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資產管理在中國:2002-2017
摘要:
自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以來,金融開放被提上了議程。十幾年時間中,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中國股市總市值全球排名第二,債市規模排名全球第三,2016年人民幣加入SDR,2017年A股加入MSCI,中國金融市場,和與其最相關的資產管理行業的對外開放一直都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本想著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寫著寫著發現內容確實有點多,似乎是有必要先做一個摘要簡單介紹一下。全文分為WTO時期和後WTO時期,劃分的依據主要在於金融開放的內容是否是中國入世時就承諾的,而承諾以外更進一步的市場開放都被歸在後WTO時期中。
在WTO時期中,先是有了QFII的制度,同時資產管理公司可以成立合資公司開展公募基金業務,持有上限最先是從33% , 後提升到49%。對外投資方面採取了QDII制度。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市場逐漸對外開放,以香港為離岸交互中心,有了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的投資新模式,中國逐漸加入國際指數(MSCI等),而港資控股基金及證券公司得以成立,突破了對於港資公司49%的持股上限。
和香港的互聯互通體現在基金上還有北上南下基金的陸續批複,為兩地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繼QFLP, QDLP之後,2017年陸續有外資獨資WFOE公司獲得私募證券投資PFM牌照,這個變化意義重大,雖然公募基金目前仍未能打破外資不可控股的條件,但私募證券投資的投資範圍實際上已經包含公募基金所能投資的證券領域,兩者的不同主要是體現在募集形式上。同時兩者在境內本地業務開展上均沒有額度限制,可以說是開啟了外資全資公司本地市場證券投資的新篇章。
-------------------------------------------------------我是目錄--------------------------------------------------------
外資資產管理在中國
WTO 時代:
階段1: QFII (2002.11)/QDII (2006.4)
階段2: 外資參股基金公司(2002.7)
後WTO時代:
主要的市場開放標誌性事件總結
階段3: 中港基金互認 & 港資控股基金公司/券商
階段4: 外資全資資產管理公司(WFOE): QDLP/ PFM/QFLP股權投資
下一階段:借鑒海外資本市場經驗,逐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成為一個成熟的國際化市場。
----------------------------------------------外資資產管理在中國--------------------------------------------------
WTO 時代:
之所以分為階段1和階段2,並不是因為兩者的時間上有先後差異,而且事實上,QDII業務開始的時間要比外資參股合資基金公司的時間晚。之所以這樣分類,原因是QFII/QDII在業務開展的本身是以公司的一項海外投資業務形式存在,且額度需要外管局審批並帶有額度限制。而外資參股JV基金公司,雖然在股權結構上有限制最高的持股比例,但以合資公司為主體的業務規模並沒有規定上限,也就是說基金公司的整體規模並沒有額度的限制,更類似於外商直接投資的形式。
階段1: QFII (2002.11)/QDII (2006.4)
QFII/QDII業務並非是加入WTO承諾下的直接產物,而是中國加入WTO背景下承諾金融開放的逐步兌現的一個試點,為逐漸放開資本市場真正成為國際化金融市場做的前期準備。這也是把它放在第一部分寫的主要原因。
QFII-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是指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投資於中國證券市場,並取得國家外匯管理局額度批准的中國境外基金管理機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以及其他資產管理機構。
2002年11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已廢止,自2006年9月1日起,實施新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並於當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至此QFII業務正式啟動,這也為境外機構開闢了一條新的境內投資渠道。2003年5月,瑞銀成為在華首家取得QFII資格的境外投資機構。
QFII投資額度逐漸放開,2002年11月28日,中國證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合格投資者投資額度以人民幣計價,單個合格投資者申請的投資額度不得低於等值5000萬美元的人民幣,不得高於等值8億美元的人民幣。2012年12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告將累計上限提高到等值10億美元,主權基金、央行及貨幣當局等機構投資額度上限可超過等值10億美元。
2015年3月26日,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已獲得12億美元QFII投資額度,這是除主權基金、央行及貨幣當局等三類機構之外,首家市場化機構突破10億美元的QFII額度限制,這也意味著QFII額度上限已全面放開。
2016年2月4日,外管局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合格投資者在取得證監會資格許可後,可通過備案的形式,獲取不超過其資產規模或管理的證券資產規模(以下簡稱資產規模)一定比例(以下簡稱基礎額度)的投資額度;超過基礎額度的投資額度申請,須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進一步放開了QFII的額度管控。
截至2017年8月31日,獲批的QFII機構合計已達到286家,合計獲批額度為939.94億美元。其中超過30億美金額度的瑞銀集團以及摩根大通集團分別合計持有30.4億,34.2億美元QFII額度。(外管局,2017.8.31)
RQFII - 證監會、央行、外管局2011年12月16日聯合發布《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香港子公司作為試點機構開展RQFII業務。該業務初期試點額度約人民幣200億元,試點機構投資於股票及股票類基金的資金不超過募集規模的20%。
2013年3月份,中國證監會、央行和外匯局聯合發布修訂後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允許更多境外金融機構將離岸籌集的人民幣資金投資境內資本市場,同時放寬RQFII投資範圍的限制,允許其投資於交易所交易或轉讓的股票,債券和權證,銀行間市場的固定收益產品,證券投資基金,股指期貨以及證監會允許的其它金融工具。
截止2017年8月底,RQFII總獲批額度達到5848.56億人民幣,其中香港地區佔比最高,共計2951.37億人民幣RQFII額度。韓國,新加坡緊隨其後,分別獲批額度753.87,671.55億人民幣。
表1.1:RQFII額度分布表
Source: 國家外管局,2017.8.31
QDII-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是指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募集資金,運用所募集的部分或者全部資金以資產組合方式進行境外證券投資管理的境內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等證券經營機構。
2006年4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第5號令公告,「拓展境內銀行代客外匯境外理財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在一定額度內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允許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證券經營機構在一定額度內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自有外匯,用於在境外進行的包含股票在內的組合證券投資。拓展保險機構境外證券投資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及貨幣市場工具,購匯額按保險機構總資產的一定比例控制。」這份公告標誌著QDII計劃在國內的正式開啟,對境內銀行,基金等證券經營機構投資海外開啟了大門。而對於保險機構而言,2004年保監會已出台政策允許保險公司運用外匯資金投資於一定範圍內的境外金融產品,這次新出台的政策,主要是在匯兌方面進一步地放開,使其可按資產規模的一定比例購匯在境外投資,規模比原來僅限於外匯資產的投資規模要大。
緊跟人行公告,銀監會,證監會以及保監會緊隨其後分別出台了QDII業務相關的管理辦法:
2006年6月21日,銀監會頒布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商業銀行開展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商業銀行,開展代客境外理財業務。通過綜合理財服務,即銀行通過發售理財產品,集合理財資金,統一代客進行境外投資的活動,主要針對的投資方向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隨後於2007年5月11日發布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調整商業銀行代客境外業務投資範圍的通知」,進一步豐富了境外理財產品的投資品種,允許商業銀行發行投資於包括境外股票,境外公募基金,境外結構性產品等的投資品種。
2007年6月18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對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海外市場提供了指引。2007年7月26日,保監會頒布了《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不同於QFII的好運氣,QDII基金進入內地市場似乎有些生不逢時。雖然QDII基金首次面世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07年首發募集的4隻QDII產品平均募集規模298億,但07年底到08年全球金融危機,全球股市迅速下跌,QDII基金募集規模也急劇下降,08年全年募集發行的基金產品有5隻,平均募集規模僅為10億,不到07年平均規模的1/20,而到了09年QDII基金髮行量更是降到了0。雖然十年後的今天,全球主流股票指數幾乎均已創出新高,但最早一批07年進入中國市場的4隻QDII基金當中,也僅有一隻華夏全球精選的基金凈值回到了面值以上。
儘管後來成立的QDII基金也有業績表現突出的,但整體的募集規模就沒有再出現像07年那樣瘋狂的景象,新發QDII基金的平均規模從09年開始再也沒有跨越10億元人民幣的檻。
前面主要分析的主要是境內發行的QDII 產品,境外的基金產品主要是通過與各家外資銀行合作使用銀行獲批的QDII額度通過境外代客理財計划進行銷售,這部分公開信息有限,但從各家外資銀行代客理財計劃合作來看,不少海外知名基金也都已積極布局國內市場。
境外投資額度往往是在匯率穩定期間更寬鬆,2015年8.11匯改之後,人民幣出現了一波持續快速的貶值,而市場上對於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不斷增強。一方面,15年中國經濟GDP年增長率破7,而經濟增長目標也降為6.5%,導致市場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失去信心,第二方面,人民幣外儲的持續下跌,國內外匯管制的加強,使得人民幣貶值的恐慌情緒增加。同期美國於2015,2016年末分別加息一次,開啟加息周期,也使市場出現強美元預期,海外資金紛紛從新興市場撤離,加劇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雖然時至今日,投資者開始逐漸理性對待美國的經濟復甦並不如想像中順利,美國加息的步伐比預期緩慢,而反觀中國2017年2-8月連續7個月外儲持續流入,經濟數據穩定,人民幣1-8月對美元升值幅度超過5%。但從15年底開始,QDII 額度的審批進度始終處於暫停狀態,截至2017年8月,外匯局已經連續20個月未審批QDII新額度。另外,為了加強資本管制,維持人民幣穩定,14年底推出的RQDII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業務也於15年底暫緩,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計劃截止目前還尚未推出。
截至2017年8月31日,獲批的QDII機構合計已達到132家,合計獲批額度為899.93億美元。其中銀行類合計獲批30家,額度138.40億美元;證券類(包括基金及證券公司)合計獲批48家,額度375.50億;保險類合計獲批40家,額度308.53億美元;信託類獲批合計14家,額度77.50億美元(外管局,2017.8.31)。
階段2: 外資參股基金公司(2002.7)
與QFII/QDII並行,2002年7月1日,證監會發布9號令《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已廢止)規定,外資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資參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擁有的權益比例,累計(包括直接持有和間接持有)不超過33%,在我國加入WTO後三年內,該比例不超過49%。
該法規在中國加入WTO三年內(於2004年)已廢止,而最新公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中,仍然明確規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需由中方控股。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募基金公司共有109家(僅包含管理規模不為0的基金公司),其中合資基金公司41家,佔到總數的37.6%。公募基金總規模達到10.13萬億元,其中貨幣基金佔比超過50%,達到5.37萬億元。
而在合資基金公司當中排名前5的基金公司就有3家來自銀行系,規模最大的工銀瑞信基金,基金規模在6985億元,在全市場109家公募基金當中排名第2。倚靠工商銀行強大的客戶基礎和網路,在全市場公募基金公司中也名列前茅,不過其外方股東瑞士信貸(香港)占股僅為20%,另80%則全部由工商銀行持有,從股權結構上來看,外資的參股更像是財務投資。
相較而言,外資佔比達到目前法規規定上限49%的基金公司僅有15家,其中規模超過千億的共有4家,分別為鵬華基金,興全基金,上投摩根基金以及華寶興業基金。前兩家來自券商系,後兩家來自信託系。
全市場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當中,有5家來自銀行背景基金公司,10家來自券商,4家來自信託,而天弘基金單只貨幣基金「餘額寶」背靠支付寶平台優勢,單只基金規模超過1.4萬億成為全市場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這也是唯一一家互聯網金融系的公募基金公司。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當中合資背景的有8家,但外資參股達到49%的僅有鵬華(13),和興業全球(19)兩家。(wind整理,截至2017.6.30)
整體來看,雖然外資合資基金公司在公司管理和投資理念上較為成熟,但由於目前中國市場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市場本身還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基金行業的競爭格局仍然是資源為王。而在資源方面,本地企業尤其是依靠大券商或銀行系的基金公司優勢就十分顯著。
合資基金公司在業務上和本地基金公司的法規規定並無特殊,主要從事普通公募基金業務, 專戶及子公司業務,QDII海外投資,以及QFII的投資諮詢管理業務。雖然法規規定上並沒有對合資公司特別規定,但也往往存在合資公司本身外方股東對投資流程,尤其是風控流程要求嚴於現有監管的情況,可能導致合資基金公司業務本身的發展速度會受到一定限制。
外資合資放開的最初的3年中,外資公司紛紛選擇進入中國市場,而在05-08年間,隨著政策的放開,外資股東方也有不少選擇了對其投資的合資公司進行增資。但到了10年之後,開始出現外資股東方選擇了將其持有的股份轉讓退出。例如最早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其外方股東荷蘭投資公司(ING Asset Management B.V.)就於2013年8月將其持有股權全部轉讓給招商銀行及招商證券有限公司,使其成為一家招商集團下本地基金公司。
作為補充,來聊聊外資銀行本地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情況。2007年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日電 中國銀監會二十日發布消息說,中國銀監會批准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開業。這四家外資法人銀行將在完成工商登記等法定手續後正式對外營業。《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規定,外資法人銀行可以從事全面外匯和人民幣業務,包括對中國境內公民的人民幣業務。外國銀行分行將主要從事全面外匯業務以及對公司和機構客戶的人民幣業務。
外資銀行銷售本地基金產品則直到2013年才被監管允許,2013.6.26包括滙豐、花旗、東亞等在內的8家外資銀行本地法人子銀行獲得證監會核准其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成為首批獲批開展此項業務的外資銀行。
外資銀行雖然在QDII基金銷售實力上較強,但本地產品銷售實力遠不及中資銷售機構,但其規範的銷售流程以及投資者適當性控制卻為規範市場銷售行為提供了很好的指導。
後WTO時代:
本文將WTO沒有明確規定的進一步市場開放統一歸類在後WTO時代,這個概括較為寬泛,未來想像空間也自然更大。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等的進一步發展, 資本市場在各領域進一步放開,進入後WTO時代,讓我們先從市場的角度,總結幾個主要的市場開放標誌性事件:
股票方面:
? 和很多開放業務試點一樣,香港依然是內地金融市場開放的排頭兵。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
目前滬港通和深港通都不存在總額度的限制,在每日限額管理上,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南下投資香港市場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通過滬股通/深股通每日北上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目前運行情況來看總體額度都是較為寬裕。
? 2017年6月21日明晟公司通過官網宣布,決定將A股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A股歷時3年多的努力終於有了新的進展。
MSCI計劃初始納入222隻大盤A股。基於5%的納入因子,這些A股約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同時,MSCI計劃分兩步實施這個初始納入計劃,以緩衝滬股通和深股通當前尚存的每日額度限制。第一步預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實施,第二步則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實施。倘若在此預定的納入日期之前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額度被取消或者大幅度提高,MSCI不排除將此納入計劃修改為一次性實施的方案。
A股加入MSCI路途曲折,原因是因為A股目前尚不是一個完全開放自由流通的市場,仍存在的矛盾主要在2個方面,一是體現在流動性,QFII,RQFII的額度受到外管局控制,每月匯出金額20%的限制。滬港通深港通雖然沒有總額度限制,仍然存在每日額度限制。二是目前市場上缺乏足夠的對沖工具,股指期權,期貨等的運用仍然不夠市場化。但A 股加入MSCI亦為必然,中國經濟總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二,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不包含A股的全球指數是不完整的。
債券方面:
? 2015年12月1日凌晨1點,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宣布,人民幣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別提款權)。標誌著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重要性的提升,海外投資者對於包括債券在內的人民幣資產的投資需求日益增加,加快了開放海外投資者自由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速度。
? 2010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後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主權財富基金、國際金融組織、人民幣境外清算行和參加行、境外保險機構、RQFII和QFII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2015年7月份,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相關境外機構(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在完成備案後,可自主決定其銀行間市場的投資規模。 2016年2月份,央行發布的2016年第3號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引入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取消額度限制,簡化管理流程。
? 很快,於2017年7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官網發布《中國人民銀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 聯合公告》。公告稱,「債券通」「北向通」將於2017年7月3日上線試運行。債券通是繼滬港通,深港通之後,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再度合作,目前開通的北向通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提供了新途徑,同時促進離岸人民幣的業務發展。
階段3: 中港基金互認 & 港資控股基金公司/券商
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一直以來都是國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而在資本市場對外資進一步開放的過程中,內地與香港的聯動也率先被啟動。
中港基金互認:
2015年5月22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就開展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工作正式簽署《關於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的監管合作備忘錄》,同時發布《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簡稱《暫行規定》),自7月1日起施行。要求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內地與香港基金按照簡易程序獲得認可或許可在對方市場向公眾投資者進行銷售。尤其在對北上基金的要求上,要求基金產品在香港註冊,資產規模不低於2億人民幣且成立時間在1年以上,不以內地市場為主要投資方向,在內地的銷售規模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不高於50%。
2015年12月18日註冊成立的首批互認基金當中,有3隻香港互認基金,分別是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行健宏揚中國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類型分別為股票指數型、股票型、債券型。
有4隻內地互認基金,分別是華夏回報混合證券投資基金、工銀瑞信核心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滙豐晉信大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類別為1隻股票型基金,3隻混合型基金。
15年底人民幣持續貶值,且伴隨股票市場同年8月開始出現大幅下跌,拉低了整體市場風險偏好,以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為代表的投資于海外的債券基金受到市場的廣泛追捧,加之QDII新增額度審批暫停,截止16年4月的14億凈銷售當中有僅摩根資產管理旗下兩隻產品就貢獻了逾13億元,而這13億元多以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貢獻為主,佔比近90%。當然互認基金北向的獲批產品數量和募集規模整體上保持著上升態勢,表明內地投資者對於海外市場投資的需求仍在持續增長。
3.1香港基金境內發行銷售資金匯出情況表
Source:外管局,2017.8
截至目前,北上基金共獲批8隻產品,包括2隻債券型,5隻股票型和 1隻混合型基金。
而南下基金剛剛進入香港市場不久,就遇到了16年年初的交易所市場意外熔斷(儘管2016年1月8日交易所已暫停熔斷機制),南下基金開局不利,同時也反映在銷量上南下基金的銷量遠遠少於北上的基金產品。在產品數量上南下基金選擇更為豐富,自2015年底香港內地互認基金開閘以來,已有超過50隻內地基金南下。(wind,2017.8)
3.3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資金匯出情況表
Source:外管局,2017.8
港資控股基金公司/券商:
2016年6月16日,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批,註冊資本金2億元,至此我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市場唯一一家港資控股公募基金公司成立。其大股東為恒生銀行有限公司,出資1.4億元,持股70%,另一股東為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出資0.6億元,持股30%。
基金成立後順利發行了其發行第一支恒生前海滬港深新興產業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55-95%,基金於2017年4月1日成立,成立規模為4.25億人民幣。根據17年半年報顯示,基金股票倉位約佔50%,較市場同類產品低配,可以看出其投資風格相對保守。
在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前夕,兩家港資銀行獲准在內地設立多牌照證券公司。6月19日證監會發布信息顯示,證監會已核准設立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東亞前海證券),其中東亞銀行有限公司出資49%。同時核准設立滙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滙豐前海證券)。滙豐前海證券註冊地為深圳市,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8億元,業務範圍為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承銷與保薦,其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出資比例為51%, 至此內地市場迎來了第一家港資控股的證券公司。
3.4 滙豐前海證券股東及出資比例
(source:CSRC 2017.6.19)
階段4: 外資全資資產管理公司(WFOE): QDLP(國內企業QDIE)/ PFM/QFLP股權投資
截至目前公募基金的投資對於外資仍未放開控股,而在私募基金領域這條規定正逐漸被放開,外資可以參股,控股,或成立獨資企業,並通過申請相應的私募基金業務牌照以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外商獨資資產管理公司目前主要可以獲得幾種私募業務牌照,一種是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 QDLP,主要向境內高凈值個人投資者或機構提供海外投資服務,雖然外商可以獨資,且投資範圍較QDII更廣,但在境外投資在額度上仍然像QDII一樣需要外管局的批複,目前每家機構最高的額度在一億美金,從額度上來說是較為有限的。
另一種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PFM (Private fund management),主要向向中國機構和高凈值投資者提供在岸固定收益、股票和多資產私募基金。目前對於具有PFM資格的外資獨資公司在額度上並沒有審批要求,但外商投資公募基金仍然有不能控股的限制條件。
還有一種是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與 QDLP對應,也可以理解成QFII的補充,允許境外資本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後投資境內PE/VC市場。
PFM牌照可以說是以上幾個牌照當中含金量最高的一塊。為什麼這麼說呢?QDLP作為QDII的補充,投資範圍有所擴大,QFLP作為QFII的補充,主要投資在PE/VC市場,兩者額度仍然需要外管局批准。而PFM作為外資合資基金公司的一個延伸,雖然不是公募基金,但在原有證券投資業務上對外資開放全資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且額度上沒有限制。
和公募基金不同,私募市場整體競爭環境更為激烈,且私募基金採取非公開募集方式,單只產品持有人總數不得高於200人,最低起購金額為100萬元以上,對於特定投資者的要求更專業。
截至 2017 年 8 月底,已登記的機構類型為私募證券投資 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7943 家,管理正在運作的基金 30237 只,管理基金規模 2.25 萬億元;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 理人11950家,管理正在運作的基金25407隻,管理基金規模 6.37 萬億元;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 759 家,管理正在運 作的基金 5044 只,管理基金規模 1.60 萬億元。
明顯可以看出私募股權基金在整個私募行業當中的領先地位,在全市場私募總規模中的佔比超過60%。-
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 QDLP:
第一批2013年9月, 美國橡樹資本(Oak Tree)、城堡投資(Citadel)、英仕曼(Man Group)、Canyon Partners、奧氏資本(Och-Ziff)、元盛資本(Winton Capital Management)等首批6家境外大型對沖基金公司共獲3億美元QDLP額度(各獲5000萬美元額度),
第二批2015年3月, 瑞銀全球資產管理、德意志資產及財富管理、野村資產管理、EJF Capital、世邦魏理仕全球投資公司等5家境外資產管理公司獲第二批QDLP試點基金管理企業資格(額度均為1億美元)
此後陸續有上投摩根(這是首家獲得QDLP資格的國內公募基金業者)、廣發鈞策、香港惠理,貝萊德等的公司得到QDLP業務批複。
同樣受到15年底來自人民幣外匯市場的壓力,為遏制資本外流,和QDII一樣,QDLP的新增額度暫停,QDII2的推出被推遲。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Private fund management)PFM:
2017年1月3日,富達利泰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在基金業協會登記,成為首家可以在中國境內募資開展包括二級市場證券交易在內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的外商獨資資產管理公司WFOE (PFM)。
時隔半年後,瑞銀資管獲批市場上第二張牌照。截止目前,共有4家外商獨資資產管理公司獲得私募證券基金管理資格,分別來自美國,瑞士,英國以及新加坡。目前仍有不少WFOE公司在申請PFM的業務牌照。
根據協會要求,新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辦結登記手續之日起6個月內仍未備案首隻私募基金產品的,中國基金業協會將註銷該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最早獲批的富達已於2017年5月5日備案成立了第一隻產品——「富達中國債券1號私募基金」,預計後續拿到批複的WFOE公司也將陸續發行各自的首隻產品
前文分析過合資基金公司多年來的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外資在國內市場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而WFOE如何適應本地市場在私募基金行業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出路,也變得尤為重要。
下一階段:借鑒海外資本市場經驗,逐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成為一個成熟的國際化市場。
中國的資本市場開放一直是採取的是一個逐步開放的方式,在初入WTO的時代,資本市場的開放主要是沿著WTO約定的路徑逐漸放開。而到了後WTO時代,尤其是近幾年,香港成為了一個中國內地市場對外開放最重要的一個窗口,從香港開始試點,從香港開始突破。
在不斷開放資本市場的過程中,人民幣也逐漸走出去,加入SDR成為一籃子儲備貨幣之一,中國在國際市場上開始初露頭角。通過開辦合資企業,國內企業學習海外的資產管理理念,而外資機構也逐漸了解這個擁有巨大潛力的投資者市場。
任何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未來中國市場仍然孕育者許多機會和挑戰。
------------------------------------------------------------------------
附錄:
中國與世貿組織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 2001年9月12日至17日,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18次會議在日內瓦舉行,此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多邊文件提交總理事會審議。會議宣布結束中國工作組的工作。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多哈會議批准我國為正式成員。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成為該組織第143個成員國。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中國入世承諾表當中涉及金融的內容:
銀行金融
所有地域與客戶限制將於入世後5年內取消,只根據審慎標準頒發許可證,取消一切現有的限制外國銀行所有權、經營及法律形式的非審慎措施,包括有關內部分支機構和許可證的限制;開放金融租賃業務和汽車信貸業務。----入世後外匯業務將取消地域及客戶限制。----入世時,人民幣業務將限於上海、深圳、大連、天津;一年內推廣至廣州、珠海、青島、南京和武漢;兩年內推廣至濟南、福州、成都和重慶;三年內推廣至昆明、北京和廈門;四年內推廣至汕頭、寧波、瀋陽和西安。入世五年內取消地域限制。入世兩年內外資銀行可以對國內公司開展人民幣業務,五年內外國銀行可以為國內個人客戶開展人民幣業務。
保險
入世時,外國保險公司能在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和佛山開展業務;兩年內擴展到北京、成都、重慶、福州、蘇州、廈門、寧波、瀋陽、武漢和天津;三年內取消地域限制。----入世後允許成立外資佔51%的非壽險公司分支機構或合資公司,兩年內將允許建立獨資子公司;入世後外資可以占壽險合資公司50%的股份;入世後,作為分支機構、合資公司或外國獨資子公司的外資保險公司可為人壽保險和非人壽保險提供再保險服務,而不受地域或數量的限制;入世後四年內逐步取消中國保險公司再保險20%的要求。
證券
入世三年內,外資證券公司可以建立合資公司(外資佔1/3),承銷A股、承銷並交易B股和H股以及政府與公司債券;入世後外資證券公司還可以直接跨國界交易B股。
資產管理
入世後外資佔少數股權(33%)的合資企業可以從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入世後三年內外資股權上限可提高至49%。
推薦閱讀:
※互金資管整治下發已過24小時:鳳凰金融、暴風金融仍在賣違規產品
※大數據資產管理總體框架概述
※「從影子銀行到資產管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新階段
TAG:資產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