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階級的固化、流動和競爭

2016年秋天,微信朋友圈上有兩篇文章引起熱議,一篇是《我上了985211,卻一無所有|或者,也不能這麼說》,一篇是《一名非典型985畢業生的大學簡史》,在我看來,是在講述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面對階級固化與競爭時所產生的焦慮和迷茫。

現在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底層放棄教育,中層過度焦慮,上層不玩中國高考。

  1. 階級競爭,從房地產開始

中國近20年經濟發展的歷程里,房地產行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靠著土地,我們的國家從嚴重依賴外幣、資本短缺到如今財大氣粗、到處投資,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國家富強了,開發商、炒房者也從中攫取了大量的財富。

當計劃經濟時代落幕,改革開放商品化浪潮興起,傳統的農業思維告訴我們:土地意味著一切。於是從房地產開始,中國的階級開始了新一輪的劃分。有的人或家族靠著這個行業迅速的崛起,而有的人卻停滯不前,買得起的人和買不起的人自己就會隔離成不同群體,兩者的差距漸漸拉大,慢慢就形成了階級的分化。

現在,京滬的房價永遠在漲,政府依靠控制土地供給,戶口,醫療,學區等方式強行提高房子價值。理論上一個城市家庭只要有兩三套房子,那麼這個家庭完全不需要工作了。而那些沒有房子的家庭,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還不見得買得起城中心一套房,他們只能住遠離市中心的小房子,居住質量會比城中心更低。

我國的房地產就像巨大的泡沫,它最後會崩盤嗎?有人說會,因為沒有人能夠接盤;有人說不會,只要政府願意,它可以一直漲下去,現在的境地註定了政府會選擇超發貨幣,而超發貨幣意味著這些貨幣必然會再次流入被政府所控制著的稀缺的資源——土地,所以還會漲。

2.教育的競爭

有了房子就可以一勞永逸了?不,當兩個階層的子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沒有經歷良好過人的教育,只靠房產是無法勝出的。

這個時代,沒有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沒有足夠的認知,是無法保留在本階層的。

而在科技日益加速的今天,知識壁壘在逐漸的增高,尤其是人工智慧的發展更是加速了一部分人的淘汰,同時,也在加劇教育的競爭。

李開復說,在未來AI能在任何任務導向的客觀領域超越人類。 AI將取代人類50%左右的工作。AI會取代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建築工人、操作員、分析師、會計師,司機、助理、中介等,甚至部分醫師、律師及老師的專業工作。

真到了那個時候,底層的窮人連被剝削的價值也不會有。

如今,教育的競爭從我們的大學,高中已經下延到幼兒園。

你還以為課外班還是很多年前應試教育的補習班?今年上半年,一篇名為《北京的無奈:海淀拼娃是怎麼拼的》的文章透露了一名中產階級孩子在輔導班的課程:

語文由北大的老師上課,孩子讀的是《大學》和《春秋》,把中國歷史發生的事情與外國歷史橫向對比,帶有文化和哲學的啟蒙;英語由新東方的名師上課,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講英語故事。

當中上層在對教育積極投資時,底層卻越來越無力,家裡經濟越困難,教育的成本就越高,上的學校也就越差,當今社會的教育起點越來越高,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也就越難找到好的工作。

對於他們來說,有時「畢業即失業」,學歷再高也不如學區房的房價高,因而導致越貧窮往往越認同「讀書無用」。

權威期刊《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與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1952-2002)》。該報告通過研究50年數據,得出了一個讓全社會嘩然的結論:

90年代後,考上北大的精英子弟比例快速攀升,社會精英人口只佔全社會人口的1.7%,卻有40%的北大學生誕生於這樣的精英家庭。

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接受採訪時說自己生在北京中產之家,獲得的教育和資源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者農村孩子得不到的。

3.時間,終極戰場

階級競爭的本質是什麼?從本質上來說應該是為了生存,為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

那麼,錢能買命/時間嗎?

書本上教的是不可以,金錢換不來時間。

本來,時間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時間會開始真正的不公平起來。

根據科學家預測,未來幾十年,人類會在衰老和癌變兩個醫學領域的大山取得重大突破。在未來,治癒癌症、換一個心臟甚至頭顱、延長几年壽命,可能將會明碼標價。當頂層人可以拿錢續命的時候,底層人將只能望洋興嘆。

這樣的社會彷彿更像是一個遊戲,命有多長取決於你充值的費用或者你本身能創造的價值。

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中說:時間是新的戰場,也是新的貨幣。在我們可見的未來,時間是絕對剛性約束的資源。

誰將擁有更多自由可支配的時間,或者說誰更有能力延續生命的長度和質量,也許將會成為未來劃分階級的標誌。

4.正視固化

所以我們要因此否定階級固化嗎?相反,我們要正視它。

事實上,階級固化是一種正常的規律,在和平盛世,優秀是一種傳承,是幾代人的努力。只要我們的社會物質條件比較充足、社會秩序比較穩定,上層社會的人脈、財富、精英意識、教育資源等等更容易被下一代所繼承。每一個人的起跑線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正視這個事實,例如一般人和下圖兩個人的出身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社會階級的垂直流動不能太頻繁,太頻繁會讓人時刻處於危機感之中導致無法獲得安全感。戰亂時期往往就是這個樣子,階層的垂直流動會很迅猛,有很多人會迅速崛起,也有人會突然倒塌。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沒有安全感會讓層次更高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難以實現。

換言之,這樣的社會結構是不穩定的。

那社會階層沒有垂直流動又會怎樣呢?同樣也不穩定。底層人民永遠也無上升階級的可能,因為各種渠道早已被權貴們所封鎖,那麼這種情況就會很危險,底層的絕望往往會使他們有推翻已有的社會秩序和架構,重新分配資源的想法。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王朝的末期,幾乎都在重複上演這樣的故事,從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太平天國的「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都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只要社會的垂直流動被斷絕,讓底層人民感到絕望,那麼這個社會就很有可能分崩離析,戰亂之後又會進行新一輪的資源再分配。

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這個時代階層很難被打破,寒門再難出貴子了?

恰恰相反,當今時代的中國的階級流動性要強於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互聯網和其他技術讓知識的獲得更加容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想要獲得信息簡直太容易了,這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認知升級。

以上說的是從下往上的階層流動,現在說說從上往下。

我一直比較認同傅盛的觀點: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認知。中國有一句古話:富不過三代,富二代也許可以繼承上一輩的物質財富,但不一定能夠繼承上一輩的認知,而低端的認知將牽引著家族會走下坡路。還有,反腐,從另一層含義上來講,又何嘗不是加速階級的流動呢?

只要寒門子弟努力去擁有良好的知識、能力、認知以及意志品質,願意跟上時代,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走出自己的階層,過一種更好的生活,向上不過是時間問題。

談了這麼多,其實無非是在講打撲克時,有人覺得別人拿了一手好牌,而自己是一副爛牌,所以這局可能會輸。

其實好牌未必最後能贏,爛牌未必最後會輸。因為如果打牌只看手氣就能論輸贏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玩這個遊戲了。

推薦閱讀:

學生減負的惡果,會使窮人越來越窮!
階級鬥爭
既虛榮也永遠熱淚盈眶
輸在《起跑線》的你,其實已經輸掉了整個人生!

TAG:社會階級 | 階層固化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