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經濟學論文範文:國內外商業銀行效率研究方法文獻綜述
摘要:文章主要論述了國內外關於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方法,根據研究文獻整理髮現國外對銀行效率的研究方法較國內相對成熟,國內研究商業銀行效率大都採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但是關於隨機前沿邊界法(SFA)的相對較少,沒有考慮投入產出非零鬆弛導致高估效率結果以及沒有考慮不良貸款對銀行效率的影響。因此,文章在梳理國內外商業銀行效率研究方法的同時,指出我國在此方面的研究疏漏,希望對以後的研究提供送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商業銀行效率;數據包絡分析法;隨機前沿邊界分析法
我國銀行體系,從一元制轉變為二元制到多元制,再到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上市以及2007年城市商業銀行迅速發展,直到目前的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以及民營銀行試點運行,形成了一個逐步開放、全方位競爭的格局。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面臨更大的內外競爭壓力。在這樣的經濟金融環境下,對我國商業銀行改革及效率變化進行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方面的研究能夠為銀行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出謀劃策,不僅有利於銀行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也尤為重要(毛洪濤等,2013)。
一、銀行效率主要分析方法
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方法有兩種,包括財務分析法和前沿效率分析法。早起採用的財務比率分析法主要適用於但已投入計算單一產出效率,且衡量財務比率眾多,這種過於簡單的方法有著結果矛盾、無法衡量多投入多產出、無法確認無效率銀行的缺點,因此被邊界方法所取代(Paradi,2004;王兵和朱寧,2011;等)。
前沿效率分析法根據是否需要假定資料分為參數分析法和非參數分析法,參數分析法包括隨機邊界法(SFA)、自由分布法(DFA)和後前沿方法(TFA),並以隨機邊界分析法(SFA)為代表;非參數分析法包括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和無界分析法(FDH),並以數據包絡分析法(DEA)為代表。經統計發現,多數學者基於DEA模型測度銀行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等,在度量銀行的成本效率時更多的採用SFA。文章主要通過SFA和DEA研究方法來論述其在商業銀行效率方面的應用。
二、隨機前沿邊界分析法(SFA)
(一)國外文獻
Isik和Hassan(2002)運用SFA分析了土耳其銀行業的成本效率和利潤效率,發現土耳其銀行業的平均利潤效率為84%,顯著高於成本效率,他們認為成本效率和利潤效率並相關。Rossi et al(2005)運用SFA對捷克、愛沙尼亞等9個國家1995-2002年的成本效率和利潤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這9個國家成本效率和利潤效率較低,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國家的銀行效率也隨之提高。Mahesh和Fellow(2006)運用SFA分析了印度商業銀行1985-2004年的效率,研究發現在1992年以後銀行效率改善是因為印度在1992年開始實行金融自由化政策。
(二)國內文獻
張超(2005)等運用SFA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效率,研究發現國有商業銀行之間的利潤效率差異顯著,股份制銀行的利潤效率遠高於國有商業銀行。劉玲玲和李西新(2006)運用SFA分析了我國銀行業的成本效率,研究發現我國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水平較高,成本浪費較為嚴重,但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曲線比股份制銀行的成本效率曲線陡峭,說明國有商業銀行所採取的改革措施對成本控制產生了顯著作用。王聰和譚政勛(2007)運用SFA測算了1990-03年我國商業銀行的X-利潤效率、規模效率、範圍效率及其動態變化,並分析了宏觀因素、產權制度與市場結構對效率水平的影響程度和影響機制。錢娟娟(2011)選擇SFA三種理論模型分別測度13家樣本銀行2005-09年的成本效率值和成本效率值,SFA三種模型的測度結果均顯示中國商業銀行成本效率整體水平呈上升趨勢,不同銀行之間的成本效率差異不斷縮小,成本效率水平在不斷提高中逐步趨同。張建華和王鵬(2011)運用2004-08年中國銀行業和國外銀行業主要數據指標發現06年以後絕大多數國家的銀行效率呈下降趨勢,06年以前中國銀行業效率不高但07年以後效率顯著提升,此外該研究還發現銀行盈利效率與全球系統重要性之間程U型。張航(2012)、運用SFA及未剔除不良貸款的原始樣本數據測算城市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研究發現通過減少壞賬、控制銀行貸款質量可以提高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徐輝等(2012)運用SFA方法研究在考慮不良貸款情況下上市銀行效率,發現是否引入不良貸款變數對中國銀行成本效率動態變化趨勢之結果具有顯著影響,而對利潤效率估計則根本不適用。
三、數據包絡分析法(DEA)
DEA方法最初是由CharnesCooper Rhodes(1978)根據Farrell的效率模型所提出、在規定規模報酬下(即CCR模型)用於非盈利機構和公共部門效率的測算。Banker CharnesCooper(1984)放寬固定規模報酬的條件,將決策單元(DMU)的無效率分解為規模無效率和技術無效率,即BCC模型。
(一) 國外文獻
國內外通過DEA方法衡量商業銀行效率較為成熟。國外Sherman和Gold(1985)最早將DEA方法用於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發現DEA可以很好的衡量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效率。Petersen和 Andersen(1993)提出建立商業銀行的超效率DEA模型(SE-DEA),該模型使得效率為1的決策單元間效率比較成為可能。Maudos和Pastor(2003)運用DEA對西班牙從1985-1996年的銀行部門的效率進行評估,發現西班牙銀行部門的利潤效率低於成本效率,替代利潤效率低於標準利潤效率,這一結果表明在定價方面市場力量的存在。Penny(2004)運用DEA對澳大利亞商業銀行1995-1999年的X-效率進行了研究,發現與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相比,區域性商業銀行的效率較低。FotiosPasiouras(2007)採用DEA方法對希臘商業銀行2000-04年間的經營效率進行研究,將貸款損失準備金作為輸入指標,結果發現貸款損失準備金這一指標的輸入會提升銀行經營效率,而且銀行經營範圍的擴張、高度資本化、貸款活動、市場佔有率以及分支機構的數量優勢,均有助於提高銀行的經營效率。J Titko、J Stankeviien(2014)在可變規模報酬假設下,採用導入型DEA模型來測度拉脫維亞銀行的效率,為以後在延長時間周期方面分析拉脫維亞銀行的效率提供了基礎。IE Tsolas、V Charles(2015)在採用DEA模型來測度銀行效率時,將風險納入到銀行效率中,並將基於蒙特卡羅模擬法的隨機DEA模型與相應的確定性模型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加入風險這一指標的優點是明顯的。
(二)國內文獻
魏煜和王麗(2000)通過DEA方法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包括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以及規模效率),並將不同類型的銀行進行對比分析。張健華(2003)研究了1997—01年3類商業銀行的X-效率,發現最具活力、效率最高的是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最低的是服務範圍限制在單一地區的城市商業銀行。楊大強和張愛武(2007)採用DEA方法測度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標準利潤效率和替代效率,結果發現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效率低於國有商業銀行,但其提升速度更大。2012年蘆鋒就發現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效率高於國有商業銀行。傅聯英等(2015)綜合應用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同樣也發現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效率低於銀行業平均效率水平,且個別銀行存在嚴重的投入冗餘問題,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效率差異較大,但多數高於國有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與銀行業平均水平持平。吳沭林(2016)採用DEA方法測算了金融危機後我國16家上市商業銀行在2008-14年的經營效率水平,發現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技術、純技術和規模效率方面普遍高於國有商業銀行,但各種效率的波動幅度要小於國有商業銀行。蔡躍洲和郭梅軍(2009)基於DEA方法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度,研究發現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導致了商業銀行的全要素生產率在逐漸下降。李言代(2013)採用三階段DEA方法,對我國19家商業銀行的管理和經營效率進行測算分析,發現在2007-11年考察期內,我國三大類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效率在整體上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韓松和蘇熊(2016)從銀行運營結構入手建立符合銀行結構特徵的複雜網路DEA模型,評價銀行整體結構效率。
(三)非徑向的、非角度的SBM方法
運用DEA方法研究銀行效率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採用徑向的、角度的DEA 方法計算距離性函數,當存在投入過度或產出不足(即投入產出非零鬆弛)時容易造成高估效率的結果,因此採用非徑向的、非角度的距離性函數可以彌補此缺陷。
傳統DEA模型在分析效率時存在投入鬆弛(input slacks)和產出鬆弛(output slacks),為解決此問題,Tone(2001)提出了一個非徑向、非角度的基於投入鬆弛測度的模型,即SBM模型(slack-based-measure)。王兵和朱寧(2011)運用SBM方向性距離函數和Luenberger生產率指標測度了2003-09年期間11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約束下的銀行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並對影響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宏觀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效率由於大型商業銀行,無效率的來源主要是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貸款,此外該研究還發現,我國銀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是增長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增長率高於大型商業銀行,主體現在規模效率變化和技術規模變化。譚政勛和庹明軒(2016)利用同時考慮不良貸款和鬆弛變數的SBM模型測算中國商業銀行的效率,並利用截尾回歸方法分析資本充足率對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忽視不良貸款會顯著高估銀行效率,資本充足率與銀行效率之間呈現倒U形關係,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嚴重依賴於外部環境,具有很強的順周期性。
四、研究評述與展望
國外關於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不論是研究規模經濟效率、範圍經濟效率、X-效率、利潤效率和成本效率角度還是從宏觀的貨幣政策角度,不管是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還是隨機前沿邊界法,都已經十分成熟,但是基於我國國情的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還有待發展。例如從研究對象角度,大多數研究局限於上市商業銀行的研究,鑒於數據可得性等原因,對城市商業銀行及村鎮銀行較少研究。從研究方法的角度,基於數據包絡分析法的研究已經日臻成熟,但是不考慮投入產出非零鬆弛就會導致高估效率等結果,以及沒有考慮不良貸款商業銀行效率研究等。因此,在引入不良貸款的商業銀行效率研究、以及考慮投入產出非零鬆弛也是以後研究的焦點。
參考文獻:
[1]Mahesh and Fellow(2006). 「Liberalisation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Indian CommercialBanks: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Mundic Personal RePEc Archive.
[2]Sherman. H. David. and Gold. Franklin. 1985.「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9(2):297~315
[3]Tone. k.. 2001. A Slack-based Measure Efficiency in DataEnvelopment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perational Research . 130(3):498-509
[4]Maudos and Pastor(2003). 「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in the Spanish BankingSector(1985-1996):aNonparametricApproach」.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13.1-12.
[5]J Titko.J Stankeviien. Measuring Bank Efficiency: DEAApplication[J]. Technolog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Economy.2014.20(4):739-757
[6]姚樹潔.馮根福.姜春霞.中國銀行業效率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4(98).
[7]劉玲玲.李西新.中國商業銀行成本效率的實證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9:1611-1614.
[8]王聰.譚政勛. 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結構研究[J]. 經濟研究.2007.07:110-123.
[9]楊大強.張愛武. 1996-2005年中國商業銀行的效率評價——基於成本效率和利潤效率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7.12:102-112.
[10]張健華.王鵬.銀行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於中、外銀行業的跨國比較[J].金融研究.2011.05:13-28.
[11]蔡躍洲.郭梅軍.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9.09:52-65.
[12]徐輝.李健.鍾惠波. 銀行效率與不良貸款衝擊效應的實證研究——基於SFA測度分析的應用[J].金融評論.2012.03:29-40+123-124.
[13]魏煜.王麗. 中國商業銀行效率研究:一種非參數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03:88-96.
[14]張健華. 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3.03:11-25.
[15]王明筠.傅聯英.連小琴. 商業銀行經營效率測評及其結構分解[J].上海金融.2015.11:96-99.
[16]韓松.蘇熊. 中國商業銀行結構效率研究:基於複雜網路DEA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16.08:1-9.
[17]譚政勛.庹明軒. 不良貸款、資本充足率與商業銀行效率[J].金融論壇壇.2016.10:40-50.
[18]朱寧.王兵.於之倩.基於DEA的銀行績效研究綜述[J].金融評論.2015.02:100-122+126.
推薦閱讀:
※妖女瑟西給低頭開車族們的建議
※羊群效應
※經濟歷史上的一場百年對決
※什麼是經濟學?
TAG: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