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客圖書華楠專訪|永遠充滿夢想、勇氣和愛的」少年「
本文是讀客圖書的董事長華楠接受正和島專訪的全部內容。
這位在所有人眼中才華橫溢,創意不斷地創意大師,熊貓君、書單狗、影單喵口中的風趣幽默的「禿頭老闆」,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絕世高手?
讓我們通過這篇專訪,走近華楠,走近讀客圖書。
這是兩棵彼此相望、努力向上的樹。
這是兩條同源出發、並行深流的河。
這是一對在商界各有建樹的親兄弟。
我們去上海拜訪他們時,正碰上兩人都有好事。哥哥華杉的新書《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在北京、上海的機場屏幕上隨處可見,他斥資1000萬,誓言要將這本書賣到1000萬本。他所開創的華與華剛剛過完15歲生日,這家創意公司以華夏幸福、田七牙膏、廚邦醬油、西貝莜麵村等客戶案例蜚聲業界。
而弟弟華楠的讀客圖書,半個月前剛剛融資1.28億,君聯資本領投,估值20億。這家號稱出版界「單品王」的公司,推出過《島上書店》《藏地密碼》《絲綢之路》《巨人的隕落》等眾多超級暢銷書。
在上海印鈔廠旁邊,兩家公司毗鄰。外界眼裡,他們有不少共同點:都挺拽,華與華從不比稿,很多大企業提著錢上門都見不到華杉一面,讀客圖書融資則堅決不對賭、不談價錢,不改變公司運營模式,否則就一拍兩散。
都對員工挺大方,華與華近年的內部創意比賽,獲獎小組的獎金都是100萬,讀客去年推行的合伙人計劃,一下子送出5輛寶馬;都非常注重價值觀,華與華倡導「正心誠意,盡心儘力」,讀客倡導「激發個人成長」「誠信是第一生產力」。
兄弟二人又有不同的性格。華杉讀書萬卷,卻頗以銀錢自雄;愛發豪言,卻又極其勤勉。華楠氣質沉靜,做事卻力求極致;常無計劃,卻終能抵達目標。
兩人辦公室的最顯眼處,都掛了一副父親的大幅照片。數十年來,午夜夢回,貴州小山村裡的山河故人,常入夢境。終其一生,他們都在向故鄉努力靠近,卻又與其纏鬥不休。
01融資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
這次融資,其實一開始是想給新媒體部分融的,我們的「書單來了」「影單來了」兩個公號,加起來已經做到七八百萬粉絲了。後來見了兩家投資人,他們說你們公司幾塊業務本身是相關的,有的已經成了,有的還在孵化。你拿出來的,是融資風險最大,最看不著(前景)的,他們說如果這個不成,我就冤了。要不你們最好放在一起融?
出於這麼一個原因,後來就沒有分開,就新媒體、傳統出版、電影三塊業務做了整體性融資。其實我們整個融資都談不上有多大的必要性,就是有這麼一個緣起。後來想反正公司應該越做越大,需要越來越開放,股權上也要開放,就下定決心融了。
外人可能覺得20億的估值挺高,我們覺得這個估值比較客觀,既沒有過高,也沒有過低。投資人很認可我們的價值觀,所以整個融資過程應該說非常順利。
融資這件事對我們保持固有的發展節奏沒有任何影響,既沒有給我們提速,也沒有拖累我們,就是融了資,有了掛牌的事情。當然會多一分責任,但是多了這分責任,也不會讓我們在動作上有什麼變形,我們還是這樣走,只是心裏面多一些「哎呀得對得起人家」這麼個想法。但是並不會說,為了對得起他,我要去干一些什麼。
本來我們也講清楚了,跟投資人說清楚了,我們這家公司要干這些事情,給錢我們是這樣干,不給錢我們也是這樣干,不會有其他的。包括像君聯邵總跟我們聊的時候,他也說,我們投你,首先我們對你們沒有上市要求,就是看重你們的模式,也沒有增長要求,所以大家一拍即合。但我們自己會上,他只是說不設時間點,結果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所以他不需要(限定我)。
02融資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
華與華到今年是15年,讀客是11年,在它們各自的領域來說,都屬於發展得很好。(關於成功的經驗,)首先是方法,超級符號。我們這兩家公司可能運行的個性不太一樣,但方法論上,底層邏輯是一模一樣的。兩家公司的員工都可以互換的,都可以在對方那邊做項目經理。讀客請了華與華做品牌顧問,兩家合作起來,也沒有任何的溝通障礙,只是說華與華在品牌推廣應用上面,更加專業,因為他們在品牌上面積累的的案例比我們多。
就讀客來說,出版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行業本身在越來越好。不過這個行業極其分散,像我們在民營出版里可能排第三,但我們也不過才1%的市場佔有率。正常來說,做到一個行業的前三,市場佔有率達到10%、20%是很正常的。那麼,行業本身在增長,我們還繼續擴大集中的話,至少還有一二十倍的發展空間,這還只是在紙質書的領域。
電子書也在增長,在傳統出版裡面,我們的電子書也是排第一的,它還有連年翻番的空間。現在,因為產業融合,出版業作為產業源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因為超級IP出現最大的領域就是出版領域,你拿到超級IP往下遊走會非常順。這在我們行業裡面已經有,像磨鐵、鳳凰聯動、博集這些,他們拿到超級IP,到下游去拍電影、電視劇都很成功。這個增長是很明顯的。
還有從我們國家層面來講,過去30多年,中國從最窮的國家變成了最富的國家,這個富全都是在物質上,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高速公路、電視、高鐵、飛機等基礎設施比歐洲、美國都要強。但是我們有一塊大的領域,比它們全部要弱,就是文化領域。就是說物質基礎打好之後,未來的30年,中國文化產業會高速發展和增長。我們在文化產業裡面,實際是屬於產業的源頭,它的增長是不可限量的。
影視方面,從圖書衍生到影視開發是比較順理成章的。對我們來說,不會自己做,而是跟影視公司合作,因為你握著IP,你就有發言權和選擇權。國內大的影視機構,像光線、阿里、新麗,我們本來就一直在合作,我們賣很多版權給他們,包括騰訊,本來關係就特別好。
我們要開發的時候,肯定是聯合開發,不可能自己去做,電影也極少說一家公司獨投的。現在做原創電影喊得那麼響,但是做原創電影的風險多大?你做IP電影,確實你的流量是現成的,更重要的是,把握住IP的特質,把握住它的粉絲需求,這個是我們擅長的。因為這個IP就是我們開發出來的,我們一直在跟這些人溝通,這個鏈條是很平穩的。所以我們看到有出版商參與的電影,成功率比電影公司直接做小說改編的電影要高得多,包括像我們投的《致青春》《老男孩》。磨鐵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有出版商參與,成功率就很高。
03讀客為何善出爆款?
外面對我們比較深的印象之一是,我們的產品意識比較強,這個產品意識是怎麼形成的?應該說以前做廣告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家不一樣的廣告公司,我們是直接介入產品研發的。我們做醬油廣告的時候,會幫助廚房開發醬油;我們做海底撈,會給海底撈開發做火鍋的鍋;我們幫晨光開發過圓珠筆,我們甚至會將工業設計、三維模型做好給到它。當然我們是提出產品概念,和對方的研發部門合作來進行研發。
也就是說,在做廣告的時候,我們在產品研發領域介入就非常深,就已經做了很多產品研發案例。做圖書,只是進入到一個新領域的非常順利的延伸而已。對我們來說,做書這種文化產品跟做醬油、做海底撈、做西貝或者做固安工業園區這種實體產品在方法上沒有任何區別。只是行業不一樣,然後有一些應用上的差別。
在進到圖書領域之後,我們也一直非常注重產品經理的培養。本來這個行業有策劃編輯、文字編輯、營銷編輯的細分,我們一開始就沒這麼分,就叫全能編輯,什麼都要干。這樣做久了之後,這個編輯對產品研發、對市場就都會有比較深的認識。
通過這種訓練,還有持續不斷地做超級符號方法的培訓(這個培訓我們一直都在做,以前是每個月有課,現在是把每次的開會討論更多當成培訓在做),我們現在有幾十個這樣的比較成熟的編輯,就是產品經理型的編輯。
04入行10年才感覺入了門
讀客做成今天這個樣子,我還是挺滿意的。主要還是覺得運氣太好了,你要說真憑本事干成什麼事情,回頭看的話,一個節點上的運氣,沒有這些運氣,你啥也沒有。
2006年5月我們開張出書,然後出了十來本書,沒有一本加印,沒有任何一本書有回款,每次印書籤稿子,全部是我私人掏錢,每個月幾萬塊錢往裡掏,花了兩百萬大部分是我私人的,要撐不下去了。我也心裏面打鼓,說可能自己只能幹廣告,後來突然莫名其妙撞到一份稿子《流血的仕途》,就火了。之後的暢銷書有的也是偶然,一路上各種運氣。
前年的時候,我說我入行十年,入門一年,我認為自己到2015年的時候才算是入了出版的門。以前就覺得出版行當真的是水太深,前面十年都沒有感覺。干到第十年,有一種今是而昨非的感受,覺得自己終於完全開始懂了。
為什麼這麼講?以前看書,眼睛盯在稿子上。但事實上這是個全球融合得非常深的行業,版權都是國際版權,我們到書店買的書,是來自全世界。這種對國際版權的理解,對中國閱讀的理解,最後慢慢地匯聚到一點,就是閱讀的本質是什麼?比方說,張勇他可能說得出火鍋的本質,他就圍繞這個本質可以做成全國最大的火鍋店。
那閱讀的本質是什麼?我最後理解到,閱讀的本質是成長。人們都是因為有成長需求才去讀書,由此,你就知道了,你要選擇什麼樣的版權。你可以理解我們工作的本質是激發成長,理解到這一點之後,我們整個公司才會有企業文化的東西出來,才知道怎麼服務於工作的本質,才會找到自己的使命。我們把自己的使命定義為激發個人成長,進一步理解,我們不管幹什麼,都是要激發個人成長。
哪一方面的成長?我把它分為三個層面:
1.精神方面的成長
就是這個人本來懵懵懂懂,讀了一本書之後,對世界認識得更清楚,對人生的意義更了解,或者說從一個悲觀消沉的人變成了一個積極上進的人。我們看到一些小說,如果它能夠給人輸出這種溫暖的、有力量的東西,就會賣得很好。這就印證了,如果你能夠激發成長,你的產品就可以暢銷。而你暢銷的產品是激發人成長的,你自己也會覺得有成就感。
2.知識系統的成長
即能夠拓展知識結構的產品,包括歷史、地理、人文社科之類。比如我們的《絲綢之路》,幫助讀者了解中國與西方的關係、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等,這就是知識結構的補充和拓展。然後這個書名恰好順應了一帶一路,實際上是一個外國教授寫了一本書來印證中國國家戰略。這本書在中國極其暢銷,現在發貨量50多萬冊。
3.生存技能的成長
關於生存技能,從經管到前沿科技,我們出的無人駕駛的書、雲計算的書,或者我們出的《參與感》《超級符號》這樣的書,讀者讀了之後,他的工作技能、生存技能能夠得到提升。
這三個層面總結出來,就是激發個人成長,包括激發他的精神成長、知識結構成長和生存工作技能成長。
這個對出版本質的理解,可以說是限定了我們公司版權選擇的範圍,這個版權範圍確定下來之後,也就知道了在這一鏈條上,我們這個公司不管做什麼事情,印這個書也好,校這個字也好,擺這個堆頭也好,終極目標都是為了激發個人成長。那麼激發個人成長,也並不是說只有閱讀,還有別的,像電影。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看盜版影碟、在錄像廳里泡大的。看這些電影,對精神成長也是起到極大的作用。所以我們也會開發這一類的電影,包括其周邊產品。也是在這一點上,我們做了「影單來了」公號,主要是給粉絲推薦、介紹這些能夠激發人成長的好電影,我們的「書單來了」也是基於這樣的目的。它們的粉絲增長都很快。
所以從未來來說,我們定下的使命是激發個人成長。不管讀客的未來能做多大,或者有多大的限制,我們首先會踐行這個使命,同時也會安於這個使命。如果這條路限定了你只能做那麼大,我覺得也行,並不是說一定做到天上去,也不一定有那個本事。
05我跟我哥公司在一塊,家也在一塊
小時候,我哥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小孩」,又守紀律,成績又好,又乖,是整個縣城裡面著名神童和三好學生。我就是屬於那種迷迷糊糊,成天眼睛都睜不開的,上課開小差,下課成天玩兒,但比較會考試。我爸說我這種叫做「放敞豬」,就是把豬丟在山上讓它自己去吃,是這麼一個個性吧。
外界對我們兩人一直有比較,沒什麼介意不介意,比了40年,早就習慣了。相對來說,性格上我感覺他比較外向,比較愛顯擺,比較愛說。我是屬於沒有事不會吭聲的那種,也懶得說。
1997年大學畢業後,我是在廣州旅遊學校當老師。為什麼到那裡當老師?因為大學畢業的時候,大家都在找工作,我想我也要找工作。我找工作的標準,就是看哪一個地方的球場好。我在廣州找了一圈,最後發現還是中大的球場最好,而廣州旅遊學校就在中大的西大球場邊上,所以我就去那當老師了,也沒想幹什麼事情,就是稀里糊塗的。
幹了一年之後,我覺得學校也不是個地方,各種膩歪,沒有意思。當時我哥在做廣告,有的時候他會拿一些案子給我看。我幫他弄了兩個,他賣出去掙錢了,效果挺好,我就說我也去做廣告吧,就辭職找了家廣告公司。然後果然自己很適合干這行,干一兩年就幹起來了。
一開始是給人打工,從啥也不會到當上總監就花了三個月,一年之內工資從1800漲到5000。那很不容易了,二十五六歲的時候,走在街上,簡直恨不得自己是廣州首富的感覺。後來又做了幾單大的,跟老闆說,想漲到6000,老闆不同意,然後另外有家公司能給6000,我就跳槽了。在那邊幹了三個月,有人找我說我們合夥開公司吧,也沒有想就跟她合夥了。幹了一年,可能是2000年開的公司,到2001年的時候,就掙了百八十萬,全是我一個人乾的。
那一年我是分了40多萬,我還記得。後來我又做了幾個月的廣告導演,拍一條片子掙兩三萬塊錢,一個月拍一條也挺開心的,我哥還給我一點單子。就這麼混著幹了半年,最後到2002年的時候,我哥說,要不我倆一起干吧,我們就把在原來公司的股份賣掉了。我還分到點錢,我哥一分錢都沒分到,他直接從那家公司凈身出戶了。
我們兄弟倆合作,從來沒有考慮過股權問題。我們兩家公司是互相持股,都是平分的,只是讀客除了我們兩個之外,有員工投資人什麼的,華與華則只有我們兩個。
我跟華杉現在兩個人同時在上海的機會其實不多,但只要我們都在上海,至少每天會一起吃個晚飯。我們倆住得很近,走路就十幾米。公司在一塊,家也在一塊。
我沒發現我們身上有做廣告的天賦,至少我身上肯定沒有,好像就沒有人在我身上發現任何天賦。我爸當年讓我考駕照,為什麼?他想這個兒子啥都不會,有駕照,至少可以去開計程車。當時我可是名牌大學,中山大學,他都想的是,反正他沒有啥本事,至少他可以開計程車。
06人的一生是童年的延續
家庭教育在我們兩人的成長上面可能佔了很大原因。我們家,最強調的有一點是責任心,就是人品上面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學習成績,反正成天在學校,也不笨,聽聽課混一混,總能混得差不多。我覺得主要是人品。
我母親家裡面以前是婁山關的大地主,婁山關腳下有一個叫松坎的小鎮,曾經半條街都是我們家的,但是後來被(批)鬥了。我媽最重要的是有不服氣的上進心,雖然被打到最底層,住在連豬圈都不如的地方,她卻無論如何都要上學。她的上學經歷是非常傳奇的,一個不可能上大學的人,一個孤兒,地主子女,就這樣一路上各種各樣的鬥智斗勇,最後真的一直混到大學裡了。後來工作當中,她也是這樣的,她好像只有體育課沒有教過,其他整個中小學所有的課程全部教過。我們兩兄弟,當地沒有英語老師,她覺得要教我們學英語,她自己學,最後成了當地最好的英語老師。
中國傳統一代父母對小孩很多是壓抑型的,我們也不算是鼓勵型。(我跟我哥公司做得都還不錯,)我父母從來沒有表揚過我們,或者極少。他們可能在別人面前,也會很驕傲,但見到你的時候,哎!特朗普知道嗎?特朗普他的爸爸特別瞧不起他,特朗普的性格就是他爸造成的,就是咄咄逼人的,一定要強調自己,一定要證明自己,他一輩子就是這樣的。特朗普在紐約建了第一座玻璃大樓,改變紐約地貌的,很成功吧?他給爸爸看,爸爸說,你這個破玻璃,如果是你哥的話,你哥肯定不會用這個玻璃。其實他哥早吸毒死掉了。
之前公司的總監都來找我,說老闆你能不能適當表揚我們一下?這對我們(兄弟倆)教育很深,所以這些年我對員工以獎勵表揚為主,以前是幹得再好都是批評。一個人不可能幹到完美,要找一個批評員工的由頭是非常容易的,我以前就覺得要多提要求,多鞭策,認為批評才是激勵,我們自己都是被批評大的。
後來我看到一句話,心裏面特別感動——馬克·吐溫說的,「僅靠一句讚美,我就能很好地活兩個月」。這才是本質啊!我看山姆·沃爾頓(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創始人——編者注)的自傳,整本書都洋溢著那種激勵的氣氛,幾個人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幾千人幾萬人十幾萬人就靠他一個人不停地激勵,然後做成一個帝國。有人評價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激勵師。
所以我現在對員工的批評越來越少,表揚才是激勵。我們這一代人從小都是被批評大的,很多人都沒有什麼自信心可言。有心理學家說,人的一生就是童年的延續。你童年留下的各種各樣的價值觀也好,心理陰影也好,決定你性格的東西也好,你一輩子都擺脫不了。
還有一個論斷,說的是一個在不幸家庭長大的小孩,他的一生都會用於搏鬥,而且他還註定無法取得勝利。他搏鬥的對象是自卑,或者恐懼,或者各種各樣的心理陰影,這些是幸福家庭長大的小孩覺得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他們在一邊看著你搏鬥,根本不知道你是怎麼回事。所以我是認同人生是童年的延續的,這是其一;其二,真正的成長就是要截斷這個童年,真正變得成人。但是中國現在沒有這方面的教育,所以我們事實上都或多或少一隻腳還在那個坑裡。
對於農村長大的小孩,從小到大那種自卑,確實很難克服。以前我都不願意承認自己自卑,十年前遇到一個大哥,人家做生意幾十億身價了,應該很自信對不對?結果突然他說,一輩子都擺脫不了自卑。我才意識到這個東西,不是我一個人有,太多人這樣了,他那麼牛逼也這樣。這種自卑從哪裡來?教育肯定是最重要的。這個教育不一定是家庭教育,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是這樣的。
我記得小學時候,有一天,我們學校因為一個四年級的小孩調皮,全校開大會,把他揪上去批評,批評完了之後,說你已經被開除了。那個小孩抹著鼻涕下來了,你說他一生得多痛苦。其實那個小孩有什麼過錯?沒有任何過錯,但是他一輩子就完了,你說他這輩子能走出來嗎?不太可能,這是我們的教育。
我的自信確立起來,談不上有什麼確切的時間點或事情,只是慢慢覺得越來越放鬆,就覺得哎呀,跟自己說不管怎麼樣,反正你幹得也還不錯。但是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幹得有多好,比你牛逼的人多了。就是談不上有多自信,但至少是不覺得有什麼自卑了。所以就好像我們公司經常講的,永遠充滿夢想、勇氣和愛,我一直強調這句話。為什麼?是因為我永遠充滿了這個東西嗎?不是的,是鼓勵自己。當你低落的時候,當你自卑的時候,你念兩遍,可能就會好一點。
推薦閱讀:
※寶潔再砍4億美刀廣告預算,犧牲業績為財報好看?
※如何用數據「量化」品牌營銷和效果營銷?
※吳寒笛:為什麼花費百萬的廣告,總是蠢得讓人想報警!
※你有沒有看到後不反感 反而認為非常做得好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