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頭裡的故事——大足石刻之北山(二)

文:魚鮮支

典雅精緻的數珠手觀音

告別媚態觀音,繼續移步往北,第136窟是刻於南宋的轉輪經藏窟。

無奈,這個洞窟已經被鎖起來了,我只好祭出「鏡頭穿欄杆」大法了。

窟內三面都是造像。透過鐵欄杆,可以看到靠近洞口左側的一尊數珠手觀音精美異常。

這尊觀音嫻靜典雅,與媚態觀音風格迥異。她的發冠和衣飾都花紋繁複、雕琢精細,垂於胸前的瓔珞珠寶也顆顆分明、宛如新刻。

隔著八九百年的時光,經歷了多少歷史的風雲變幻,她仍然保留了最初的樣子。

想想就知道,這有多難得了。

大足石刻的早期造像

北山佛灣匯聚著大足石刻最早期的造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刻於晚唐的「觀無量壽經變相」和刻於五代的「千手觀音像」。

第245龕「觀無量壽經變相」,在小小的一龕內竟然造像578尊,內容豐富,布局緊湊,刀法細膩。

這個晚唐佛龕,上刻「凈土」盛景,中刻「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下刻「三品九生」(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和「未生怨」故事,左右刻「十六觀法」(包括日觀、水觀、地觀、樹觀,等等)。

所謂「未生怨」和「十六觀」,是佛教凈土宗的一個故事:

傳說,印度摩揭陀國的國王頻婆娑羅年老無子,請來一位相師占卜。相師說,山中有個修行人,他死後將會轉世投胎為太子。

國王求子心切,實在等不及,就派人進山殺死了修行人。不久,王后韋提希果然懷孕了,產下王子,取名為「阿闍(shé)世」。

沒想到的是,阿闍世長大之後,竟然篡奪王位,囚禁父母,欲害性命。

母親韋提希非常傷心,向佛祖祈禱。

佛祖聽到了她的哭訴,在王宮中現身,並告訴她:阿闍世王子轉世之前,就已經與父母結下了「未生怨」。要擺脫這種痛苦,只有通過修「十六觀法」,往生西方。

這個故事出自《觀無量壽經》(是凈土三經之一)。

唐代,漢傳佛教凈土宗興盛,觀無量壽經變相成為佛教繪畫和造像中很流行的題材,在敦煌莫高窟也能見到多處。大足北山第245龕,算得上是同類題材造像中的精品。

第273龕的五代石刻「千手觀音像」,位於北段迴廊的盡頭。

由於五代時期只有區區的幾十年時間,而且戰亂不斷,所以留下來的造像很少。大足北山是保存五代石刻最多的地方。

這一尊千手觀音,表現出五代石刻由唐向宋過渡的典型特徵:她既有晚唐造像古樸豐滿的韻味,又有北宋造像儀容秀麗的特點。

多寶塔的傳奇故事

從北山石刻區出來,我在路邊遇到一位石刻匠人。他正專心致志地刻著「石腳板」——一種當地特色的石刻紀念品,取「大足」之意。

他建議我去看看對面山頂的多寶塔,說塔內和周圍也有不少石刻。

對面的山不高,我一氣爬到山頂,多寶塔已近在眼前。此塔是十三層磚塔,各層有圭門(上部三角形、下部方形的門洞),也有券門(圓拱形門洞)。

據說,塔內可登八層。但是塔門關閉,不得入內。(次日我在大足石刻博物館參觀時得知,塔里的一尊佛像曾被盜去佛頭,後來所幸追回,就陳列在博物館裡。不知這是不是佛塔被封閉的原因呢?)

繞塔而行有一條小路。走下台階,回頭一看,我頓時吃了一驚:塔下的岩壁上鑿著兩尊約十米高的佛像,與多寶塔一起,形成了「雙佛背塔」的奇觀。

從塔和佛像的位置布局來看,建造者一定是經過了巧妙的構思和設計。

這左手持缽的是多寶佛,雙手撫膝的是釋迦牟尼佛。

多寶佛是東方寶凈世界的教主,他發願護持《妙法蓮華經》,凡是法華道場都要現身。

當釋迦牟尼在婆娑世界宣說《法華經》時,七寶塔從地下湧出,並從塔內傳出了多寶佛的讚歎之聲:「善哉!善哉!如所說者,皆是真實。」接著,塔門開啟,釋迦牟尼佛也進入塔內,與多寶佛並坐說法。

顯然,建造者就是按照這個佛教故事,修建了多寶塔並鑿造了兩尊佛像。真的是用心良苦。

題刻記載:這位建造者是南宋時的馮楫。他幼年喪父,寄養於人。長大後,他四處尋訪生母,卻始終沒有找到。

在他五十歲生日那一天,有一個瞎眼老太婆上門乞討。她聽說主人家做壽,想到當天也是她兒子的生辰,不由悲從中來,潸然淚下。

老太婆說,她原來生下一對雙胞胎,出生時背部相連,只得用刀剖開,結果一死一生。活著的那個兒子,背上留下了長長的刀疤。

馮楫聞言大驚,撲通跪倒在地。他露出背上的傷疤,和生母相認。

此後,馮楫日日祈禱,遍訪名醫為母親醫治眼睛,還捐資建塔,開鑿石窟,為潼南大佛(重慶潼南定明山的釋迦牟尼像)裝金。

這個故事真有幾分傳奇色彩。

宗教是人情感的寄託,而藝術則是人情感的表達。各色石窟、造像、佛塔,一切一切,都是過去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生命的痕迹、內心的投射。

人可以感受和理解。所以聽到這個故事,我會起同情之心。所以即使隔著近千年的時光,我仍感到與雕刻水月觀音、媚態觀音的工匠們心意相通。

他們的生命早已化為無形。然而,他們的生命又以這種方式延續了,通過每一個感受和理解他們的人。

我想,這就是藝術的價值所在吧。

它是生命因之不朽的依憑。它是情感由此相通的可能。

它是有限生命對無限世界的永恆應答。

推薦閱讀:刻在石頭裡的故事——大足石刻之北山(一)

更多文章,請關注魚鮮支的微信公眾號:觀念的牢籠(guanniandelaolong)


推薦閱讀:

請問這四個古體字是什麼?

TAG:石刻 | 佛像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