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工作筆記(8)——從點到線
04-21
上個月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和我的leader回顧了自己過去1年半的工作,懵逼的前四個月,其後從經理做到總監,穿插了再四個月負責廣告產品的起伏。他有一句評價是:我在試圖推進一些事情、一些想法,但那些還是一個一個的點,沒有連成線。
從歐洲離開前夕,出過一次沒有預定日程的遠門,雅法、耶路撒冷、雅典、德爾菲、羅德島、科斯島、波茨坦、柏林、德累斯頓、麥森、布拉格、克魯姆洛夫,邊走邊寫邊wiki,漸漸能把這些不同地方不同年代的事情開始聯結在一起。
長者說過,「只要把握規律,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就一定能不斷有所收穫」。
印象最深的一次面試,面談的同學之前在一家審計公司工作,她說,我本來也有機會內部轉崗,而且分配的工作很可能就是參與你們公司上市的審計,可是我更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一個互聯網公司是怎樣運行的。和leader聊過之後,我也開始在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特別是現在與以往習慣的工作環境的區別,總結成三個特點:
- 成功產品的思維——如果我們的想法和決定,90%以上都是錯的,那麼就需要有辦法快速的排除這些錯誤的方向,留下來的就是基本正確的。A/B測試就是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也是自己入職以來一直希望推動的。但如果我們對方向的判斷,有90%的信心,或者當我們開始去動手的時候,期望50%以上的成功概率,就沒有如此對快速試錯的依賴。
- 自上而下的推動——部門制更適合自上而下的推動,同樣職能的人集中在一個部門,方便做跨項目的整體規劃和協調,體現管理層的意志;事業部制是把不同角色的人真正放在一個團隊,更容易自下而上的產生創意和驅動力,留給一線員工和中層管理者的空間更大,節奏更快,內部競爭更多,也更容易出錯,所以並不適合前述成功產品的思維。
- 外來人口的叢林——依據招股書,去年上半年的研發、銷售、行政人員的年增幅均超過65%。對於來自更大規模公司的新人,初入這樣快速擴張的環境,像是從有規有矩的城市進入陌生的叢林。是要學會生存,尋找自己的空間,學會成長,運營自己擴大影響力,借用這篇文章總結的,"自己的優點要有藝術地展現,缺點則不要被別人抓住猛打"。作為空投到山崗上,又幸運的找到另一個山谷爬起來的管理者,怎樣給自己、給別人、給團隊留出空間、創造空間,是回過頭來覺得最重要的問題。
在面試中,路徑依賴,或者環境依賴,通常是一個負面的評價。因為改變人的認知很難,所以表現的更靈活的候選人,在談話中不陷入過往思維的候選人,對於產品類的職位,往往具有優勢。當然事情的另一面是,我覺得也要有獨立於環境之外的,自己的堅持。
最後再借用長者的一句話,"人吶就都不知道,自己就不可以預料"。
推薦閱讀:
※3年產品工作總結(下篇)
※地產銷售行業市場部人員個人年終總結
※思考 | 當我在做人工智慧產品的時候,我在想什麼
TAG:工作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