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鍵琴與昨日的世界

本來想著開年多讀幾本書,然而瑣事不斷,現在讀的兩本書也是意外的大部頭,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其中一本是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一本以詩人和作家的視角對歐洲從維多利亞時代直到二戰的這段歷史的觀察和記錄,充斥著浪漫的要素和禁錮著的荷爾蒙的氣味。可能是視角不同吧,本來殘酷而詭詐的圍繞世界大戰的歷史,從人文和平民的角度看,更多的像是一種迷茫的探尋和掙扎:人們茫然無措,面對著革新和守舊的鬥爭,面對著自然本能和人文關懷,恐懼和迷茫佔據了人們的內心。想來也不奇怪,也正是那個迷茫和探索的時代,造就了喬伊斯和卡夫卡等多位大師。曾經我認為在探尋上,茨威格更傾向於往回看;但是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認識到我的謬誤:對於過去,茨威格總是帶著一種回味和進步的觀點看待的,而對於未來和人心的困惑,茨威格只是相對幾位大師更為樂觀。然而這種樂觀可能也是最終毀滅了茨威格自己的原因。

所以,並不奇怪,茨威格同樣列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文壇大家。他的作品總是帶有一種東南歐的特殊氣氛,如果將其影像化,個人覺得布達佩斯大飯店真是很好的表現了他作品中的那種氣質:從東方來的中世紀斯拉夫和正教的氣質、以及在不斷抗爭奧斯曼侵略中表現的堅韌和失去的悲傷所糅合在一起的一種東西。

而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隨手挑選了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的33個版本作為背景音樂,結果聽到其中Karl Richter的大鍵琴版本的時候,被她這種性感迷人的獨特聲音所攻陷,不能自拔。

大鍵琴是什麼呢,說起來就是一種古鋼琴,大鍵琴並不是像鋼琴那樣由琴槌敲擊琴弦發出聲音,而是通過不同材質的撥子撥動琴弦而發出聲音,這也是大鍵琴和現代鋼琴音色差別的原因。

然而就是因為這種獨特的音色,最近聽來簡直欲罷不能。大鍵琴的聲音不如鋼琴飽滿豐腴,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直在收斂著自己,音色也不如鋼琴圓潤,但是撥子撥動琴弦的那一瞬間,撥子和琴弦交錯所迸發出的那種難以言喻的美妙音符,不同材質的撥子和琴弦充分摩擦所帶來的特殊觸感,讓人慾罷不能。然而在光芒綻放之後的尾音,卻因為發音原理的關係,在一開始的噴薄而出後迅速消退,就像是在刻意收斂自己的鋒芒。

不同材質的撥子能帶來各不相同的音色,在撥子掃過琴弦的短暫一瞬,感覺像是耳朵觸摸到了撥子的材質:胡桃木撥子清脆而富有朝氣,仿若站在胡桃木林中,感受著它們發芽、生長、枝繁葉茂;羽管製成的撥子的聲音柔軟溫婉,得像是撫摸著的候鳥的羽毛;獸皮的聲音堅實而有力,似乎生前雄武的模樣就在眼前。

當然了,如果大鍵琴只有優點而無缺點,那現在肯定就不會被稱為古鋼琴了。大鍵琴的缺點在於無法很好的傳遞演奏者本身的情感和演奏時的氛圍;所以可以說,每台精良製作的大鍵琴,因其各不相同的材質和音色,其存在本身就是作為一位非凡的藝術家而誕生的,而演奏者們都只不過是這位藝術家的樂器罷了。

就像是一位嚮往著大千世界而羞澀的少女,大鍵琴不經意間就會綻放出自己的光芒和美麗,卻又覺得可能略微不夠矜持,便立馬收斂住自己的光芒。但是這畢竟是古鋼琴的一種,所以這蘊含著獨特魅力音色的樂器現今也並不多見了。也有可能是一種懷舊情緒和心理?但是這次卻不同,這美妙而獨特的音色確實在別的樂器中難以覓得。借用茨威格的話來說:「人的記憶力不是把純粹偶然的這一件事記住和把純粹偶然的另一件事忘掉的一種機制,而是知道整理和睿斷捨棄的一種能力。」然而就像這世間很多奇妙的東西和令人讚歎的氣質,在今日也再難見到,也許這也是有的人沉湎於昨日的世界的原因吧。


推薦閱讀:

水滸傳七十二煞中的地囚星是誰?
《悟空傳》讓你有了什麼啟發?
是否還挂念著經典版的《超級瑪麗》?
《悟空傳》看完後給人什麼感受?
你最喜歡的耽美小說是什麼?

TAG:文學 | 古典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