中仍然保有善意,仍然樂觀沖和。

他隨父母從冰火島到武當山,又跟著張三丰去少林寺,隨著常遇春去蝴蝶谷,跟著胡青牛學了兩年醫術,又萬里迢迢將楊不悔送到崑崙,於此遇見朱九真。他當過座上客,也當過階下囚;他行經餓殍遍地的中原,也攀爬上瓊野茫茫的雪山。他吃過很多很多的苦,也得過很多很多的愛,他珍惜別人對他的好,也從不吝惜對別人好。年紀輕輕,喜樂悲愁、人生百態皆已見識過,由此心態超然,胸懷高遠。

在鑽入秘谷後,看到紅花綠樹,聽到鳴禽間關,聞到清幽花香,他想:「老天爺待我果真不薄,安排下這等仙境,給我作葬身之地。」自己將死之身,還覺老天待我不薄,如此境界胸懷,不能不令人佩服。

張無忌雖然優柔寡斷,卻也是一個極硬氣的人,在涉及原則問題上他從不讓步。離開冰火島後,不知有多少人向他逼問謝遜的下落,他從未吐露。趙敏勸他歸順朝廷,被拒絕後神色凄苦,他心裡一動,幾乎就要答應,又馬上把持住。在一般問題上,他吃軟不吃硬;在原則問題上,他軟硬不吃。

張無忌的俠氣在少時體現得尤為明顯。太史公曰: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因紀曉芙一言而千里迢迢送楊不悔尋父,途中諸般困厄,他多次以身相代,見到楊逍後不言其功,對楊逍報答之語一笑而過,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堪稱俠士。

古人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眾多男主中,只有張無忌開了個神醫的掛,這絕不是偶然。醫者仁心,正好配張無忌的宅心仁厚。德近佛而才近仙,此評極當。相比於喬峰的由魔轉佛,張無忌天生便具佛性。相對於一個好大俠,他更適合當一個好醫生。

焚我殘軀,熊熊烈火。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為善除惡,唯光明故。

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明教大概是金書中人氣最高的門派,不但三觀正,實力強,而且人物性格飽滿,形象突出,最後還建立了大明王朝。作為明教教主,張無忌似乎總給人一種不謀其政的感覺。

其實張無忌性格與明教教義極為相符,是一個合格的明教教徒。但是明教教主首先要是一個政治家,其次才是教徒。而正如金庸評價,張無忌絕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沒有權力野心,沒有殺伐決斷,他從根本上是一個隱者,最後被朱元璋誆騙退位,多半也是順桿爬下來,他要是有心爭權,憑藉威望武功,還是可以和朱元璋斗一斗的。

張無忌能當穩明教教主,帶領明教驅逐韃虜,恢復漢家河山,不是他自己能力強,而是明教強。陽頂天死後,明教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上層為了教主之位紛斗不休。張無忌習得乾坤大挪移,光明頂退去六大門派,行俠仗義同時已獲得極高威望,明教教眾歸心,張無忌與中原武林和解,鋪平了興復河山之路,以後明教興旺發展,已是必由之路。

從明教教義就可以看出,人家想的是「憐我世人,憂患實多」,而六大門派想的是圍剿魔教,平復武林,甚而是成為武林至尊,境界高低立現。明教出身江湖草莽而心系廟堂,以前就有方臘起義;其他門派生於武林而囿於武林,註定無法逐鹿天下。

張無忌在感情上的搖擺也是一大黑點。如果他早早確定自己心上人,至少會少一半人黑他。看到趙敏,心裡一盪;看到周芷若,心裡又一盪。這樣盪啊盪地,具有鞦韆屬性的張公子便成了眾矢之的。

可平心而言,這也怪不得他。張無忌從小就與人為善,人家對他壞他不怎麼記仇,常常以德報怨,人家對他好他就永遠記在心上,日日想著報答。他遇到的這幾個姑娘,每個都又主動又強勢,每個都對他好,要讓他怎麼拒絕?

他認為趙敏殺了殷離,口口聲聲要「手誅妖女為表妹報仇」,等見了趙敏也不過是打了四個耳光;他知道是周芷若奪刀殺人、嫁禍趙敏,看見周芷若卻連一句重話也沒說。他的處事方式,有一句話體現得很清楚。萬安寺大火前,張無忌與趙敏在酒館相會,張無忌道:「你要是殺了周姑娘,殺了我手下任何一個親近的兄弟,我便不再當你是朋友,我永遠不跟你見面,便見了面也永不說話。」所以面還是要見的,話多半也是要說的,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報仇,尤其是向漂亮女人報仇,對張無忌來說太難了。

優柔寡斷、拖泥帶水畢竟是張教主骨子裡的屬性,這一點否認不了。他心底雖也有自己的道德原則,但是這些原則在漂亮女人面前總是潰敗得一塌糊塗。

張無忌先是想著四美兼得,後來小昭遠走,殷離傷死,又想著一雙兩好。雖說在他的時代,三妻四妾無可厚非,可在現代讀者眼中,總躲不過花心的罵名。讀者的思維很奇怪,楊過處處沾花惹草,末了一個不娶,讓無數少女為之「誤終生」,卻尊他為情聖,說他深情專一。張無忌不過流露一些普通人的正常想法,就被說成色鬼淫賊。

可是不管程英陸無雙,還是小昭周芷若,都不覺得楊過、張無忌有多麼不堪,依然願意生死相許。可見談戀愛這種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外人的觀點到底沒什麼用。

張無忌是個很可愛的人,偉大和普通兩種特質在他身上共存。他有過難得的際遇,做過不凡的功業,手下救過很多人,也間接解萬民於水火。可他依然是個普通人,像普通人一樣有親人、朋友、師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有普通人的猶豫、矛盾和憤怒、愁苦。他不是英雄,不是榜樣,從書中走出來,就可以成為每一個人的朋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艾讀小說

推薦閱讀:

TAG:張無忌 | 金庸小說 | 倚天屠龍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