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關於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政策梳理(種植篇)

梳理中藥材產業鏈,可以粗分為「種植-流通-加工」生產三大環節,每個環節又可以細分為很多小的環節。每個小的環節目前發展現狀如何,政府有哪些支持政策?未來有哪些發展機會呢?本文將按照中藥材產業鏈各個環節,系統梳理政府關於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政策。通過了解政策,從而洞察行業發展趨勢,發現行業發展機會。(微信公眾號:藥材幫

種植篇

中藥材種植處於中藥產業鏈的前端,是保證中藥材質量可靠、供應穩定的基礎。中藥材種植包括種質資源保護、良種繁育、種植基地、生產管理、採收加工等多方面內容。

一、種質資源保護

政策內容

建立中藥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藥用動植物園、藥用動植物種質資源庫,保護藥用種質資源及生物多樣性。

政策來源

《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

社會意義與經濟價值

「藥材好,葯才好。」

好的藥品需要好的藥材原料,而好的藥材原料則來自於對選種育苗、種植管理、加工包裝、倉儲養護、流通運輸等多個環節的綜合把控,選種是其中的首要環節。

優良的種質資源是優質藥材生產的基礎,建設中藥種質資源保護體系,一方面可以為大宗常用藥材的規模化生產提供豐富、優質的種質資源供應,在此基礎上持續進行品種改良、良種繁育,促進常用優質藥材的生產;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資源的生活多樣性、可持續性,為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的系統研究、珍稀瀕危資源保護、野生資源馴化提供豐富的種質基礎,保證中藥材的可持續發展。

產業機會

種質資源庫、藥用動植物園

貫徹落實案例

2015年1月,廣西藥用植物園完成「本草綱目園」、「世界知名藥物園」和「民族藥物園」3個主題園建設,總佔地面積約27.83公頃。此外,完成總佔地面積13.6公頃的專類園建設,包括新建「四氣五味」專類園、改造升級蔭生植物專類區、完善水生和濕生專類園、姜科專類園、喬灌藥用植物專類區,共計展示物種近4000種。在科研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廣西藥用植物園完成1500平方米標本館、2000平方米種質庫的建設,具備了保存80萬份藥用植物臘葉標本、10萬份藥材標本、2000種離體材料、5萬份種子的能力,建成3000平方米引種圃和約30000平方米的科研試驗基地。

2015年1月,由成都中醫藥大學承擔的「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項目是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項目,經過2年多實施,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已基本完成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庫體與配套設施建設工作。在庫體建設方面,核心庫體建築面積達1640m2,包括短期庫、中期庫、長期庫和乾燥庫,主要用於各類種質資源的短期、中期及長期保存,庫容量可達20萬份;配套實驗室的建築面積達1245m2,包括種子繁育室、種子生理生化室等。同時,完成了人工氣候室和溫室建設,藥用植物種植園圃一期和二期建設,核對整理並完善了基於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收集的第一批種質資源(8省5182份種子)的數據信息。

2016年6月30日,甘肅省省委常委、蘭州市市委書記虞海燕在榆中縣和平鎮調研時指出,甘肅中藥材種類多、產量大、特色明顯,資源優勢突出。蘭州市要積極支持甘肅中醫藥大學規劃建設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促進中藥材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深入研究國家政策,高起點規劃建設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力爭建成集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存與開發利用、中藥材生產實踐教學、中藥材新品種新技術研究與推廣、中醫藥文化傳播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基地。有關方面要做好銜接工作,加強溝通交流,積極主動服務,為項目的選址、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建設。要把中藥材發展與扶貧攻堅結合起來,利用種質資源庫的優勢,帶動周邊村民種植中藥材,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實現增收脫貧。

二、良種繁育

政策內容

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推廣使用優良品種,推動制訂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在適宜產區開展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種子種苗繁育,從源頭保證優質中藥材生產。

突破瀕危稀缺中藥材繁育技術。綜合運用傳統繁育方法與現代生物技術,突破一批瀕危稀缺中藥材的繁育瓶頸,支撐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建設。

政策來源

《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

社會意義與經濟價值

優良的種子種苗,是優質藥材的保障。提供「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種子種苗繁育」服務,一方面能為中藥材種植提供品質保障、統一的種苗,另一方面能夠降低中藥材大面積種植的成本。同時,通過對種子種苗的銷售情況,能夠預測品種未來種植面積、產量,利於政府、行業組織整體調控品種種植量,並為中藥材經營、投資人提供數據參考。

瀕危稀缺藥材繁育,一方面保證藥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豐富中藥品類,另一方面因為因為稀缺性,成功繁育的潛在經濟價值非常可觀。

產業機會

良種繁育基地:種子銷售+種苗銷售

貫徹落實案例

2013年5月,重慶市農委重慶將以渝東南、渝東北為主要區域,建立兩個具有明顯效應的中藥村產業帶,10個以上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示範區縣。渝東北中藥材產業帶,主要在城口、巫山、巫溪等區縣發展川党參、天麻、木香等藥材;渝東南產業帶,主要在石柱、涪陵、武隆等區縣發展黃連、青蒿、金銀花、何首烏等品種。到2017年,力爭建立20個以上的中藥材高產優質良種繁育及示範種植基地,培育3-5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現代中藥產業,規模以上中藥企業超70家,實現種植中藥材產值超120億元。

2014年9月,為實現2017年全省新醫藥產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的目標,貴州省以優化產業布局、培育優勢品種等為重點,圍繞18個道地特色中藥材大品種,在全省38個重點縣(市、區)打造規範種植及良種繁育基地。同時,將中藥材種植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重點發展這18種特色中藥材,預計種植127萬畝,其中:金銀花和山銀花60萬畝,太子參、刺梨30萬畝、天麻、鉤藤20萬畝,石斛、艾納香10萬畝,半夏、丹參、党參、何首烏、續斷、苦參、淫羊藿、桔梗、白朮5萬畝,吉祥草、頭花蓼2萬畝。

甘肅省積極推進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於2012年啟動的「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在項目指導單位甘肅中醫學院的指導下,截至2014年8月,建立了黃芪、党參、柴胡、板藍根、枸杞5個種類的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到2020年,雲南省中藥材種植面積要達到1000萬畝,建設100個以上省級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100個以上省級中藥材種植養殖科技示範園,推進60個「雲葯之鄉」建設,實現中藥材農業產值600億元且年均增長20%以上,中藥(民族葯)總產值1400億元且年均增長15%以上。要綜合運用傳統繁育方法與現代生物技術,重點建立雪上一枝蒿、白芨、珠子參等12種特色瀕危藥材優良種源繁育基地,逐步實現珍稀瀕危藥材野生變家種,降低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程度。

三、中藥材種養殖基地

政策內容

建設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重點針對資源緊缺、瀕危野生中藥材,按照相關物種採種規範,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程度。

建設大宗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常用大宗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基地,鼓勵野生撫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沙漠建設中藥材種植養殖生態基地,保障中成藥大品種和中藥飲片的原料供應。

政策來源

《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

社會意義與經濟價值

隨著人們對中醫藥養生保健特色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中藥材需求逐年提高,瀕危稀缺野生動植物的需求同樣保持增長態勢。但是,目前多數瀕危藥材的人工種養仍處於科研階段,大規模市場應用遙遙無期。通過建設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加快人工繁育,是促進中藥材持續發展的必要之路,也是中藥材經營日趨艱難形勢下新的生財之道。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一家一戶分散種植模式將逐漸式微,中藥材合作社、農場、基地等新型種植模式必然成為趨勢。通過集中化種植,提高機械化水平、生產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藥材質量,獲得更高利潤。

產業機會

標準化種養基地、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野生藥用動植物馴化、中藥材種植+旅遊

貫徹落實案例

2015年,甘肅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88萬畝,產量99萬噸,均居全國第一。其中,當歸、党參、黃芪等優勢大宗中藥材種植面積都超過50萬畝,分別佔全國同類品種產量的90%、60%和50%以上。甘肅已查明藥用植、動、礦物資源1600多種,其中276種被列入全國重點品種,佔全國363個重點品種的76%。現集中連片人工種植的有50多種,其中種植面積在萬畝以上的品種有20種,主產區定西和隴南市達到200萬畝以上,全省有20多個(區)常年種植在5萬畝以上。

2016年1月,安徽省計劃建設8-10種大宗優質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種植養殖基地。引導大宗優質中藥材集聚發展,形成四大種植區:一是阜陽、亳州的皖北區;二是六安、安慶—皖西大別山區;滁州、銅陵、蕪湖—沿江丘陵區;以及宣城、黃山—皖南山區種植集聚區。

2016年2月,陝西省加快建立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自然保護區,重點建設太白貝母、重樓、細辛、珠子參、麝香等10種瀕危稀缺中藥材培育基地。其中,在太白、佛坪等自然保護區內,分別建立3個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在陝南重點開展天麻、豬苓、重樓等藥材種植;在陝北定邊、靖邊等區域建設甘草種植基地;在陝南重點建設山茱萸、杜仲、黃柏、厚朴等種植基地, 形成5-10種中藥材生態基地。對種植面積大、地域特色明顯的商洛連翹、寶雞柴胡、渭南黃芩等中藥材品種,加快推進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和中藥材有機認證工作。

四、中藥材生產管理

政策內容

繼承創新傳統中藥材生產技術。挖掘和繼承道地中藥材生產和產地加工技術,結合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創新提升,形成優質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和產地加工技術規範,加大在適宜地區推廣應用的力度。

發展中藥材現代化生產技術。選育優良品種,研發病蟲草害綠色防治技術,發展中藥材精準作業、生態種植養殖、機械化生產和現代加工等技術,提升中藥材現代化生產水平。

政策來源

《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

社會意義與經濟價值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的重要生產手段和載體,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中藥材種植從播種、田間管理到收穫工序多、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例如板藍根根長50厘米,如果用人工刨,一天只能刨2~3分地。中藥材生產要想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必須實現中藥材全程機械化。而目前專門生產中藥材生產機械的企業非常少,但隨著中藥材產業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中醫藥被提升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後,中藥材專業生產機械的需求必然大量增加。

產業機會

「農技服務+農資銷售+農技服務」中藥材種植服務、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中藥材專業機械化設備生產

貫徹落實案例

2016年5月,為促進隴西縣農業機械化進程,全面提升中藥材種植效益,隴西縣久保田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國外先進農機種植技術、作業設備,在通安驛鎮高陽村流轉土地1000畝,採取機械化深松、旋耕、精量播種、施肥、收穫的種植模式,開展中藥材全程機械化作業。特別是從義大利引進的954拖拉機帶馬斯奇奧精量播種機,精耕細作,籽種一粒一粒播種,可以很好的調整籽種的播種間距,比普通播種方式省三分之一的籽種,徹底解決了黃芪、党參等根莖類中藥材種植難的問題,極大的提升了我縣中藥材全程機械生產水平。

五、中藥材採收加工

政策內容

發展中藥材產區經濟。推進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鼓勵中藥生產企業向中藥材產地延伸產業鏈,開展趁鮮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藥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發展中藥材綠色循環經濟。突出區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藥材。

政策來源

《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

社會意義與經濟價值

優質山東丹參20元/公斤,而中江丹參則可以達到50元以上。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種植,能夠有效提升其附加值,創造更大利潤。

中藥材由於其自身特性,在採收、乾燥後再進行加工,或難以切制(如鉤藤、桂枝、皂角刺等木質化的藤莖類中藥材),或造成有效成分損失(如乾薑、苦參、葛根、烏葯等有效成分不穩定類中藥材),或導致非藥用部分難以分離(如茯苓、山藥等去皮類中藥材),或不易乾燥倉儲(如山楂、佛手、浙貝母等富含汁液類中藥材)。為了保證中藥材(中藥飲片)質量,減少再加工難度,便利倉儲運輸,對於部門品種可以開展中藥材產地趁鮮加工,提升藥材質量,降低二次加工成本。

產業機會

中藥材初加工基地、中藥材深加工、中藥材品牌化

貫徹落實案例

2017年2月,中國中藥協會舉辦「亳白芍產地加工技術規範」團體標準審查會,對對由中國漢廣集團牽頭起草的《白芍(亳白芍)產地加工技術規範(送審稿)》進行審查。根據《中國中藥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經過標準起草組彙報、質詢答辯和討論投票等環節,最終該送審稿通過審查,起草組將根據專家意見對標準草案進行修訂,協會也將繼續推進標準的審批發布工作。此項團體標準的研究制定,是中國中藥協會引導中藥材產地初加工行業標準化、規範化發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我國目前的中藥資源種類達12807種,其中植物葯11146種,佔比87%。科學統籌中藥材種植規劃,提高中藥材種植水平,提升中藥材質量標準,可以保證中藥材優質穩定供應,保障中醫醫療保健服務的物質基礎,有利於促進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藥材幫,一群致力於推動中藥產業升級的新青年

更多文章,立即關注微信公眾號:藥材幫

推薦閱讀:

TAG:中藥材 | 中藥 | 中醫藥大學 |