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讓寶寶丟掉紙尿褲,自己坐小馬桶的經驗分享

如廁引導又叫如廁訓練,大白話就是教孩子上廁所,脫掉尿布,不尿褲子,不拉褲子。

如廁引導一般都在孩子一歲半到三歲之間進行,這個時間跨度是很大的,因為個體差異很大,這事兒不用攀比。

可可在兒童節這天整2歲4個月,如廁引導在他2歲3個月的時候圓滿成功。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具體步驟:

1

買個小馬桶

我在可可一歲的時候買了個小馬桶,他一直把馬桶當一個玩具,我也沒指望他能坐在馬桶上方便,基本上更多的用途是當凳子,但目的是讓他熟悉一下,不排斥就好。

2

告訴他還有另一種解決大小便的辦法

可可一歲五個月左右,是夏天5月份,姥姥因為覺得天熱,就把紙尿褲去了,直接穿了小短褲,出去玩的時候帶一個小瓶子,覺得他差不多該尿尿了就引導一下,當然,這完全不能算是如廁引導階段,因為對於不到一歲半的孩子他們壓根就沒有憋尿的功能,所以只能是大人算著時間,其實訓練的是大人不是孩子。

這會兒拉臭臭還是在紙尿褲里解決,因為他拒絕坐便,蹲著又蹲不穩,大部分情況是站著拉臭的。

我在家的時候因為嫌麻煩,還是給他穿紙尿褲的,入秋以後天氣變涼也就一直都穿著紙尿褲。

其實去年那會兒離脫紙尿褲的日子可能加起來也就半個月,但好處是讓他有這個意識,除了尿不濕之外我還可以有別的辦法尿尿。

3

正式進入引導階段

正式開始有意識地引導是在今年的四月份,也就是可可2歲2個月的時候。天氣開始回暖,姥姥覺得可以脫離紙尿褲試試了,剛開始的時候基本每天尿濕一兩條褲子,我覺得可能孩子還沒準備好啊,不用著急,就帶著紙尿褲也行。

開始有重大轉折是四月底,姥姥姥爺出去旅遊,可爸出差,就我一個人在家帶他,我壓根就沒時間給他一天換幾條褲子,於是就想出了一個大招(偷懶大招就是這個):

我給他穿著紙尿褲,但是會不時地問他要不要尿尿,他自己也有意識,想尿尿了會給我說,能反應過來的就可以用小瓶子或者在家站在馬桶上尿,而來不及的就尿在紙尿褲里,也沒啥損失。

我當時就覺得自己好機智,這樣就不用洗褲子啦,而且因為你不用去洗褲子,偶爾孩子尿了也沒啥後果,你就不會很焦慮很心煩。

大部分家長在如廁訓練這個問題上容易動怒的原因大部分就是:自己要去清洗那些臟褲子。

有人可能會擔心不去掉紙尿褲的話孩子會不會有依賴啊,我覺得這不一定,尿在紙尿褲上和尿在褲子上,尿的那一瞬間感覺是沒啥區別的。對於兩歲多的孩子,他們完全有意識自己在幹嗎,就算是沒忍住尿在紙尿褲里了,他也會知道,會表達。

4

完成階段

這個不像訓練的訓練在姥姥旅行結束後就基本上圓滿成功了。從剛開始的一天尿濕兩個紙尿褲到一天尿濕一個。到後面的一晚上都不會尿濕,再到半夜睡覺想尿尿都會叫我,全程一共用了一個月。

在這期間沒有一次發過火,因為不用洗褲子,不需要發火。偶爾我也會忘記提醒他,他尿在紙尿褲里以後我會說,沒事兒,我們下次注意就行,時間長了他自己也會重複「可下次想尿尿要給媽媽說,這次沒關係,下次注意。」

至於拉臭臭,我覺得孩子憋臭臭的能力是早於憋尿的能力的,所以拉臭臭這件事基本就沒管過,我從頭到尾只說過「你要是想拉臭臭了給媽媽說。」沒有一次失誤過,畢竟除了拉稀之外也不是說拉就拉的,總會給你留一些反應時間。

可可剛開始拉臭臭有個奇葩習慣,他不願意用便盆,而是蹲在地上,拉一坨,挪一下,這個畫面感也是很強。我覺得應該是他覺得坐著不如蹲著好用力吧,但是最近這兩周已經可以順利的用便盆了,就是不斷地誘惑他說用便盆有多好多棒,他試了一次之後發現坐著比蹲著省勁兒,就再也不蹲著拉臭了。

如廁引導的全過程就是這樣,但這只是我的個人經驗,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寶寶。所以下面會給大家說一些原則性的問題,自己在家訓練或者引導的時候只要大方向是對的,小細節完全可以自己發揮。

1

引導時間

不要早於一歲半,切忌,不要早於一歲半(除非是孩子自己主動提出要訓練,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歲半以內的孩子幾乎都沒有發展出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肌肉、神經都還沒發育好(其實大部分都是在兩歲多才有這種能力的)。

如果你過早的訓練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很挫敗。你可能會通過半年多訓練成功,但這期間孩子的精神壓力和情緒壓力都會很大,得不償失。早那麼半年一年會上廁所真的不是啥值得炫耀的事情,反而說明這樣的家長不懂得孩子心理生理的發展規律。

整個如廁訓練的時間過程差不多要持續數月到半年,盡量不要在短時間內(比如一周)突擊訓練,也是為了避免孩子精神壓力大。

一般家長會選擇在上幼兒園也就是三歲以前做好如廁訓練,為了更方便入園,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在三歲還沒有學會也不必過度焦慮,家長只要恰當的提供引導,剩下的事情要交給孩子按自己的節奏去完成。

2

心理的影響

如廁訓練是特別容易引起爭吵的一件事,也是孩子和大人權利的爭奪。

你讓我尿在馬桶里我偏要尿在褲子上,你讓我拉臭臭要告訴你,我偏不告訴你。

從一歲多開始的小小叛逆期在如廁訓練階段幾乎達到頂峰,孩子發現自己的屎尿可以成為攻擊父母的武器,只要我拉尿在褲子上我媽瞬間就抓狂了,真的是太好玩了!

所以你越是容易被惹怒,如廁訓練就會越漫長越困難,因為這是孩子控制你的武器,他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只有在你能夠心平氣和的對待這件事的時候孩子才會覺得這好像也沒啥意思,拉在褲子上也挺難受的,還不如用小馬桶呢。

如廁訓練對於孩子心理發育的最大意義就是開始學會「控制」,不光是用拉褲子控制父母,他們控制大小便的時候也會獲得生理、心理的滿足。

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會發現他們尿尿或者臭臭的時候都不願意一次性解決完,尤其是拉臭,非要分成好幾撥拉。這其實就是孩子在練習和享受「控制」的感覺。所以如果本階段過度的不順利,也可能會導致孩子變得特別喜歡控制,或者特別失控(例如過度控制的強迫症,或者過度的自由散漫沒有紀律性)。

3

情緒原則

我覺得大家可能心裡都清楚,對於如廁訓練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父母情緒要穩定,要包容。

當孩子不小心尿褲子你要忍,當孩子不聽你指揮亂拉臭臭你要忍,當孩子故意尿床你還要忍。

經歷過如廁訓練的爸爸媽媽都是成功的忍者。

一定要忍嗎?不能打嗎?不能罵嗎?

是的!如果你在這件事上特別動氣的話,只會延長這個階段,最後受罪的還是你自己啊。

有調查發現,在如廁訓練階段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尿床的現象,甚至到很大了還會尿床,這都是因為打罵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傷害,並且影響到了生理表達。

如廁訓練其實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重要在它會影響孩子的生理心理發育,並且這個影響相當深遠。

但這和育兒里發生的諸多事情比起來,這又是一件小事。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任何一個節點都會對孩子有影響,但並不會因為你一件小事做錯就毀了孩子一生。

育兒路上一路打怪升級,我們都在不斷完善自己,只要作為爸媽總體來說是穩定平和的,孩子就會有不錯的發展。

平和又認真,這是對待如廁訓練的態度,也是我們對待育兒的態度。

作者:可可的粽子媽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專門解答各種親密關係、育兒心理、疑難雜症。

歡迎私信諮詢,說出你的困惑。

推薦閱讀:

有哪些比較適合孩子從小收藏的比較經典的立體書?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恐龍?
女兒長期被欺負,爸爸氣不過,打了欺負者一巴掌,是不是要坐牢?
給有自閉症傾向的4歲小孩買什麼玩具比較適合?
《每日一卦》李連杰患病將癱瘓,息影豪車盡賣做慈善,夫妻各自出行?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